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圈在什麼時候用比較好?

大美西部深度旅行

題主的鏡頭是50定吧?哈。

先去網上搜索了下:多大的光圈才算是大光圈,還真沒有找比較確切或者是非常肯定的答案,基本意思應該是相比較而言。

什麼時候用大光圈?我們先看看大光圈有什麼特點。大光圈基本就兩大特點:增加進光量和獲得小景深!清楚這兩個特點後,就基本知道什麼時候用大光圈了。

增加進光量

大光圈時,由於口徑增大,進光量相對增加,進光量跟光圈間的關係是,光圈增加一檔,進光量也相應增加一檔,光圈減小一檔,進光量也相應減少一檔!

所以,當光線較暗,可以通過增大光圈提高進光量。

當主體運動速度較快,需要更高的快門速度定格主體時,也可以通過增加光圈來提高快門速度。

不管光線不足,還是快速移動主體,所需要的都是增加光圈,提高快門速度。

小景深

小景深,除了物距和焦距外,就是大光圈了。大光圈可是準專業或專業鏡頭的專利,定焦鏡頭還好些,變焦鏡頭、特別是大倍數的變焦鏡頭,光圈一般都不會太大,而且還不是恆定光圈。恆定大光圈變焦鏡頭,不是金圈就是紅圈,哈。恆定到f4就是小三元,恆定到f2.8,那是大三元。所以,大光圈、小景深基本都往專業方向靠攏了。

小景深可以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還可能通過虛化前景和背景,增加空間感和透視感。小景深一般會用來拍人像、花卉、靜物等。

為突出人物,可以用大光圈虛化背景。

用大光圈拍花卉時,小景深虛化的前景和背景,給人空間感和透視感。



南方之南

一,光圈定義

你可以把光圈理解為一扇窗,在同一時間內(可理解為快門速度)窗開的越大,進光量就越多,屋內就會變得越亮,反之則暗。

而相機的光圈也是一樣的道理,光圈一般用f/1.0、f/1.4、f/2.0、f/2.8、 f/4.0......f/44、f/64來表示。

“f”後面的數字越小 ,光圈就大、“f”後面的數字越大、光圈就越小。

下面這張圖片,左邊為大光圈“f/1.4”,右邊為小光圈“f/16”。

光圈定律:

光圈越大,進入相機的光線越多,照片越亮;

光圈越小、進入相機的光線越少,照片越暗。

光圈越大,虛化效果越好,景深淺;

光圈越小,虛化效果越差,景深深。


當你瞭解了光圈之後,我下面講講大小光圈的拍攝效果。

二,小光圈

像f/11、f/16、f/12....等都可以稱為小光圈,用小光圈拍攝有以下幾大特性:

①進入相機的光線會減少,此時你可以搭配慢速快門來拍攝 流水、車軌、星軌、光軌等等題材。

②小光圈會讓光源變成散射狀,即光芒,此時你可以對著燈光 陽光等光源拍攝,能拍出來很漂亮的光芒效果。

③景深變深,整個畫面都會非常清晰,前景和背景都不會模糊, 此時你可以拍攝風光、大場景等要求畫面清晰的題材。

使用三腳架拍攝夜景,光圈一般都會在f/8至f/16之間。

使用小光圈拍攝光源,能拍出下面這種光芒四射的效果。這張照片用光圈f/14拍攝。

一般來說小光圈適合拍風光,有三腳架輔助的夜景,光芒,前景,後景都清晰的題材等等。

三,大光圈

使用大光圈拍攝,主要有以下幾大特點:

①在相同的快門速度下,大光圈能獲得更多的光量, 從而讓照片變得更亮。

②凝固時間,因為使用大光圈拍攝,進光量增多了,那麼就可以 增加快門速度,那運動的物體“凝固”。

③景深變淺,這是很多人追求大光圈的一個主要原因, 大光圈能夠讓景深變淺,從而虛化背景,有效突出主體。

使用大光圈能拍出夢幻的光斑效果,下面這張照片用f/2.8光圈拍攝。



大光圈能有效虛化背景,從而讓主體突出,讓背景變得模糊,細膩。下面這張照片用f/4光圈拍攝。


四,如何選擇使用大光圈,小光圈

當看到一個場景,如何判斷使用大光圈還是小光圈,你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①景深選擇:你是需要深景深還是淺景深,如果是深景深, 那麼你就要用小光圈拍攝,如果是淺景深,那麼你就要用 大光圈進行拍攝。

