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故事告诉你,为什么国外不充分借鉴中国新冠肺炎防治的经验

疯狂的口号比缜密的逻辑更有传播性;

极致的情绪比复杂的现实更具感染力。

1、为什么某些国家学不会抄书?

大禹治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记忆。

几千年前的尧舜时代,在面对那场无边无际的大洪水时,我们最勇敢的族人们站了出来和洪水搏斗,领袖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经过十三年风餐露宿、艰苦卓绝的抗洪斗争,最终华夏族人战胜了洪水灾害,存活了下来。

这就是刻入我们中国人骨髓的救灾思维:面对大灾大难,勇敢的族人们责无旁贷。

五个故事告诉你,为什么国外不充分借鉴中国新冠肺炎防治的经验

西方同样也有一场灭世大洪水。

《创世纪》介绍说,大渊的泉眼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

他们族人中最优秀的人也站了出来,他叫诺亚。他造了一艘大船,取名“诺亚方舟”,然后带着家属和动物们跑了。

这就是西方的救灾思维:面对大灾大难,精英人物自己造船逃跑,民众只能等死。

千年易过,本性难移。

五个故事告诉你,为什么国外不充分借鉴中国新冠肺炎防治的经验


2、要不要给某国捐款捐物?

一个村子,所有的10户人家遭了水灾。

若我们援助2户最好的朋友,会收获感激和友情,其它所有的村民会后悔没有和我们搞好关系。

若我们援助5户,朋友会觉得不过如此,其它5户会对我们心生怨怼。

若我们援助8户,所有人都觉得我们的援助是理所应当,再无感恩之心,剩余的2户将对我们恨之入骨。

若我们援助10户,所有人都怀疑大坝是我们打开,水是我们放的,下次再遭水灾,所有人都会找上门来。

援助与赎罪只差一步,感恩与仇怨近在咫尺!

五个故事告诉你,为什么国外不充分借鉴中国新冠肺炎防治的经验


3、如何看待包机撤回国外留学小朋友

古代某日,长安城天降大雪,寒冷至极,一个吃饱了饭出来消食的文人见雪花飘飘,诗兴大发,脱口道:“大雪纷纷落地。”

刚念了一句,恰逢有个升迁的官员经过听到了,感念皇恩浩荡,他拱手接口道:“正是皇家瑞气。”

旁边一个卖棉衣棉裤发了大财的商人心花怒放,也凑了一句:“再下三年何妨?

一语激怒了路边一冻饿欲死的乞丐,哆哆嗦嗦地大骂:“放你娘的狗屁!

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的立场不同,便很难感同身受。

五个故事告诉你,为什么国外不充分借鉴中国新冠肺炎防治的经验


4、怎么看待身边的各种负面现象?

悟空舍命保唐僧一行人西天取经,路上千难万险。

孙猴子颇为郁闷,找观音诉苦:这经书有何大用,值得这般折腾?再者,俺老孙一个筋斗来回,分分钟的事,何必带众人跋山涉水吃这苦头?

观音大笑,取笑行者不经事:这猴头,无怪乎只能在天庭掌司天马。这上西天取的不是经,取的是佛祖大弟子唐长老、天蓬元帅、卷帘大将复职纳编的经历。

一路上挨打受气当陪练妖怪的各家菩萨坐骑还没叫苦,这猴子还把这陪各路太子读书的经历视如包袱叫苦连天,真是不知好歹养不熟的石猴……

如果你是猴子,会不会感慨一句:“我太难了”?这就对了!

当个政治明白人,哪有那么容易。

五个故事告诉你,为什么国外不充分借鉴中国新冠肺炎防治的经验


5、如何看待这场疫情灾难?

低级的欲望通过放纵就可获得,高级的欲望通过自律方可获得,顶级的欲望通过煎熬才可获得。

毛爷爷的欲望是:

“敢叫日月换新天”,这一条路整整走了32年。

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超越了顶级欲望范畴的梦想,又该需要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付出多大的煎熬才能实现呢?

这次疫情,让我们找回了“四个自信”,找回了尊严。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命中劫数,终将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