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或讓10萬美國人死去,至暗時刻,美國面臨一場80年未有之戰爭

新冠疫情仍然在全世界蔓延。

病毒不講政治,不管社會制度,它不僅會侵入伊朗,最終也在歐洲爆發,最後到達了美國。

美國在北美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與世界相隔,即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從未傷及美國本土。但如今病毒已經在美國造成傷亡。

特朗普和它的衛生專家福西說,美國可能會因此死去10-20萬人。而且這還是一個保守的數字,因為特朗普說,能做到這個,就說明他做得很好了。

二戰確實也給美國帶來了傷亡,但這些傷亡除了發生在夏威夷珍珠港,其他多數在本土以外。一百多年來,美洲大陸從未受到過這種威脅。

(一)

之前的經濟學家都在用各種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邏輯來分析病毒的影響。這種邏輯不能說不對,但並不全面。

因為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很多都是週期性危機,他們的原因很多都是顯而易見的,只是被我們忽視了。但病毒並不是週期性出現的東西。如果它符合了某種週期,那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巧合。相反,病毒的來與去都在我們的意料之外。每次病毒的來臨並不具有周期性,除此之外每次出現的病毒影響也不一樣。

我們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很熟悉,但每次病毒都是新的。所以,我們必須先去學習和適應,之後才能考慮如何去應對。

也正是因此,我們對病毒的記憶也總是不深刻。如果我們的公共衛生系統長久的未經過洗禮,那麼他們就會喪失某種警惕;更不用說普通人了。

傳染病的無週期性和每次的不同,讓我們也無法從歷史數據中尋找解決方案。比如能與此次疫情相比的傳染病大流行,可能要算100多年前,1981年的西班牙流感。但那個時候全世界都沒有一個像樣的衛生系統。歷史的記載都是碎片化的,我們沒有很好的研究。

同樣,當時傳染病對經濟的衝擊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1929年大蕭條相比,傳染病遭到了經濟學家的無視。我們從歷史回顧中看到,1918年美國股市出現了下調,但我們不知道這和傳染病是否有關係。因為在大多數的金融歷史研究者哪裡,傳染病從未進入他們的視野。

(二)

如果我們真要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傳染病對於市場的影響,那麼我們不妨更多的看一下戰爭對市場的影響。

病毒或讓10萬美國人死去,至暗時刻,美國面臨一場80年未有之戰爭

為什麼?因為同經濟危機相比,傳染病和戰爭的相似性更多。

第一,它們的出現毫無規律可言,沒有任何的週期性。雖然說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我們並不知道它們的週期是多少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隔了30年,之後我們就再也沒有看到如此大規模的戰爭。

第二,每次戰爭都是新的。它的原因是新的,它的參與者是新的,它造成的危害也從來不可預測。

第三,正是因為不可預測,傳染病和戰爭一樣,它們都會帶來急剎車式的後果,而且影響的是所有的人。

所以我們要分析傳染病的市場影響,除了從經濟和金融的角度,我們更要從戰爭的角度去看。

當然,過去的幾十年我們幸運的擁有了和平,因此戰爭也很少,起碼全球性的戰爭很少。也正是因此,我們能夠拿來對比的戰爭,怎麼也要推到80年前,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三)

如果我們稍微看一下二戰的股市,我們會發現,歷史的確有不少的相似之處。

我們知道,二戰爆發階段,美國並沒有參戰,它還是處在隔岸觀火階段。因此當1939年歐洲已經要淪陷的時刻,美國人仍然過得非常開心。這時候的道瓊斯指數不僅沒跌,而且還在上漲。

這是不是像極了一個月前的美國股市?