②是手持相機拍攝還是用三腳架拍攝:如果是手持相機 拍攝,那麼要注意安全快門。而使用大光圈可以讓 快門速度更快。

③拍攝物體是否移動:如果拍攝運動的物體,需要提高快門 速度,那麼你可以加大光圈來輔助。

④拍攝場景光線是否好:如果拍攝環境光線好,那麼你用大光圈 或者小光圈都可以。如果拍攝環境光線差,那麼你要考慮是否 用大光圈來增加光量。

其實要考慮的東西還很多,當你熟悉以後就很好判斷了。


攝影初級班

嚴謹來說,不是什麼時候用大光圈比較好,而是什麼時候應該用大光圈才對:

大光圈的應用場景很多,但從總體上無非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獲得足夠的快門速度,維持畫面穩定

光圈與快門、ISO共同構成曝光控制的三個要素,俗稱曝光三角形:


在iso一定的前提下,由光圈和快門控制曝光效果,當環境光線不足又沒有腳架等穩定措施時,可以採用較大的光圈,通過增加單位時間的光通量來提高快門速度,保持畫面穩定:




二、獲得較淺的景深,增加畫面層次和氛圍感

景深控制是調節光圈的重要應用之一,較大的光圈可以帶來較淺的景深,用來增加畫面層次,突出拍攝主體,比如人像拍攝:



也用於一些花卉、靜物特寫的拍攝:

大光圈雖然有重要作用,但不代表可以隨意使用(盲目使用大光圈是初學者容易出現的一個誤區),要分清場合、依需而用,才能發揮正確作用。


小k印像

大光圈常用的使用場景:

1 人像拍照可以突出主體

2 微距

3 星空拍攝

4 體育攝影

5 光線暗的空間內

6 其他

光圈控制曝光時間,更關鍵是控制景深。鏡頭的光圈越大,景深變淺,焦點清晰,背景前景模糊,更能突出主體!

光圈值越大,光圈越小,景深大,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景深越淺。

——————

一般什麼時候使用大光圈,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要依據你所在的場景去來決定~比如

1、在暗部環境或者夜晚,需要使用大光圈,增加進光量,在最低安全快門的時候,還可以降低iso來降低噪點的產生。尤其在室內,夜景暗光環境下手持拍照, 保證安全快門速度,大光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需要突出主體,使用大光圈淺景深~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前景或者背景虛化的效果,同時景深的深淺和鏡頭焦距長短和與主體和背景的拍攝距離相關。

比如背景太亂,我們也會用大光圈弱化雜亂的環境。

網圖


3 比如拍攝星空,一般如果沒有赤道儀,都需要大光圈來拍攝星空,主要因為星空很暗很暗,但最長曝光時間一般30秒左右,iso不能超過6400 10000,不然噪點就太多了。所以就急需大光圈。

比如星空神器 14mm 1.8的適馬星空頭。光圈可達到1.8。

Michael Shainblum

4 被攝景物在快速移動、拍攝者或者在快速移動, 想凝固運動物體的運動瞬間,可以用大光圈+高快門速度 。

比如常見的體育,拍攝快速飛行的鳥類或者拍攝野生動物。比如你想抓拍天空中飛翔中的鳥的一個瞬間, 快門速度得達到1/2000秒或更高才能拍攝清楚,不會因為運動糊掉。

網圖


相信會對你有幫助,使用大光圈需要根據情況不同而靈活使用。


子意

專注中國西部旅行,一個有深度有溫度的旅行平臺

很多攝影師朋友在拍攝的時候

喜歡運用大光圈打造淺景深

那種虛化背景的視覺效果顯然更具衝擊力

但是很多時候

其實是不適合用淺景深表現的

否則畫面的攝影語言反而會被弱化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哪些情況要慎用大光圈來打造淺景深!

01大風光

光圈可以影響曝光,同時也對景深起關鍵作用。大光圈可以使景深變淺,使對焦點清晰,而畫面其他部分相對模糊,有利於突出主體、精簡畫面。小光圈可以使景深加大,使整個畫面不在同一焦平面的物體從遠到近都清晰,拍攝沒有特定主體的風景時往往使用此類方法。

02街拍

很多攝影師喜歡使用大光圈拍攝。雖然這樣可以強調主體,並且產生非常夢幻的散景,但常常會讓人無法分辨拍攝地點到底是在哪裡,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就失去了街拍的意義。所以,在街拍的時候請分情況使用大光圈。

03城市夜景

在暗光條件下,使用大光圈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快門速度,配合提高iso的方法,可以提高快門速度,可是拍攝城市夜景時,在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的基礎上,應該使用小光圈,更利於表現城市的宏偉氣勢。尤其是拍攝城市燈光的時候,使用較小的光圈可以拍攝出星芒。

