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血患者的15個小時

3月26日早上9點至晚上12點,甘肅寶石花醫院肛腸科、麻醉手術科共同完成醫院首例腹腔鏡下後盆腔臟器切除術。

熊貓血患者的15個小時

患者,女性,63歲,發現腹脹、乏力、大便帶血半年,經過檢查確診為直腸癌,腫瘤侵犯子宮,盆底周圍淋巴結腫大,但未發生遠處轉移;患者及家屬多次找到裴成明主任及孫曉峰副主任醫生表示願意接受手術治療,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但由於患者屬於Rh陰性血(俗稱熊貓血),加上疾病導致機體消耗,患者已發生貧血,在糾正貧血、補充營養後決定實施腹腔鏡下後盆腔臟器切除術、側方淋巴結清掃術、乙狀結腸造瘻術。

術前已充分評估,考慮到手術創傷大、時間長、難度高,術前準備必須到位,壓瘡的防護、體位的擺放、無菌單的鋪設、手術儀器及血液的準備等等,一個環節疏漏就會影響手術的正常進行。

套管針穿刺、分離鉗分離、超聲刀止血、切除子宮、切除腫瘤、淋巴結清掃…,所有步驟都在手術醫生和器械護士的配合下順利進行,臺上聚精會神、臺下有條不紊,麻醉醫生、巡迴護士及時給藥、輸血、補液、觀察尿量,確保患者生命體徵平穩。

不知不覺,已經晚上6點多了,手術還在進行,沒有人有絲毫鬆懈,“你們要不要換著吃口飯、喝口水?”夜班護士的關心打破了手術間的專注和安靜。“沒事,做完再說。”簡單的回覆後仍然繼續手術。“孫老師,您工作這麼多年,如果在臺上手術做不下來,您有想放棄的念頭時怎麼辦?”新分來的小朱醫生問到,“那能怎麼辦?除了堅持還是堅持唄!”孫醫生笑著說。

熊貓血患者的15個小時

是啊!患者將生命交付於你,怎能輕言放棄?這時的勞累、飢餓、疲倦,在生命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近期,援鄂醫療隊陸續返鄉,不是醫護人員的堅守怎能贏得武漢的今天?不是一襲白衣、一顆仁心的執著怎能換得人民的明天?

後方的醫護人員雖不在最前線,但一樣護佑生命。15個小時的手術,10名醫護的堅持,終於在晚上12點時將患者安全送入重症醫學科,生命體徵平穩,一切順利。

此例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醫院肛腸外科的技術水平再上新臺階,也是多學科手術合作模式的成功範例,為醫院進一步開展跨學科複雜手術提供了新的思路,15個小時的相伴,見證了堅持和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