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美國須正確認識中國和中國抗疫成功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3月27日文章,原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是敵是友?

文章認為,美國應直面自身抗疫失敗的事實,並正確認識中國和吸取中國成功抗疫的經驗,否則美國永遠無法取得抗疫成功。此外,兩位作者還呼籲美中兩國開展合作,共同應對危機。

主要內容編譯如下:

一、美國須正確認識中國和中國的抗疫成功

美官員將矛頭對準中國是逃避責任的做法。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美國是應該把中國當作一個應群起攻之的敵人?還是該承認它是一個對本國抗疫至關重要的合作伙伴?儘管美國對中國的抗疫貢獻不屑一顧,但事實是,如果不讓中國參與進來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美國就無法在這場抗疫戰中取得成功。

目前,在所有人看來,美中之間日益殘酷的競爭將是兩國關係的一個關鍵特徵。一個快速崛起的中國確實有可能取代美國的國際地位,這在現實中是無法掩蓋或否認的。問題在於,在這樣的背景下,當雙方政治家面對具體卻又無法單獨解決的全球威脅時,他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找到讓競爭對手同時成為合作伙伴的方法。當疫情蔓延成為全球範圍內的流行病時,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到與世隔絕,每個國家都面臨著風險。

特朗普總統堅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某共和黨參議員拿病毒“汙名化”中國等言行,都助長了社交媒體上陰謀論者的氣焰。我們應該長遠考慮。在試圖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美國面臨的緊迫挑戰並不是中國,而是自身未能調動起與威脅相匹配的反應。新加坡和韓國都已採取緊急措施多周,但美國政府卻還停留在否認疫情嚴重程度的階段。

中國已成功控制病毒在國內的傳播。美國要明白,面對自己失敗的事實,美國要正確認識中國和中國的成功。當中國最高領導人意識到威脅並於1月21日宣佈該疫情是“一場危機和重大考驗”時,中國發起了令世界矚目的抗疫戰爭。儘管有對中國各種質疑的論調,但目前所有來源的證據都表明,中國這些努力實際上已經成功地控制住病毒在中國的傳播,包括蘋果、星巴克和麥當勞在內的美國零售商現在都已重新在中國營業。

今天,美國的當務之急是盡一切可能阻止病毒感染數百萬同胞,殺死數十萬人,摧毀我們的社會。如果中國科學家能夠研發出抗病毒藥物減輕病毒對感染者的影響,美國應該進口嗎?美國政府曾堅稱,美國在1年多的時間內不會批准任何疫苗。一旦中國研發的疫苗在新加坡或韓國被證明是有效的,美國民眾會怎麼看待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鑑於美國各地醫院和一線急救人員對N95口罩的急切需求,如果中國像最近援助意大利那樣,準備向美國援助數百萬個口罩,美國人應該表示歡迎嗎?如果中國的診斷經驗被證明是有效的,美國是否應該因為它的來源而拒絕學習這一經驗?

美中若不合作雙方都將無法單方面確保國家利益。疫情突顯出一種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若沒有與對方的合作,美國和中國單方面都無法確保這種利益。兩國的作為以及不作為,都將對更大範圍內領導權的爭奪產生深遠影響。從未來12個月的經濟增長,到國民對政府的信心,再到美中兩國在世界各地的地位來看:能否成功應對這場全球矚目的考驗,對美中兩國至關重要。專注於言詞而非行動的“口水戰”是一種小題大做。

今天,金融市場押注的是,中國基本上已經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打贏了第一仗。在經歷了第一季度的大幅下滑後,如果中國經濟恢復了強勁增長,而美國又在長期衰退和真正的大蕭條之間徘徊,美國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差距會繼續縮小。若中國通過控制疫情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而所謂民主的、權力分散的美國政府還在疫情裡不斷掙扎,那麼美國對中國過去採取措施的反對態度,在許多人聽來就會像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此外,我們不應該忘記更大的背景,那就是中國不可避免的崛起和美國的衰落。本世紀初,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還不到美國的1/4,但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2008年金融危機使美國陷入長期停滯之際,中國迅速恢復了快速增長,這讓中國更加感到自信和有底氣。除非美國能找到迅速應對目前疫情的辦法,否則中國可能會在各種全球議題上更有發言權。

二、中美應在三大關鍵領域合作共同應對疫情

探索疾病知識、發現治療疾病的藥物以及制定預防和治療方案,本質上都是開放的國際事業。生物醫學的進步是通過世界各地實驗室的研究而實現的,研究的本質是合作。在當前抗疫戰以及為預防未來由新病毒引起的大流行奠定基礎的過程中,美國和中國應該在以下3個關鍵領域開展合作:

一是從基因組到流行病學的數據。在試圖評估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並考慮應對措施時,不確定性是核心因素。缺乏由各疫情暴發國實驗室提供的高質量數據是第二個關鍵因素。每個國家都需要可信的數據,這提醒我們:在像世衛組織等國際機構中,對病毒處理方式和透明度標準保持一致非常重要。

中國科學家很快對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並向國際社會共享,這使得一場大規模的全球研究工作得以展開。此外,由於中國患者最先承受了疫情帶來的死亡衝擊,它為全球衛生專家提供了第一套數據。該數據被用以估計致死率,並通過創建模型來預測該病傳播範圍和嚴重程度,從而確保了採取更有力的應對舉措。

二是診斷和公共衛生措施。如果中國開發出一種有效的人員檢測方法,可以在機場、企業和學校進行大規模的應用,那麼美國能採用這種方法嗎?相反,如果研究人員開發並驗證出一種更便宜、更快、更準確的高通量篩選,它該被共享嗎?在兩國貿易戰前,美國每年進口的220億美元醫療設備中,約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這些設備對當前美國醫療體系應對國內激增新冠肺炎病例至關重要。

三是生物醫學研究領域中的基礎研究和轉化研究。為此,哈佛醫學院最近宣佈了一項與中國同行一起抗擊疫情的合作項目。中方合作伙伴的負責人是鍾南山。正如科學家們反覆強調的那樣,研究中的合作通常會帶來更好的結果。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壟斷科學創新的時代,在新冠肺炎疫情這類緊迫課題上的合作利大於弊。在努力應對這一疫情之際,全球各國政府應該牢記:收集和整合數據、共享試劑和工具將需要各大洲之間的密切溝通。

總之,與其相互妖魔化,美中都應該認識到,彼此都需要對方來擊敗病毒這個致命的敵人。因此,夥伴關係,即使是有限的夥伴關係,在戰略上也是必要的。美國和中國能在同一時間內既成為無情的對手,又成為親密的夥伴嗎?同時持有兩個看似矛盾的想法是很困難的。但要想成功地擊敗這個病毒,真的需要如此。(作者:是曾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美國哈佛大學約翰·肯尼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和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研究助理克里斯托弗·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