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感染者?境外輸入病例?中國的下一波風險會從哪裡來?

WHO考察組負責人布魯斯·艾爾沃德博士在考察時問中國各地省長、市長“你們現在在做什麼?”他們回答“正在擴建病床,購買呼吸機,做好準備。我們不認為這種病毒會消失,……不希望再次陷入剛剛過去的窘況”。

昨天(3月31日)下午,國家衛健委第一次公佈了無症狀感染者的數據,截至3月30日24時,接受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為1541例,其中境外輸入205例。


並且,從今天(4月1日)起,無症狀感染者情況將列入每日通報。


而自2月26日,中國報告首例境外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之後,境外輸入病例呈現增長態勢,至3月30日累計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71例(更新31日數據)。


無症狀感染者和境外輸入病例,都已經在中國產生了關聯病例。最近幾天報告的確診病例中,除了佔絕對多數的境外輸入,還包含3例境外輸入的關聯病例、1例無症狀感染者關聯病例、1例武漢本地新增和2例從湖北輸出到外省的病例。


無症狀感染者和境外輸入病例,會不會成為中國可能發生的第二波疫情的源頭?隨著湖北和武漢的解封,又會不會帶來新的病例增長?


無症狀感染者?境外輸入病例?中國的下一波風險會從哪裡來?

無症狀感染者及其關聯病例

3月28日,河南省的一例新增本地確診病例,牽出了3例無症狀感染者。

59歲王阿姨是河南省漯河市圖書館保潔人員,3月24日晚,突然出現頭痛症狀,3月26日下午17:00左右自測體溫38.5℃,28日確診。經流調發現,王阿姨在3月21日10:00左右在漯河汽車站乘坐長途客車到平頂山市郟縣汽車東站,在其郟縣同學張某某(郟縣人民醫院醫生)駕車陪同下到鄉下掃墓,在郟縣期間與張某某一同就餐3次。

而張某某在3月13日晚與劉某某、周某某(二人也為郟縣人民醫院醫生)等人在飯店同桌就餐。劉某某曾有武漢出行史,返郟後自行隔離14天期滿。3月25日,郟縣人民醫院對參與疫情防控的一線醫務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在核酸篩查中發現,張某某、周某某為無症狀感染者,劉某某核酸檢測為單陽性,同樣沒有症狀。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它有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始終是無症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採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3月26日,廣東惠州惠城區龍豐街道出現了1名湖北輸入的無症狀感染者,這一病例是惠州市華陽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門員工,其持有湖北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出具的健康綠碼。3月17日,自駕車從湖北荊州出發返回惠州。3月25日,街道通知做核酸檢測,後被確診。據本人反映,2020年1月23日曾與其舅舅吃飯,1月28日其舅舅確診新冠肺炎,此後一直在湖北老家居家隔離。但,返惠前後其本人及共同居住的家人都沒有發熱、乾咳症狀。

湖北荊門鍾祥市在3月29日,也通報了新增一名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磷礦鎮一名村民因患甲狀腺疾病到荊門一醫(南院區)就診入院。根據疫情防控有關要求,新入院的病人都要進行核酸檢測,3月28日,經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該患者被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


這兩個病例都沒有計入通報數據中,此前,無症狀感染者不在通報之列。

在3月27日舉行的“病毒演變、進化、傳播的基礎研究與防治實踐(從SARS到COVID-19)”研討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新冠肺炎上海專家治療組高級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談到。“無症狀攜帶者他們攜帶病毒延續時間會超過三個星期,隔離期結束後若病毒仍是陽性,會造成極大傳播風險。這正是新冠病毒的狡猾之處。”

“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很強,即使在實施隔離政策的地方,RO值也可能達到3甚至3.5,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傳染3到3.5人,這個數字是非常高的。”在接受CGTN記者採訪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介紹。

關於中國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鍾南山認為,目前瞭解得很有限,根據已知的事實推斷: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對與其密切接觸的人的傳染率很高,但是中國近期新冠肺炎新確診病例數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在不斷下降....這可以說明:中國還沒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

監測、追蹤無症狀感染者,已成為防控重點。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會議指出,要高度重視防治無症狀感染者,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公開透明發布信息,堅決防止遲報漏報,儘快查清來源,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4月1日開始,無症狀感染者終於列入每日通報。


無症狀感染者?境外輸入病例?中國的下一波風險會從哪裡來?