還記得當時美國商務部長的“樂觀”嗎?他說,中國爆發疫情對美國有好處,說不定很多產業鏈會搬回美國去。

所以美國的股市當時還是在繼續創造歷史,延續著一場大牛市。

但轉折也很快到來。

二戰中,英國的節節敗退,讓美國感受到了強大的壓力,儘管沒有事實宣戰,但美國已經開始暗暗資助英法,做好了戰爭準備。此時美國股市也開始受到影響,出現下跌。

等到1941年珍珠港被偷襲,大批美軍被日軍消滅時,美國人這時才感受到了真正的恐慌。之前已經下跌的市場繼續探底。

這就像我們在3月看到的美國市場。在看到美國終於也要陷入病毒的侵襲之時,美國也開始慌了,幾次熔斷,特朗普吹噓的大牛市灰飛煙滅。

從樂觀到悲觀,從事不關己到陷入“戰爭”,傳染病對市場的影響和戰爭對股市的影響,竟然是如此相似。


病毒或讓10萬美國人死去,至暗時刻,美國面臨一場80年未有之戰爭


(四)

所有的市場都有底部,所有的戰爭也都有結束的時候。因此我們始終相信,一切困難都會結束。

但當我們處於危機之中時,我們又經常犯另外一個錯誤,那就是過分悲觀。

當珍珠港遭到偷襲之後,美國的輿論陷入了最為悲觀的時刻。在接下來的一年之中,人們活在巨大的懷疑之中:我們能否戰勝日本和德國?我們的明天會怎樣?

但市場在這個時候卻表現出了另外一種面目:清醒和樂觀。

我們都知道美國在對日戰爭的戰略扭轉,是發生在1942年中期的中途島戰役。當時美國取得了勝利,並且從根本上取得了戰爭優勢。

但當時的市場卻更讓我們吃驚。因為就在中途島戰役發生2個月前,美國股市見底了。

即便是在最慌亂的時刻,我們也發現,錢竟然是最聰明的。當所有媒體還在吵吵嚷嚷,專家正在讓我們越來越迷惑的時候,市場自己卻做出了正確選擇。(這也說明我們不能聽信專家和媒體)

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市場更瞭解戰爭。因為他們是真金白銀。市場的拐點出現在真正的戰爭拐點之前。

一個例子可能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再看看英國的市場表現。

同樣在二戰中煎熬的英國,他們的股市底部出現在何時?

答案是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

熟悉歷史的人知道,敦刻爾克大撤退是英國的至暗時刻。那時候的英國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倫敦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但我們也知道,正是在至暗時刻,英國人團結了起來,在丘吉爾領導下,在美國的援助下,他們開始了長達數年的抵抗鬥爭。儘管一切都還沒有明朗,但他們知道,他們終將取得勝利。

所以,至暗時刻也就是抄底的時刻。


病毒或讓10萬美國人死去,至暗時刻,美國面臨一場80年未有之戰爭

本文整理自我的直播內容


(五)

對於傳染病而言,戰爭只是一面鏡子,它給我們參考,但不可能讓我們認識到全部。但我相信這是一面有意義的鏡子,因為透過這面鏡子,我們能看到更多的歷史信息,得到更多的參考。

最後說點老生常談的話,那就是從戰爭對市場的影響,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第一就是我們在之前說過的核心:至暗時刻就是抄底時刻

第二,面對戰爭,一定要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分散風險。不要僅僅限於投資金融資產,也許買一塊能生產糧食的土地更重要。

第三,回過頭看,股市仍然是良好的長期投資品種。儘管出現了戰爭等問題,但綜合下來,以長期眼光看,股市的回報仍然非常喜人。

第四,每次戰爭都是權力和資源發生轉移的時刻。一戰和二戰改變了世界格局,那麼這次席捲全球的大疫情是否也會如此?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答案,但卻是最值得我們思考的。


病毒或讓10萬美國人死去,至暗時刻,美國面臨一場80年未有之戰爭


(六)

本文來源於我的一次直播講稿。直播完之後,我看到股神達利歐寫了一篇長文,其中談到,現在的世界形勢,只能用1930-1945年的邏輯來分析。他是大師,管理上萬億資金,因此他的話我們要仔細聽。

當然我也感到欣喜,因為本文也算是對他觀點的一種呼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