有市民囤積上百斤大米,到底要不要搶購糧油?

有新聞報道,在湖北鄂州容華區等地出現大米等糧油產品買斷貨的情況,部分市民家購買囤積了上百斤大米。當問他們搶購糧油原因時,部分群眾解釋道,互聯網上說受疫情影響,有國家禁止糧食出口,國內油價肯定會漲價或者有錢買不到。

互聯網是柄雙刃劍,能在第一時間將最新消息報道出來,但信息甄選和是非判斷卻還是要依靠群眾自己。在我周圍確實也已經有人三五幾趟從超市搬運糧油,只是,真的有必要囤積糧油嗎?還記得2011年日本地震,全國掀起搶購食用鹽那次,你家當年囤積的鹽現在吃完了嗎?

有市民囤積上百斤大米,到底要不要搶購糧油?

每次一聽到某樣生活必需品價格要上漲,第一波湧入超市的人群永遠是精力旺盛的大叔大媽,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會立刻行動起來。這次互聯網新聞關於國外主要糧食出口國限制和停止主要農產品出口的報道,信息也確實屬實。

據外媒上週報道,全球主要糧食出口國越南、哈薩克斯坦、俄羅斯、馬來西亞、印度、埃及、塞爾維亞和柬埔寨等8國在受到全球疫情衝擊影響下,都不約而同選擇限制和停止大米、小麥、葵花籽油等多種農產品的出口。

聯合國糧食及安全組織也發出警告,受到新冠病毒影響,如果不盡快採取措施,預計在4月至5月就會出現糧食供應鏈被擾亂的情況,而本週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泰國更是突然漲價,從而引發了這次國內搶購潮。

居民正是接收到國際權威機構的警示才慌慌張張衝進超市囤積糧油,如果能靜下心來,多看一些相關新聞,開動自己的小腦袋想一想,相信這種局面就能避免。

有市民囤積上百斤大米,到底要不要搶購糧油?

根據報道,泰國2019年全年出口大米量僅為758萬噸,同比大幅度減少。這說明,即便泰國大米漲價,對全球整體市場影響並不會很大,最多影響那些嚴重依賴糧食物資進口的國家,比如日本、韓國,對我國的影響非常小,甚至可以說是有益的。

有意思的是,泰國2019年大米全球出口銷量減少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中國。泰國曾經是中國大米進口的最重要供應商之一,時過境遷,如今的中國早已轉變身份,大米需求主要依靠內部解決,需求國變成了供給國,甚至還開始競爭國際市場,還有一重要信息不得不提,全球水稻庫存量的85%集中在中印2國。

糧食供應鏈條上,中國扮演的角色是供應者而非需求者,僅從這一點就能斷定,糧油短缺問題不可能在國內出現,所有居民在囤積之前要搞清楚自己是屬於哪一方的。

就在湖北鄂州搶購潮出現後,當地政府第一時間就站出來闢謠,並告知市民,鄂州市糧油庫存非常充足,滿足群眾三五個月需求沒有任何問題。

有市民囤積上百斤大米,到底要不要搶購糧油?

中國人一直都有儲蓄習慣,國家也不例外,糧食安全國家一直很重視。早些年,受到機器設備、技術成熟度限制,農田利用率不高,我們確實對進口糧食有一定程度依賴,但隨著這些難題陸續攻克,這種局勢已經發生改變,來看一組數據。

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穀物類自給率超過95%,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完全實現自給自足,每年進口僅1億多噸,且以大豆、粗糧為主,大米和小麥進口一般為每年200萬噸、400萬噸,僅佔國內消費總額1%、2%。

即使面對疫情,我們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我們基礎好呀,應付糧食危機綽綽有餘。

除了自身努力,老天爺也賞臉,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說我們處於糧食形勢最好的時期也不為過,糧食供應不會出現脫銷斷檔。

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還有必要去超市搶購囤積嗎?當然啦,您要是覺得這樣做對您身體健康有好處,那就另當別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