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起一道“空中門戶”安全屏障

築起一道“空中門戶”安全屏障

入境旅客正在排隊接受檢測

晚報訊 當前,如何防止境外病例輸入,成了疫情防控的關鍵。溫州龍灣國際機場急救中心的醫護人員,每天守在境外轉機航班的第一道關卡,築起了一道“空中門戶”的安全屏障。近日,記者來到機場,近距離了解他們的戰“疫”情況。

“有無發熱、咳嗽、腹瀉以及其他不適情況,每名旅客的健康信息,我們都要核對。”機場急救中心醫生鄒江江介紹,旅客下機後,他們要把從國外回來的旅客,接到機場臨時留觀點,一一做流行病學調查,這也是機場急救中心目前最繁重的工作。

在機場留觀點,記者看到,根據旅客始發國家與最終目的地,裡面的座位被劃分為多個區域。鄒江江與護士黃佩提前趕到,她們拿著表格與測溫儀守在留觀點門口。數十名旅客接受完體溫測量後,每人領一張《溫州機場旅客信息申報卡》,坐到所屬區域。

“還是嚴格點好啊!”一名拿著申報卡的文成籍旅客老林說,看到國內疫情防控如此嚴格,他覺得很安心。他說,他在西歐一個國家開理髮店,疫情蔓延後,店裡生意沒了,他決定帶女兒回國。

在留觀點的旅客都得到相應安置後,鄒江江和黃佩回到急救中心接受全身消毒,全身的防護衣物都要換。這個時候她們還得抓緊時間休息一會,因為下一個航班就要降落了。

機場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急救中心一線醫護人員一共12人,除一名男醫生外,其餘都是女同志,這12人自疫情發生以來就守在機場抗疫前線,他們分成三個小組,平時輪換上陣,假如有一個小組遇到情況需要被隔離,還有兩組能頂上。

“面對繁重的防疫工作,我們一天最多檢查17個航班,移送500多名旅客去隔離點,看著同事們個個都很辛苦,但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這讓我很感動。”該負責人說。

■新聞+ 什麼是流行病學調查

流行病學調查簡稱流調,是疫情應對中的一項基本工作。醫護人員到現場開展流調,與對象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如果有發熱患者,他們還要詳細詢問患者在發病前後的暴露情況、接觸情況以及活動軌跡,尋找與傳染源、傳播途徑有關的蛛絲馬跡。這樣可以描繪一個清晰的傳播鏈,為判定密切接觸者、採取隔離措施以及劃定消毒範圍提供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