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的小規模餘波——曹操消滅陳蘭、梅成、雷緒的戰役


“赤壁之戰”後的小規模餘波——曹操消滅陳蘭、梅成、雷緒的戰役

張遼的“天柱山之戰”應該算是漢末三國時期比較有名的戰役(當然趕不上官渡、赤壁、南郡、漢中、夷陵這些影響深遠的戰役),是張遼作戰勇猛的一個具體體現;臧霸有“臧傳說”的外號,是說臧霸在舒縣這裡屯兵,就威懾孫權不敢出兵,也算是對孫權在江淮戰場主動進攻的表現的一種調侃。這些都是發生在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曹操穩定淮南局勢,消滅陳蘭、梅成等人的戰爭中。在“赤壁之戰”之後曹操直接轉戰淮南,透露出曹操與孫權爭奪淮南地區控制的信號,也可以視為“赤壁之戰”之後的餘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曹操消滅淮南各叛軍的戰爭。

“赤壁之戰”後的小規模餘波——曹操消滅陳蘭、梅成、雷緒的戰役

歷史背景

我們就從袁術佔據淮南地區開始看當地的形勢。袁術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導致的結果是從荊州南陽轉移到了揚州九江。袁術來到揚州後的處境,相較於在南陽其實更加優越,畢竟在南陽要受到曹操和劉表的兩面夾擊,到揚州後擴張的速度非常迅速。但是袁術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就是僭號天子。從建安二年到建安四年(即公元197年到199年),很快袁術就眾叛親離、憤懣而死了。

“赤壁之戰”後的小規模餘波——曹操消滅陳蘭、梅成、雷緒的戰役

在袁術沒有覆亡的時候,就有一些部下脫離他的控制,成為山賊,比如陳蘭(一名陳簡)、雷薄;袁術去世以後,他的勢力被廬江太守劉勳接收,讓劉勳一度成為江淮地區比較強大的勢力。結果劉勳被孫策設計擊敗,孫策的手伸向江北,以李術為廬江太守。孫策被刺殺後,李術脫離江東集團的控制,又殺死曹操所置的揚州刺史嚴象。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作死的行為。孫權與曹操握手言和,消滅了李術,以孫河為廬江太守。但是孫河似乎並沒有到任,在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江東集團丹陽太守孫翊被殺的時候,他還在京口。

曹操的重心都放在北方,他派遣劉馥作為揚州刺史。劉馥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之前就去世了,在揚州主要的軍事上的成績有兩個,一是修繕合肥舊城,加強城防;二是安撫陳蘭、梅乾(不清楚與梅成是否為同一人)、雷緒(不清楚與雷薄是否為同一人)等廬江山賊,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淮南地區的穩定。但是這種穩定馬上就被“赤壁之戰”與第一次“合肥之戰”所打破。陳蘭、梅成、雷緒等人紛紛反叛曹操。

“赤壁之戰”後的小規模餘波——曹操消滅陳蘭、梅成、雷緒的戰役

總體上來說,袁術、劉勳、孫策、嚴象等人的迅速失敗,導致淮南地區長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控制。孫權雖然短暫控制了廬江,但也沒有持續下去。揚州素來民風剽悍,兼之山嶺湖澤縱橫,生存著一些豪強勢力。嚴象的繼任者劉馥也是使用安撫的態度,讓他們保持一定的獨立性。這些人不足以爭天下,但卻可能成為影響局部戰場形勢的砝碼。“赤壁之戰”挑起曹操與孫權的戰爭,讓曹操威望大損;第一次“合肥之戰”雖然是對江漢戰場的聲援,但也能反應出孫權對淮南地區擴張的野心。陳蘭、梅成、雷緒等人倒向或可能倒向孫權,這是當時的一個歷史背景。

