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辭世

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辭世

郝柏村(圖/中時電子報)

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辭世

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辭世

郝柏村因病逝世


郝柏村的健康狀況長期由臺北市“三軍總醫院”照顧,除定期體檢外,過去也曾因為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帶狀泡疹、腸胃不適住進“三軍總醫院”。


2019年4月2日上午,郝柏村因中風被緊急送醫。


2020年2月,郝柏村的兒子、時任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在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父親郝柏村身體左半邊無力,大部分的時間要坐輪椅,但狀況穩定。


2020年3月30日下午,郝柏村因中風引發器官衰竭逝世,享年101歲。


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辭世


1919年8月8日,郝柏村出生於江蘇鹽城的一戶殷實之家。剛滿6歲,父親就將他送入當地私塾讀書。1935年,郝柏村考取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2期,該校的前身是黃埔軍校。隨著抗戰爆發,前線軍官損失巨大,這批學員不得不提前畢業。


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辭世

摘自網絡

上前線前,他們獲准回鄉探親,人人都知道,這很可能是與家人的最後一面。19歲的郝柏村帶著父母和妹妹來到縣城照相館,拍了生平第一張全家福照片,結果也成了最後一張。這張照片一直陪伴著他,從大陸到臺灣。


投身抗戰前線後,他先後參加過1938年的廣州戰役、1939年的皖南戰役,後來又前往印度蘭姆伽接受軍事訓練。在廣州戰役中,郝柏村頭部被彈片擊中,彈片一直沒有取出。


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辭世


郝柏村,這位在臺灣地區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歷任臺“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防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行政院長”、 國民黨副主席等黨政軍要職。


抗日戰爭結束後,郝柏村1948年自遼瀋戰役期間從錦州前線被召回,成為蔣介石侍從官。1958年金門“八二三炮戰”時,郝柏村擔任前線炮兵指揮官,後歷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陸軍總司令”等職,並晉任為“一級上將”、“參謀總長”。在職八年,是臺灣任職時間最長的“參謀總長”。


在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任內,郝柏村先於1989年任防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再於1990年就任臺“行政院長”。擔任“行政院長”期間,郝柏村批准成立了臺灣陸委會和海基會,為臺灣與大陸“三通”開闢了互相聯繫與協調的通道。

郝柏村全力推動臺灣健保,可謂居功厥偉!為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連戰推行健保留下最強的基石。


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辭世

郝柏村在抗戰期間擔任基層官兵,談及抗日戰爭歷史時,郝柏村說:“我有歷史使命感,在抗戰時曾擔任一個小連長。”在他看來,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上,二次世界大戰實際上開啟於1937年的“七七事變”,也正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


進入新世紀以來,郝柏村把精力放在抗戰研究上。2001年7月,他帶領20多位臺灣地區老兵赴廣西桂林參訪,在海峽兩岸引起巨大反響。2014年他重走華北、華中、華南抗戰路線。2014年7月,郝柏村受邀前往“七七事變”爆發地盧溝橋,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接受媒體專訪時,還清唱起《義勇軍進行曲》。


2015年,抗戰勝利70週年時,郝柏村率領部分臺灣地區老兵進行了一次“重返抗日戰場”之行,出版發行了《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一書。2017年10月再度踏上了大陸土地,重走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臺兒莊戰役等路線。


郝柏村曾表示,抗戰的歷史真相是中華文化最寶貴、最有價值的部分,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應知道抗戰對中華民族復興、以及中國今天在國際地位的影響。


郝柏村因堅決反對“兩國論”,被臺灣輿論譽為“反獨大將”。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上臺後,他婉拒“資政”一職,要求當局承認“九二共識”。


郝柏村曾仿效南宋詩人陸游,作詩一首:“保臺反獨絕非空,但悲不見中華同,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郝柏村說:“我認為現在的兩岸關係對臺灣同胞是最有利的。因此我要奉勸臺灣的年輕朋友們,要認真仔細思考‘九二共識’,這是我們經過幾十年努力,對臺灣最有利的發展。”


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辭世


2018年8月11日,郝柏村出席於武漢舉辦“中華民族抗戰歷史教育與抗戰精神傳承”研討會,他當時接受兩岸媒體專訪時表示,他認為和平統一不是所謂“大統小”或“強統弱”,應該是“是統非”,也許30年、50年,誰是誰非最終兩岸人民會出現一致意見,那就是和平統一的時刻。他更大力讚許大陸“一帶一路”政策,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就像孔子《禮運大同篇》提出的“世界大同”,透過協助鄰近需要幫助的國家,邁出實現大同世界理想。


2019年8月8日是郝柏村的百歲壽誕。當天,歷時10年、由他撰寫的25萬字《郝柏村回憶錄》在臺北發佈。在書中,他寫道:“臺灣人無論血統、語言、文字、風俗習慣,都是正統的中華民族一部分,孔廟、關公及媽姐,都是臺灣人崇敬的信仰中心,亦如大陸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