04紀實攝影

紀實攝影和街拍有些類似,同樣強調用環境來表現氣氛和圖片的意義。但卻有不完全相同,街拍只限於街頭環境,而紀實攝影顯然囊括了更多內容,包括一些新聞圖片的拍攝,所以紀實攝影不是強調單個主體的攝影,而是強調其社會性和紀實性的一種記錄性拍攝,多用小光圈顯然能表現更多內容,也更符合樸素的拍攝手法。

05流水

拍攝流水,不妨嘗試一下小光圈,因為小光圈不但可以增加景深,還可以延長曝光時間。長時間曝光拍攝流水,水流會形成一種絹絲的質感,十分細膩,同時也更容易表現出淺灘上礁石的質感。當然如果想要拍攝瞬間定格的飛濺水花,是可以用大光圈的,但是環境會被交代的一塌糊塗,不如小光圈影像耐看。


大美西部深度旅行

要清楚大光圈在什麼時候用比較好,那就得明白大光圈都有什麼用,然後才能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1、增加進光量

尤其在暗光環境下手持拍攝,要保證一個安全的快門速度,大光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當然也可以提高感光度,但是感光度過高的話會降低畫質。

補充一點:所謂手持拍攝的安全快門速度,一般來說至少要達到1/60秒,如果用長焦拍攝就得達到焦距的倒數。比如你用200mm鏡頭拍攝,那麼必須要達到1/200秒。

當然也得看你的拍攝題材以及你想拍攝的效果來定,比如你想抓拍天空中飛翔中的鳥的一個瞬間,可能快門速度得達到1/2000秒。不過這也得看鳥和鏡頭的距離以及它的飛行速度。總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拍出小景深,讓主體更突出

所謂景深,簡單的說可以理解為照片中清晰的那部分距離範圍。光圈越大,景深就會越淺。如果想拍出那種主體清晰,前景或者背景虛化的效果,大光圈拍攝是有很大幫助的。當然,景深的大小也會受到鏡頭焦距和拍攝距離的影響。

不過還有一點,不是背景越虛效果就越好,這得看拍攝什麼題材。如果拍攝新聞紀實和一些環境肖像,環境信息還是要交代清楚比較好。

另外,即便是我們拍一些旅遊紀念照,也不能把背景虛的一塌糊塗,標誌性的風光或者建築還是要有一定的辨識度,不然和在家門口拍就沒啥區別了。


手機攝影手冊

大光圈鏡頭最常用的效果就是來虛化背景。

一般在突出主體的時候,我們會使用大光圈,這樣背景在模糊了以後,觀眾的視線會集中在主體上。


而如果我們所處的拍攝環境非常複雜的話,例如背景裡有很多的干擾因素,那麼我們可以使用大光圈來間干擾因素全部都處理掉,變成斑點

而在夜晚拍攝的時候,大光圈可以有效的提高進光量,能夠儘可能提高快門速度,這樣我們就不需要非常高的iso來獲得一個安全的快門速度。而且在大光圈下背景的光線也會變成分點,非常的漂亮。


光學法則

大光圈一般是指大於F4的光圈,可以起到突出被攝主體,淺景深,背景模糊的效果,能夠展示出美麗的層次,表現柔和明亮的質感。因此,一般來講,大光圈適合拍攝人像、靜物、商品廣告等題材,小光圈適合風景、風光等題材,敘事光圈適合人文、紀實、新聞等題材。

另外,看環境光是否充足。光圈大了,進光就多,因此大光圈可以有效補充光線。如果拍攝場景光線不太好,那麼可以調大光圈(前提是安全快門)。

再次,看被攝景物是否在移動、拍攝者是否在移動,是想讓運動的物體凝固住(如浪花),還是希望它匯聚成河(如車河中的尾燈)。如果想凝固運動物體的一個運動瞬間,就可以用大光圈+高快門速度,同時對焦要準確。

當然了,也不能因為喜歡背景模糊的效果,就一味的使用大光圈。光圈大了會模糊掉周圍的環境,因此也會模糊掉周圍環境的許多細節,拍攝時要注意。


無花無花

根據你問的,我想說,大光圈什麼時候用都好,因為什麼時候用什麼光圈都可以,曝光不完全由光圈決定。

當然你說說什麼情況下用大光圈好呢?這樣就具體情況具體定了。

需突出主體虛化背景時。包括人像、靜物等不需要交待環境的。

自然光光線很弱時,在快門或不適合用人造光時需大光圈增加進光量。


奕銘影像

現在,還沒有一款鏡頭,達到生物效果,主要指達到人眼睛的效果,光圈的大小,主要用在構圖上,不一定大光圈就虛化效果好,你拿一個1.2點大光圈鏡頭,照一個全身人像,和頭部特寫,所以大光圈虛化效果和前物距相關。又和主體與背景的距離有關,焦外攝影,就是基於此點而成為一種新的拍攝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