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霸王別姬》:風華絕代程蝶衣,念念不忘張國榮

豆瓣9.6《霸王別姬》:風華絕代程蝶衣,念念不忘張國榮

《霸王別姬》

電影《霸王別姬》是首部榮獲法國戛納金棕櫚大獎,也是唯一同時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中國電影。曾入選美國《時代週刊》,被評為"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程蝶衣的扮演者張國榮也憑藉此片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

無論是在專業電影人眼裡,還是在觀眾心中,影片至今在影壇上依舊佔有不可撼動的地位,這從豆瓣評分9.6,以幾乎滿分的高分常年高居榜單之首便足以證明

影片的編劇蘆葦也曾說:原以為《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的崛起,卻不想已是巔峰。

這句話不是對電影行業的悲觀表達,而是對影片創造了後人無法企及的藝術造詣最大的讚賞。

今年,韓國原本宣佈將於4月1日重映修復版《霸王別姬》,但因疫情往後順延,隨著官方海報和預告片的提前曝光,影迷們紛紛懷舊追捧,翹首以待。其實,這已是韓國第三次上映,第一次1993年的首映曾引起很大轟動,2017年二度上映熱度依舊不減。

除了影片本身的劇情值得被反覆品味,每次重映都選在這特定的日子,也是為了向主演張國榮先生表達悼念之意。

《霸王別姬》和張國榮之所以能被中國乃至國外影迷封神,借用影片裡一句臺詞表達,那便是:不瘋魔不成活。從劇本誕生到上映,無論從劇情、臺前幕後的創作態度、還是主演張國榮的演繹,戲裡戲外都凝聚了這股精神,它是成就影片的關鍵。今天,我們就從這三方面來看成就影片的這一核心思想。

豆瓣9.6《霸王別姬》:風華絕代程蝶衣,念念不忘張國榮

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

一、劇情:程蝶衣的不瘋魔不成活讓自己達到了人戲合一是劇情精彩的核心

《霸王別姬》講述的是從小跟著母親在妓院長大的小豆子(程蝶衣),因為男兒身份無法再繼續隱藏,被母親狠心砍斷了多長出的一根手指頭後,送到戲班學唱戲的故事。在戲班裡,小豆子認識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師哥段小樓。經過多年的艱苦付出,倆人終於成為光芒萬丈的角。可戲臺上,他們是真情流露的霸王和虞姬,戲臺下,卻上演了一出真虞姬假霸王的悲情戲。

豆瓣9.6《霸王別姬》:風華絕代程蝶衣,念念不忘張國榮

小豆子和母親豔紅

影片中,戲班的師父雖然戲份不多,但他對小豆子的精神啟蒙卻是貫穿整部劇最重要的一股力量,甚至影響了程蝶衣的一生。

記得小豆子不堪忍受訓練的痛苦,從戲班裡逃跑後又悔悟,折回來時,師父狠狠地懲罰了他後,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人啊,得自個人成全自個兒。從此小豆子理解了這句話的意義,堅定了要留下來學出一番模樣的決心,這是他的心態從被動轉為主動的開始,也是命運發生改變的拐點。之後,通過師父講《霸王別姬》的戲,小豆子又領悟了虞姬"從一而終"的情感追求,從此戲曲便伴隨著他一生,戲裡戲外他都是虞姬,這是小豆子兌變為程蝶衣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原本,滿心以為這輩子會和師哥就這麼唱下去,只可惜造物弄人,戲臺上的段小樓雖然是霸王,戲臺下卻只是塵世間的凡人,他將生活與戲分得很開,隨著名妓菊仙的出現和時代的變遷,程蝶衣從一而終的夢想被打破,儘管被現實一次次背叛,卻執著地不願醒來。

豆瓣9.6《霸王別姬》:風華絕代程蝶衣,念念不忘張國榮

菊仙、段小樓、程蝶衣

程蝶衣不僅將自己活成了虞姬,戲裡戲外甘願為其沉淪,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尊重,也是最大的從一而終。

記得程蝶衣為了救師哥冒著危險去給日本人唱戲,小樓被救出來後卻責問他:為什麼要給日本人唱戲?並啐他一臉唾沫。而

蝶衣卻單純又興奮地說:那裡有個叫青木的人是懂戲的。事後,國民黨藉機以漢奸罪將程蝶衣關進監獄,大家好不容易為他求得一條生路,蝶衣卻堅持說:青木要是活著,京戲就傳到日本國去了。正如小樓說的:程蝶衣就是個戲痴,戲瘋子。不管臺下坐著什麼階級,什麼人,他都會玩兒命地唱。所以,當視如己出的小四想改個花樣唱京劇時,程蝶衣是堅決不答應的,這也為他後來被批鬥埋下了最大的隱患。