△3月17日,深圳灣口岸入境通道將所有入境人員分流入境。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境外輸入771例

近期中國報告的確診病例中,境外輸入病例是最大來源。3月13日,境外輸入病例(7例)首次超過本土新增病例人數(4例)。至今,這一狀態仍在持續,目前累計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71例。

早期境外輸入病例的來源國以伊朗、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為主,但之後,範圍擴大到了歐洲中部的瑞士和法國、美國、中東的沙特阿拉伯、非洲的埃及、東南亞的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

央視新聞近日做了一個大數據分析,截至3月26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病例已達595例。這595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中,來自英國的輸入病例有182例,佔所有來源國的1/3;其次是美國、西班牙和法國。


無症狀感染者?境外輸入病例?中國的下一波風險會從哪裡來?


北京、上海、廣東的境外輸入病例均過百,三地合計386例,約佔所有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的65%。目前,甘肅接收的輸入病例主要來自中東、中亞和非洲國家,福建和廣東省多東南亞國家的輸入病例。但,北京、上海和廣東的輸入病例來源國較其他省份更多樣複雜,防疫壓力更大。

最近一週,國家接連出臺多項措施,包括大幅度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暫停持有效簽證、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及將飛北京的國際航班改從指定第一入境點入境。截至3月29日已累計調整航班總量100班,涉及23157名旅客。其中,在第一入境點經過檢疫之後不符合條件留置的旅客達19207人,留置的比例達到82.9%。

從3月25日零時起,所有從北京口岸入境人員不分目的地,全部就地集中隔離觀察,全部做核酸檢測。對於7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14週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孕產婦、患有基礎性疾病等原因不適宜集中隔離觀察的人員,也要先到集中觀察點進行核酸檢測。核酸檢測合格後,再轉送居家觀察。

此外,民航局出臺了調減國際客運航班的“五個一”新政策,即1家航空公司在1個國家內保留1條航線,1周不超過1班。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二級巡視員靳軍號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從3月29日到4月4日,計劃航班量僅為108班。這個數字僅相當於疫情暴發前全國國際客運航班總量的1.2%,相比上一週的734班又減少85.3%。

據統計,從3月19日到3月29日,國內航空公司已勸阻443名已有發熱症狀的旅客從境外登機。通過飛機上的檢測,對1626名旅客採取了客艙內的隔離措施,並在落地後移交海關檢疫部門。

境外關聯病例三例

境外輸入病例已經在國內產生3例關聯病例。

北京首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疑與確診鄰居走同一樓梯後染病。患者是一名42歲的北京男性,住在海淀區蘇州街。3月10日那天,他有點發熱症狀,服藥後體溫恢復正常。但一週之後再次發熱,於3月23日確診。

奇怪的是,他的妻子,是唯一密切接觸的人,目前沒有任何相關症狀,檢測也沒有陽性指標。而在發病前兩週,他既沒有去過武漢、湖北,也沒有在其他有病例持續傳播地區及境外旅遊過。

但樓下鄰居李某在3月12日被確診。3月5日從英國抵京之後,李某一直居家隔離。除了期間有小區內活動和永輝超市購物活動之外,就是在3月7日那天,走樓梯到小區辦理了出入證。但兩天後發病,3月11日走樓梯步行至海淀醫院就診。經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劉某某與李某兩人近期均有走樓梯的情況,劉某某可能接觸了李某3月11日之前所汙染的樓梯環境致病。

