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疫情中的最大啟發:一定要存錢!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百度3日1日文),說是在湖北黃岡做門窗生意的陳先生,32歲的妻子翁女士己有孕在身,從1月9日發現到第二天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每天治療費用幾萬元,花光了所有積蓄不說,還向周圍親戚朋友借了個遍。到了1月21日,陳先生已經實在借不到錢了。妻子昏迷多日,希望渺茫,在與岳父商量後,陳先生不得不在放棄治療同意書上籤了字。妻子火化時,他已經花費了30萬元。1月22日,就在翁女士去世的第二天,政府公佈了新冠病人免費治療的政策。

當時我看了這個故事,想了很多,也感慨良多。特別是想到陳先生在簽字的那一刻,手該是多麼顫抖,心該是多麼悲涼,可能還夾雜著更多的悔恨和無奈!

政府什麼時候公佈免費治療政策暫且不提。最核心的問題,若手上的錢再多點,會不會是另外的結局?若故事中的主角換成是我或是你,又該當如何?

我每個月的工資,除了固定的房貸、加油費、日常生活費、小孩上學開支等,所剩不多,基本算是"月光族"。

對於一個工薪家庭來說,一下子要拿幾十萬出來,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以前沒遇到這種事,想著每個月有工資,生病住院有醫保,房子也買了裝修了,就一個孩子,老人身體也還可以,沒什麼需要花大錢的地方。雖不算富裕,但衣食無憂,過日子還行。所以平時大手大腳慣了,該節約也沒有節約。

不曾想,一場疫情,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

若平時不勤儉節約,到了該用大錢的時候,特別是要拿"救命錢"而又拿不出來時,該如何是好?

看樣子,是該重新實施家庭開支"三三工程"的時候了。即:三分之一保證生活開支,三分之一投資理財增收,三分之一儲蓄起來應急。當然,比例可以視情調整,但一定要保留應急備用的份額。

該壓縮的開支儘量壓縮,能不花錢的地方堅決不花,能節約一分是一分,聚少成多,久而久之,手上就有了一些積蓄,可叫做"手有餘糧,心中不慌"!如若不然,真到了用大錢的時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找誰哭去?

世事難料,人這一輩子,該來的一定會來。我們能做的,就是儘早防備,以策萬全!


我在疫情中的最大啟發:一定要存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