在那樣的年代裡,程蝶衣對藝術這樣極致地追求和純粹地堅持,註定是要以悲劇收場的,演譯了一輩子的虞姬便是他最終的宿命。戲裡,虞姬從一而終先霸王一步而去,戲外,蝶衣也終於不得不面對小樓根本不是霸王這一事實,為了從一而終,他只好終結自己,隨虞姬而去。

豆瓣9.6《霸王別姬》:風華絕代程蝶衣,念念不忘張國榮

段小樓、程蝶衣

從被人拋棄、玷汙的小豆子到風華絕代的名角,程蝶衣經歷過晚清、民國,文革的動盪,也經歷過親情、友情的叛變。儘管多年的風霜和磨礪讓這個男兒身演活了虞姬,卻因入戲太深再也醒不過來。程蝶衣是對師父的話領悟最徹底的一位弟子,也是對虞姬"從一而終"的情感最大的追隨者,這不僅使他成就了自己,也是走向悲劇的根源。

在蝶衣戲裡戲外的傾情投入下,《霸王別姬》彷彿穿越時空,生動地重現在人們眼前。戲如人生,人生如戲,蝶衣的不瘋魔不成活讓自己達到了人戲合一,這是影片最絕妙、精彩的一筆描繪。

二、電影臺前幕後的創作態度是影片"不瘋魔不成活"的重要底色

《霸王別姬》原是出自香港鬼才作者李碧華之手,改編時,陳凱歌請來了蘆葦操刀。蘆葦雖不是北京人,但剛好從小熱衷戲曲,研究京劇也是他的業餘愛好,加上小時候有在北京生活的經驗做底子,比原作者有先天的優勢,

他在改編的過程中更側重於對戲曲和臺詞的把控和調整,讓影片更真實準確地還原了生活,也為影片注入了靈魂之筆。

因為影片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有大量的戲曲內容和京味臺詞。除了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蘆葦在下筆之前還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深入調查和學習。

為了呈現影片的京腔京味,他特地從陳凱歌的父親那借來了《茶館》的錄像帶,一邊學一邊模仿語音語調,經過反覆觀看和琢磨,居然能熟背百分之六十的臺詞。為了深度瞭解京劇,他還住進了北影廠做前期調研,蘆葦要求自己,即使成不了一個京劇內行,也必須至少是半個內行。而為了方便查閱資料,有一段時間還住在國圖的招待所裡,一天到晚泡在各圖書館裡。蘆葦曾笑言,為了能翻閱到珍貴的歷史資料,凡是管資料的工作人員都被他處成了朋友。

豆瓣9.6《霸王別姬》:風華絕代程蝶衣,念念不忘張國榮

蘆葦、張國榮

雖然蘆葦十天就完成劇本的創作,但他在改編劇本前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相當大的,他稱此方式為"緩進速戰"戰術:只有對故事材料積累到一定的認識後,再下筆才能快而準。

黑澤明曾說:

劇本不是拿手寫出來的,而是拿腳寫出來的。

雖然蘆葦對故事背景有一定的經驗,但他卻堅信要想寫好這戲,就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才能對自己寫的東西足夠有把握。

編劇的過程其實也是演戲的過程,只是不在舞臺上演,蘆葦在創作時已用自己的方式將劇本演繹了一遍,直到自己滿意才交給陳凱歌。

蘆葦對劇本的敬畏和投入也得到了陳凱歌導演的尊重和支持。他看完劇本,當時就激動地拍了板。後期拍攝時除了拿掉兩場戲外,對其它內容沒做過任何改動,這種完全遵照編劇拍攝電影的情況是很少見的。

紮實的編劇和專業的演譯把控是影片的質量保障,如果說蘆葦的全情投入為影片故事打好了基礎,那麼陳凱歌對演譯的高要求把控則是影片能否高質量呈現的關鍵。

豆瓣9.6《霸王別姬》:風華絕代程蝶衣,念念不忘張國榮

小豆子(程蝶衣)

影片開拍後,陳凱歌特地請來了一個專業的團隊在幕後協助拍戲,尤其對與戲曲相關的打磨更是極其用心

。比如程蝶衣的妝容是由葉派嫡傳小聲宋小川負責的,戲曲部分的配音則由張派名家溫如華擔任,飾演程蝶衣兒童時期的扮演者尹治也是出身五代京劇世家,他的祖父是須生四傑之首貫大元。此外,還請來了程派京劇名師張曼玲駐紮在劇組為演員培訓練戲。

除了有專業的幕後工作者支持,演員們也是非常敬業。除了會深入生活,苦練戲曲,很多鏡頭都堅持"真刀真槍"上陣。比如童年小豆子的自扇耳光,演員張豐毅的光屁股捱打,這些都是保障影片高質量呈現不可或缺的因素。