另一個病例也是在3月23日被通報。患者常住上海寶山,3月14和15日,在廣東出差,與當地確診的境外輸入性病例有過接觸。之後,被診斷為確診病例。

溫州永嘉籍的一名25歲男性,則是因為乘坐飛機被感染。3月21日,他從北京乘機到達杭州,同航班上有25名從北京轉機到杭州的境外人員。因為天氣原因,飛機停留時間長達8小時。到達杭州之後,他被家人接回位於海寧市斜橋鎮的海寧東泰製衣有限公司(為獨棟廠房)。3月22日中午,自駕回溫州掃墓,在25日返回海寧,當晚出現發熱、頭痛、咳嗽症狀,26日確診。

同之前北京的病例一樣,追溯他所接觸人群,都沒有任何症狀。但同航班中,有一個和他座位相隔5排的乘客,於3月20日從德國出發,經荷蘭轉機到達北京,再轉機到達蕭山機場後,核酸檢測為陽性。這名乘客目前沒有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為無症狀感染者。

湖北輸出的新病例

湖北咸寧,自2月22日起沒有再報告新的新增確診病例,3月12日全市在湖北省疫情風險等級評估報告中被公佈為低風險區。但最近發生兩例離開咸寧後被確診的病例。

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人的胡先生,在3月29日被通報確診。他是在1月14日,從蘭州回湖北咸寧市老家,因工作原因,3月22日自駕車從湖北省咸寧市(低風險區)持湖北健康碼“綠碼”返回蘭州,之後被轉運到七里河區集中留觀點進行留觀。3月28日被確診為陽性。弔詭的是,這名胡先生,在往返途中,都有佩戴口罩,也沒有與服務區其他人員交談、接觸。

廣東省衛健委通報的3月23日新增省外輸入病例也來自湖北咸寧。輸入病例系51歲男性患者,湖北籍,在廣東工作。患者1月份回湖北居住,3月19日自駕回到佛山。在佛山住所的村口測量體溫正常,次日發現發熱,3月23日被確診。在此期間,惠州沒有報告新增確診病例。其周圍密切接觸的8個人,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這兩個病例,是否意味著新冠病毒可能有著比目前所知更長的潛伏期?

早在2月28日,鍾南山院士團隊的論文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論文中對潛伏期的研究發現,重度、非重度組新冠肺炎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潛伏期達24天,發現潛伏期大於14天的有12.7%,大於18天的有7.3%。

研究團隊表示,潛伏期主要根據患者上報最近一次接觸傳染源(疫區人員、野生動物)的時間以及首次出現症狀(含疲乏、咳嗽、發熱等)的時間確定。

而北京大學團隊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合作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潛伏期的估計中位時間為8.13天,平均時間為8.62天。將潛伏期時間從短到長排列並用百分比表示的話,則第90個百分點是14.65天,這也意味著,新冠疾病的潛伏期可能比已知的更長,大約10%的患者潛伏期長於14天。

隨著湖北和武漢的解封,甘肅和廣東的這兩個病例,只是個案還是會不時發生?在未來到來之前,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

中國會不會出現第二波疫情?

“新冠肺炎剛開始在中國蔓延的時候,就像是一場遭遇戰。後來演變成了阻擊戰,最後就是殲滅戰,把大部分的新冠病毒都隔斷了,新增的病例多地都清零了。”在3月29日一場全球論壇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指出,隨著歐洲和美國新冠疫情的暴發,原本計劃的殲滅戰又變成了持久戰,由於境外輸入案例的存在,接下來一段時間中國的疫情防控很可能處在一個焦灼的持久狀態。


現在看來,這個風險可能不僅僅來自境外輸入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底時在中國的考察組負責人,布魯斯·艾爾沃德博士(Dr. Bruce Aylward)近期接受了《時代》採訪,在回答提問“是否有理由擔心中國會出現第二波感染?”時,他說:絕對有可能。


對於這個問題,猜想沒有意義,只有做好應對的準備。


在採訪之中,布魯斯·艾爾沃德博士介紹了在考察時和中國各地省長、市長的交流,問“你們現在在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正在擴建病床,購買呼吸機;做好準備。我們不認為這種病毒會消失,我們希望儘快恢復社會的正常運行,經濟的正常運行,公共衛生和醫療系統的正常運行。我們不希望再次陷入剛剛過去的窘況”。


譚卓曌|撰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