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走進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在面對數以千計的兵馬俑的時候,我的腦海裡只有一個問題: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兵馬俑是我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它擁有眾多世界級的榮譽,可見其的地位與影響力。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什麼是兵馬俑?

它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中國古代有實行人殉的葬俗,從原始公有制的瓦解到奴隸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項殘酷而野蠻的喪葬制度。尤其是權貴之間,殉葬是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徵表現,最盛行時期是在殷商時期,從今天已發現的商代貴族大墓中都有殉人。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但這種質制度於周王朝得到節制,隨後在戰國時期倍逐步被廢止,以俑(陶俑、木俑)替代人殉。 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秦始皇廢止人殉制度,以俑替代,本是明君之舉,為何後世多稱其是“暴君”?甚至是懷疑秦兵非陶俑。因為焚書坑儒?因為萬里長城? 還是因為陵墓的修建?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公元前221年,歲次庚寅,秋,中國歷史的一場重要的儀式於秦王朝首都咸陽正在進行著。意氣風發的秦始皇完成了華夏大業,被他所征服的疆域是當時埃及法老所統治地區面積的10倍以上,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皇帝”的人物,也是爭議頗多的一位皇帝。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秦始皇13歲即位,22歲正式親政,他重用人才,如李斯(政治家)、王翦(軍事家)、鄭國(水利工程師)等。聽取謀士之意見(歷史上著名的《諫逐客書》為代表),接受外來文化和技術,而完成華夏千古偉業。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在統一六國之前,秦國於秦始皇的統治下,就已走向空前繁盛。如修建水渠,提高農業生產,據司馬遷所記載,當時秦國的整體財力是其他國家的十倍有餘。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在此基礎上,他招納賢士,培養精兵,為統一六國做準備。當時秦國的軍事力量可以從今天發現的兵馬俑中可見一二。形像逼真的陶俑,穿著鎧甲、拿著兵器,儼如是秦始皇“地下宮殿”中的強大軍團,如今已發現8000多件(陶俑)和大量兵器,這些兵器在過了2300多年,依舊如新,裝備齊全。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從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221年,秦始皇用了10年時間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多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王朝:秦朝。而他,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始皇帝。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推翻分封制,建立郡縣制,統一了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徹底強化了中央集權。

面對如此豐功偉績,為何後世依舊稱其是“暴君”?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其一,“焚書坑儒”。

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4年,分別發生了焚燒書籍和“活埋儒生”事件,統稱“焚書坑儒”。據記載,有官員反對實行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但秦始皇卻採納了丞相李斯意見,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下令焚燒詩書典籍(但仍保留了大量其他書籍,如農耕、技術、天文類等書籍)。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焚書之後,發生“坑埋儒生”事件。據記載,當時有460名儒士被秦始皇坑殺。“坑儒”一詞,是在西漢晚期才被補到文獻上。但在這之前,文獻記載當時秦始皇殺的是術士,而非是儒生。但在西漢時期,卻被記載為殺儒生,隨後“坑儒”深入人心。

許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認為漢朝在推翻秦朝後,於《史記》中對秦始皇的記載有著一定的偏見。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其二,修築萬里長城而勞財傷民

在2000多年的漫漫長河中,萬里長城猶如一條巨龍守護著華夏大地,是人類文明史上歎為觀止的建築遺存。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為了防禦外敵,完成這項艱鉅任務,秦始皇使用了國家大量錢財和資源,以近百萬勞動力來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面對如此工程,給當時百姓帶來苦難和沉重的徭役負擔。《孟姜女哭長城》是民間最廣為流傳的故事。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其三,秦陵的修建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至死都想要建立一個“不朽王國”,他自認為自己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因而死後也要被傳頌百世的“千古第一帝”。根據古代封封建葬俗,統治者即位第二年就要開始建造自己的陵墓。秦始皇13歲即王位,14歲為自己造陵墓。史書記載,秦始皇為造陵墓,徵用了大量人力,其規模非常宏大。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千古一帝,因為這些事被後世評為“殘暴”

以上三點,是秦始皇被稱之“暴君”的主要原因。

歷史沒有真相,但面對歷史,我們應有重新審視歷史的態度。在隨著越來越多的文物出土,歷史的真相似乎是漸漸浮現水面,許多以往被認為是正確的事情都出現了另一面。對待歷史,我們應敬畏,也應從多個角度去剖析它。

千古一帝,俱往矣。譽也罷,毀也罷,歷史的塵封抹不去功過是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