“赤壁之戰”後的小規模餘波——曹操消滅陳蘭、梅成、雷緒的戰役

曹操集團討伐山賊的戰爭

曹操集團討伐山賊的戰爭似乎是同時進行。夏侯淵率軍討伐雷緒。這個沒有什麼好說的,《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中只有一筆帶過,具體時間、位置、過程都不是很詳細。總而言之夏侯淵擊敗了雷緒,但不是消滅,雷緒帶著數萬部曲(可能是拖家帶口)投奔了劉備。除雷緒以外,曹操派遣于禁、臧霸進攻梅成;派遣張遼、張郃、牛蓋進攻陳蘭。陳蘭是活躍於灊縣,梅成大概是活躍於灊縣以北的六縣。這兩個地方距離合肥比較近。如果孫權再一次進攻合肥,陳蘭和梅成可能會成為孫權的臂助;孫權一旦拿下合肥,以巢湖、大別山脈以及江淮之間諸多水系網絡構築的防線會變得更加牢固。這大概是曹操要消滅陳蘭、梅成的動機。

“赤壁之戰”後的小規模餘波——曹操消滅陳蘭、梅成、雷緒的戰役

曹操雖然經歷了“赤壁之戰”的慘敗,但是對於梅成這樣的山賊來說,還是無法阻擋的龐然大物。面對于禁等人的進攻,梅成果斷選擇投降,只不過是迷惑于禁的詐降計。于禁放棄進攻後,梅成向南投靠陳蘭,二人繼續向南轉移到天柱山。於是消滅陳蘭、梅成也變成了張遼發揮的主場。

“赤壁之戰”後的小規模餘波——曹操消滅陳蘭、梅成、雷緒的戰役

從名字就能夠看出天柱山的險峻,“其山聳削無附,因名。”張遼要消滅陳蘭、梅成有兩個困難。第一是山勢險峻難走,軍隊無法擺開陣型,而且張遼處於仰攻的不利狀態;第二是糧草的問題。于禁幫助張遼運糧,解決了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卻不是當時的人力能夠改變的。張遼作戰素來以勇猛著稱,在之前的“白狼山之戰”突擊烏桓,在之後的第二次“合肥之戰”率領八百死士衝擊孫權的大軍,這次“天柱山之戰”也不例外。張遼不顧其他人的勸說,直接攻上天柱山,一戰斬殺陳蘭、梅成。張遼也因此成為“五子良將”中第一個假節的人(雖然假節、假節鉞的政治權益在漢末三國時期並沒有明確的記載)。

“赤壁之戰”後的小規模餘波——曹操消滅陳蘭、梅成、雷緒的戰役

“臧傳說”的由來

在針對淮南山賊的戰爭中,張遼在天柱山的表現當然是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但是臧霸的作用同樣不小。上面小編也說到了,陳蘭、梅成反叛曹操對於孫權來說是一件好事,可能成為自己北上江淮的助力。陳蘭等人遭到進攻的時候,孫權也實施了救援。但是孫權的力量並沒有影響到天柱山的戰局,原因就在臧霸的身上。

張遼等人進攻陳蘭,曹操集團已經考慮到可能來自江東的第三方勢力介入,臧霸率軍來到天柱山以南的皖縣,在大別山脈與長江之間的狹長地界,臧霸與江東將領韓當進行了兩次交鋒,第一次在皖縣以北的逢龍城;第二次在皖縣西北方的夾石。臧霸作為防守方,均取得勝利,阻止韓當救援陳蘭。

“赤壁之戰”後的小規模餘波——曹操消滅陳蘭、梅成、雷緒的戰役

解決韓當之後,臧霸轉移到舒縣。這個時候孫權派遣數萬水軍屯於舒口,分兵救援陳蘭。得知臧霸進軍舒縣,於是選擇撤退(從這裡可以看出臧霸和韓當應該都是牽制對方的奇兵)。不過孫權的撤軍速度慢了一些,臧霸連夜行進百餘里(大概是從舒縣到舒口的距離),對江東軍隊發動突然襲擊。導致江東軍隊“不得上船,赴水者甚眾”,算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追擊戰。因為沒有江東集團的掣肘,張遼才得以順利消滅陳蘭、梅成。由於臧霸到舒縣導致孫權選擇撤兵的事情,臧霸也就被後人冠以“臧傳說”的雅號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中國歷史地圖集》、《三國志辭典》、《讀史方輿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