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畫中讀唐朝——伎與妓-俳優-教坊

從名畫中讀唐朝——伎與妓-俳優-教坊

周舫《調琴啜茗圖》中有唐時的茶道,更多的是享受技藝的樂趣。


如果把唐時的伎與妓翻譯成今語,應是舞蹈家、音樂家、歌唱家才對,當然有點不同,因為天下是李家的,故這些出色的藝人或者俳優同樣是皇室的,由皇室供養,滿足皇家的快樂,那時只有教坊,沒有戲劇學院,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其實教坊就是皇家的藝術學院,一些藝術人才集中於此,學習成長,再賣與帝王家,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名屬教坊第一部”句子,此為述說淪落商人婦的女子曾經的成績與輝煌。白居易有幸在地方上聽到中央級藝術家的琵琶演奏,可以說是絲竹之聲短暫的不再亂耳,獲得難得的藝術享受,可惜的是商人只獲取其生理上的需求,形同今天的妓,可以說是十分的無奈,亦是大唐變衰後的縮影與寫照。


從名畫中讀唐朝——伎與妓-俳優-教坊

但唐朝藝術的繁榮與藝術學院(教坊)的生存在玄宗之世(開元加天寶),短短四十多年間,應該說是十分有影響的文化活動歷史,同時影響到後世與中原之外的地區。能夠記錄當時的藝術活動的繪畫作品在唐畫中無存,只有後世的摹品與五代宋後的作品中看到彷彿的影像,象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裡還能獲得彷彿的影像,另一幅宋摹的《宮樂圖》,還有周舫《調琴啜茗圖》反映女伎的生活場景,表演狀態。杜甫見到李龜年,詩情迸發: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時的杜甫亦是在地方見到中央級的音樂家了,不提多開心啊,當然追憶盛世亦不免流露淡淡的憂愁。

從名畫中讀唐朝——伎與妓-俳優-教坊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中的藝術表演場景。

吟詩與書畫是高級藝人的必備技能,當然這不用在教坊中獲得,實際上只要你識字通韻律,便可作詩,女子作詩其實比男子細緻,象薛濤還製造了自己風格的便箋:薛濤箋,用木芙蓉皮作紙,滲以芙蓉汁,使紙面有桃色,八行字格式,正好八句詩的範式,粉紅的紙溫馨可人而為女性詩者歡喜,寫來充滿靈性與激情,可能還有點香豔與甜美滲入,容易陷入兒女情懷,當然女性是不泛男子氣的,薛濤不說,便是後世的李清照就有“九萬里風鵬正舉”句,陽剛與豪氣不減男子。

從名畫中讀唐朝——伎與妓-俳優-教坊

《宮樂圖》反映的是宮女們吃茶奏樂的閒適生活,有點懶洋洋的。

當然藝人特別是女藝人與皇家成員或者私養的主子會有曖昧的關係,同時會賣身,但仍然是技藝為主,與後來的青樓妓人完全不同。唐代的教坊制度,對於後世的藝術人才培養有一個可以示範的先例,所以漢民族的天下如宋、明兩朝會承襲下來,到了明朝的末年,秦淮河的那些豔星們(秦淮八豔)中的一部分,以其才藝與氣節贏得後世的讚許,讓那些男子們顏面掃地。等於誰說女子不如男,有時男子剛在外表,女子的堅韌在內心,所以在大是大非面前,女子還能堅持得住,男子卻立場不堅定了。在近代十分厲害的國學家陳寅恪先生,還寫了一本《柳如是別傳》,為巾幗傑出者立傳,可以說有十分的意味在其中,需要明白者參透。


從名畫中讀唐朝——伎與妓-俳優-教坊

原創文字作者系網絡藝評家,詩人,書畫家)主要文章:《宋畫哲學》、《家林論唐宋藝術》、《說唐代書法》、《說宋朝書法四家》、《家林讀苦瓜和尚畫語錄》、《完美的女神--品讀安格爾的《泉》》等,黃楷夫,張方白,馮放閱讀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