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裡的故事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三屆“中國水周”。水作為萬物的生命之源,既孕育了我們的文明也同樣受到了我們的重視,同時也留下了美麗故事。

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這四大文明都是依託河流建立,中國是黃河流域;古巴比倫是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古印度是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古埃及是尼羅河流域。在這四大文明古國中能夠傳承延續至今的也只有我們中國,其他三個文明古國在歷史的長河裡已經找不到自己歷史,一些文字至今無法破解,一些建築和發現成為不解之謎。雖然我們中國也經歷了歷朝歷代,但是文明沒有斷,一直傳承著,同樣對於河流治理也同樣延續著制度不斷完善。

《史記:河渠書》中說道《夏書》記載禹治理洪水十三年,經過家門而不進入,劃分九州邊界,隨山地形勢,疏浚淤積大河,使九州道路通暢;治理黃河,將黃河分成兩條河流,引水北行,經過地勢較高冀州地區,經降水,到大陸澤,在開設九條大河,是黃河水流入渤海,至此九州河川疏通,是華夏諸國得到穩定和安寧。這是記載的最早河道治理的事蹟。在此後的歷朝歷代中也同樣延續前人的思路治理河流並設立完善河流治理制度,並設有相應的官職,春秋後期中央設置司空專門管理水務,秦朝設立都水,兩漢時期中央設立專門水利官員,如水長,丞,沿河郡縣則有防護河堤職責。隋唐時期中央設置水部侍郎,之後改為水部郎,隸屬工部,從事防洪和灌溉管理。元代設立大司農和督水監管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元朝之前漕運以海運為主,運河能力有限,但是宋朝注意到了對運河的管理,設立專門的官員進行運河管理。明清時期對河道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流域管理機制逐漸形成,在黃河、海河,淮河流域及運河設立總督衙門,像明代的總河,清代為河道總督,像永定河道,山東運河道,淮揚河道等,此時的河運功能得到了提升,這裡不得不說的是漕幫也是在這一時期發展壯大的。新中國成立後,完善流域管理制度,以整體流域治理的科學思想分為七大流域,分別是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和太湖流域。每個流域分別設置管理委員會,是水利部派出的專門機構,統一調度和管理規劃每個流域,與每個省的水利廳是平行的關係,並無隸屬關係,但是在治理當地環境中也會有相互協調的關係。

從古至今水利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在管理的同時,也留下了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像秦朝時期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經歷千年仍是無法超越的偉大工程,而且出現了不少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像我們小學課本學的《西門豹治鄴》的故事。

魏文侯時期,西門豹為鄴(現在河南安陽市北)縣令。西門豹到了鄴以後,找了個當地老者,詢問了百姓疾苦,老者反應:苦於河伯娶媳婦。西門豹問其緣故,老者回答:三老(鄴地的鄉官),延掾(縣令助手)常年斂財百萬,用二三十萬給河伯娶媳婦,其餘錢和巫婆分了,每到河伯娶媳婦的日子,總要選一個百姓家的漂亮女子,有錢的還好說沒錢的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女兒被選作河伯媳婦,選中的女子梳妝打扮後,坐在葦蓆上,順流而下,到了河中央就連人帶席一起沉入河底了,所以有女孩的人家都逃走了,人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窮。

到了河伯娶妻的日子,三老,延掾等都到了,圍觀的百姓也有兩三千人,西門豹說道:叫河伯婦來,看著很醜,讓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等選到好送去。然後命人把巫婆扔河裡,等了會說:巫婆還不回來,讓他的弟子再去說一聲。又命人把巫婆的弟子扔河裡,又過會說:巫婆和她弟子都是女的恐怕不會說事,讓三老去說一下。又命人把三老扔河裡。又過了會說:巫婆和三老還不回來怎麼辦?想讓延掾去說聲,這時延掾恐懼磕頭請罪,鄴地官吏害怕此後不在說河伯娶妻的事。

此後西門豹發動百姓開鑿十二道水渠,引河水灌溉農田。從此百姓因農田得到灌溉,生活富足。

在歷史的長河裡,水文化在我國有深厚的底蘊,無論在治理還是治理過程出現的美麗傳說,或是沿河而居的百姓形成的民俗習慣,都是我們應該守住的根。同時也應該保護好我們現在水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