從創作劇本時蘆葦的忘我付出,到電影拍攝時陳凱歌對專業團隊的把控和要求,以及演員們的敬業投入,各方面的潛心努力都是影片高質量呈現的重要元素。

這正應了《霸王別姬》裡段小樓對程蝶衣說的:"不瘋魔不成活"。

從戲裡到戲外,每個環節、每個人都為影片打下了這樣的底色。

三、張國榮:對藝術的尊重、熱愛和職業素養成就了程蝶衣

演員的演繹不是決定影片質量的唯一因素,卻是決定劇本能否被完美呈現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說程蝶衣為虞姬和藝術獻身的戲中戲,是劇情之所以出彩的原因,那麼張國榮對程蝶衣的投入詮釋則是成就影片的重中之重。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及張國榮和程蝶衣的緣分。其實,《霸王別姬》小說的主創李碧華曾兩次力薦他出演程蝶衣,第一次是翻拍為電視劇時,由於當時唱歌是張國榮的主業,考慮到故事題材的敏感性,可能會對歌手形象有負面影響,張國榮猶豫再三後便推辭了。第二次則是改編為電影時,當時張國榮已是名職業演員,基於對藝術的熱愛,他決定接演。雖然現在看來是很順理成章的事,但當時差一點程蝶衣的角色就另為其人。因為其他演員的自薦加上檔期種種原因,對程蝶衣的選角也曾出現過猶豫和反覆,還好,最終張國榮被定為飾演程蝶衣的不二人選,影片後來的成功和觀眾對角色的高度評價也證明確實如此。這樣的成果,不僅

是因為張國榮與蝶衣和虞姬的扮相高度貼合,更因為張國榮對影片人物的尊重、熱愛和投入。

陳凱歌曾說:張國榮是我見過的最用心體驗角色的演員。


豆瓣9.6《霸王別姬》:風華絕代程蝶衣,念念不忘張國榮

原來,電影開拍前,張國榮曾深度地瞭解戲曲,還特地去拜訪京劇老前輩梅蘭芳的陵墓,恭恭敬敬地對著墓碑鞠了躬。

他不僅對藝術有一份敬畏心,對演員這一職業更有一份濃烈的熱愛和職業素養。

由於影片中有大量的京劇片段,為了確保能專業地呈現,劇組曾提前為張國榮安排了兩位專業的戲曲人員當替身,但最後都沒用上,張國榮對此頗為得意、自豪。因為這是他為了扮演好程蝶衣,苦練戲曲多月的成果。原來,在影片開拍前,張國榮曾提前幾個月到北京苦學京劇,並堅持到在拍攝完畢,無論在酒店休息還是身體不適甚至發燒,都沒停下來過。京劇名師張曼玲說評價他是全劇組最用功、刻苦的學生。

記得結尾的一場批鬥戲是全片最重要也是最難拍的一場戲。當時正值初夏季節,氣溫高達30度,兩位主演不僅要穿著厚厚的戲服,還得跪在火堆前。為了達到最佳的效果,精益求精,這場戲愣是拍了三天,對此,張國榮卻毫無怨言,非常配合。

張國榮對電影全心全意地投入,以及對藝術的熱愛和尊重,真的像極了影片裡的程蝶衣。也許,從這點來看,他才是最懂程蝶衣的人。

豆瓣9.6《霸王別姬》:風華絕代程蝶衣,念念不忘張國榮

四、結語

臺上臺下,戲裡戲外皆是人生

虞姬從一而終別霸王,程蝶衣追隨虞姬“化蝶”而去。而電影播出十多年後,張國榮縱身一跳,也永遠定格在了最燦爛的年華。那一天,全世界都以為他跟大家開了個玩笑,如果這真是玩笑,那該有多好。

陳凱歌對此曾悲痛地感嘆:沒想到,當初第一次洽談電影劇本的酒店,剛好也是張國榮先生選擇離開人世的地點。這是多麼悲傷的巧合。

回憶起和張國榮洽談的情節,他說:當時,就覺得張國榮就是程蝶衣。這是凱歌導演對演員和角色特徵的直覺判斷。又因為張國榮對人物把握得太到位,又和蝶衣一樣英年早逝,導致人們常常對他戲裡戲外分的形象分不清,忍不住會猜想張國榮和程蝶衣的相似之處,這也是合乎情理的事。

但其實,張國榮早期在接受採訪時便說過:程蝶衣太悲劇了,我比他幸福。

是啊,當時的"哥哥"肯定是幸福的,現在也一定是,因為,他有這些從一而終,對他念念不忘的影迷和歌迷。所以,如今,

一切的揣測已無意義。

風華絕代程蝶衣,念念不忘張國榮。

當我們再次品味《霸王別姬》這一匠心之作時,我想,這是對中國電影、也是對張國榮和他心中熱愛的藝術最好的尊重和致意吧。

豆瓣9.6《霸王別姬》:風華絕代程蝶衣,念念不忘張國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