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河絮語:拆遷拆出戰鬥力 城中社區傳佳話 ——平邑街道興水河片區徵收改造系列文章之三 姜曉彬

引題:事業成敗,關鍵在作風。拆不動就建不動,如何破解拆遷這個“天下第一難”?平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興水河片區改造中鍛造先難後易、集中突破的“硬作風”。

建不動就發展不動,如何在拆遷中鍛鍊幹部,凝聚發展動力?平邑街道城中社區一場拆遷讓昔日的兩委班子強起來,硬起來,且看正題:

拆遷拆出戰鬥力 城中社區傳佳話

首先啦一個在城中社區乃至於整個辦事處都知道的小故事,那是在2019年的臘月28日的凌晨,經過一個未眠之夜,平邑街道城中社區本次棚改中最後一個棚改戶居民終於簽訂了協議,至此,城中社區棚改戶近1000戶居民終於全部簽訂完畢拆除協議,是這次改造的城中社區、金城社區、蒙陽社區、東苑社區、興水社區中第一個率先實現棚戶區改造戶“清零”的社區。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東昇、辦事處主任胡海洋向城中社區表示祝賀。城中社區主任王存新雙手舉起大拇指說“我們社區的牛書記太牛了,”張東昇接過話頭說“你這個主任也是大王啊”。一席話,惹得指揮部人員鬨然大笑。這笑聲中,有著祝賀,有著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也有著對城中社區兩委幹部和全體工作人員的讚許。“拆遷拆出戰鬥力,拆遷拆出凝聚力,拆遷之中更團結。”城中社區在社會主義新文明實踐中唱出了一曲和諧的“將帥和”,經受住了棚戶區改造創歷史的考驗,他們的工作方法、工作經驗和戰鬥精神也受到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指揮部縣領導的高度評價。

浚河絮語:拆遷拆出戰鬥力 城中社區傳佳話 ——平邑街道興水河片區徵收改造系列文章之三    姜曉彬/圖文


攻堅克難勇向前,滄海也可變桑田。 曾幾何時,城中社區走過了一段段的彎路,歷屆兩委幹部都曾經努力奮鬥過,付出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平邑縣的“第一村”幾度風雨,幾多坎坷。2018年12月,經過全社區200多名黨員的投票,牛鳳霞這個素有“女漢子”之稱的多屆支部委員、村委委員接過來支部書記這個重擔,同時,歷屆村委委員王存新經過3000多名居民的投票選舉,當選城中社區居委會主任。兩人上任以後,在工作磨合方面,由於學識見識等方面的原因,也有一些磕磕絆絆,但是兩個人都以大局為重,求同存異,慢慢的在工作中,意見漸趨一致,堅持民主集中制,先後在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棚戶區改造、拆除違建等工作中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浚河絮語:拆遷拆出戰鬥力 城中社區傳佳話 ——平邑街道興水河片區徵收改造系列文章之三    姜曉彬/圖文


2019年10月,縣城棚戶區改造工作開展以後,很多領導和群眾都不看好城中社區的改造工作,怕班子在壓力之下散了架,素來行事風風火火、潑辣能幹的牛鳳霞面對著各種擔心和質疑,竟然對黨工委辦事處領導立下了軍令狀,說保證是在棚戶區改造中第一個“清零”的村,這句響噹噹的話記在了黨工委辦事處主要領導的心裡面。牛鳳霞和王存新決心在改造中攜手作戰,“幹出一番樣子給領導和群眾看”,他們兩個仔細查看分析徵收內的每一戶。把所有反對棚改的群眾進行具體的分析,多次和他們交心,說棚改的好處,逐步取得了他們的支持。他們從黨員幹部和思想覺悟的群眾開始,動用各方面的社會關係做工作,和縣、街道的工作人員一樣堅持工作到深夜。這其間,牛鳳霞的辦公室天天被人圍堵的水洩不通,一天不知道要說多少好話,嘴裡面大老爺、二奶奶的喊著,嗓子啞了,身體病了,但是,她硬是堅持在凌晨2點多以後,這樣的夜晚有30多次。居委會主任王存新也是天天戰鬥在指揮部辦公室,挨家挨戶做工作,有一次為了做拆遷戶的工作導致身體受損。連夜打了吊瓶,第二天爬起來,繼續做工作。

浚河絮語:拆遷拆出戰鬥力 城中社區傳佳話 ——平邑街道興水河片區徵收改造系列文章之三    姜曉彬/圖文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指揮部縣領導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城中社區成為棚戶區改造工作中率先“清零”的社區。“一家不和四鄰欺,幹群同心土變金”。牛鳳霞、王存新和他們的團隊實現了他們當初的諾言,向黨委政府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浚河絮語:拆遷拆出戰鬥力 城中社區傳佳話 ——平邑街道興水河片區徵收改造系列文章之三    姜曉彬/圖文


“興水河畔擂戰鼓 ,二期征戰又開始,我們還要爭第一”,城中社區黨總支書記牛鳳霞、社區居委會主任王存新鬥志昂揚的表示。“我們社區發展大有希望,我們社區看到了盼頭,振興城中正當時。”城中社區居民李寶生、李洪國等人高興的說。

戰鬥正未有窮期,揚帆遠航正當時!在平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領導的有魄力有思路有辦法的正確領導下,城中社區正在甩掉包袱,開足馬力,向著全縣社區發展的第一方隊,劈波斬浪,奮勇向前,爭做全縣第一的經濟社會發展大社區。

浚河絮語:拆遷拆出戰鬥力 城中社區傳佳話 ——平邑街道興水河片區徵收改造系列文章之三    姜曉彬/圖文


平邑縣興水河片區二期徵收工作系列文章之三

平邑街道興水河片區二期徵收指揮部宣傳專班 策劃:歐陽曉東 主編:姜曉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