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G20如何拿出5萬億美元應對疫情衝擊?

本文大概2500字,讀完共需

3分鐘

作者劉英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本文刊於3月30日FT中文網。

在新冠疫情全球爆發肆虐的緊急關頭,3月26日,首次以應對疫情對經濟金融衝擊為主題,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特別峰會史無前例地以電話會議的形式舉辦並達成重要共識。峰會聲明向全球經濟注入超過5萬億美元,以作為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經濟措施和擔保計劃的一部分,抵消大流行病對社會、經濟和金融的影響,G20財長央行行長定期協調並制定出《G20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行動計劃》。

截至目前全球近200個國家累計確診66萬新冠病例,其中美國最為嚴重,確診病例突破了12萬,佔全球總量的接近20%。受此次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受到抑制,美國等經濟體將進入衰退。

G20人口占全球的2/3,國土面積超過55%,貿易佔75%,GDP佔86%。作為世界經濟的主力,G20受疫情影響也首當其衝,美股大跌、油價暴跌、黃金等避險產品上漲,美債收益率下降,呈現金融危機跡象。美歐為首,全球股市連續下挫一個月,歐洲跌幅超過了40%,甚至創一天美股等12國股市熔斷的歷史記錄。美聯儲使出渾身解數,又是降息至零利率,又是無限量量化寬鬆,與各國加強無限量美元互換,保持美元流動性。但股市仍然下跌,財政部傾其所有拿出2萬億美元救市計劃,美股反彈後還震盪走低。歐洲央行放大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儘管有的國家已經達到債務極限,但歐洲各國還是推出數千億歐元的財政救市舉措。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金融市場期待穩定,G20領導人特別峰會正是在此背景下舉辦,提出5萬億美元救市計劃,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共同抵禦疫情及其對經濟和金融衝擊。

刘英:G20如何拿出5万亿美元应对疫情冲击?

我們不會踏入同一條河流,但歷史會踏著同樣的韻腳。2008年G20領導人峰會成立就是為了應對爆發於美國的金融危機。而始於1999年的央行行長和財政部長會議也是為防止再出現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而正是在2009年倫敦G20領導人峰會上,G20提出了拿出5萬億美元來救市,及時挽救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全球經濟迅速反彈,避免了大蕭條出現。中國4萬億正是在這個救市背景下提出來實施的。當時中國還是嚴重依賴出口的經濟體,為救市出手快、出拳重,及時扼住了經濟下滑的空前壓力,但所謂蘿蔔快了不洗泥,也留下了執行過程中的後遺症。此次無論推出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還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都要做好規劃,科學統籌,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精準施策,提高有效需求,穩住經濟增長巨輪。不是刻意追求經濟增長保6%,而要做好兜底,一起走向小康,保民生保健康,確保減貧任務完成,確保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次G20領導人峰會為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金融造成的衝擊,提出5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那這5萬億美元怎麼出?實際上G20各國截止目前出臺經濟刺激方案已經有5萬億美元。疫情發生後G20各成員國紛紛打出組合拳救市。美聯儲連續兩次緊急降息150個基點至零利率,並重啟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QE),與多國開啟美元無限制互換,仍無法止住股市大跌後又開啟了QE。財政部趕緊開足馬力推出2萬億美元的救市計劃,其中直接給居民發2500億美元現金,給小企業貸款3500萬美元,為因疫情失業民眾提供2500億美元,給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提供5000億美元,給醫院提供1300億美元,其餘給各州政府分配。

刘英:G20如何拿出5万亿美元应对疫情冲击?

多國跟進美聯儲緊急降息,紛紛出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救市計劃。實行負利率的歐洲央行開啟了7500億歐元QE,歐洲多國開啟了1.5萬億美元財政救市舉措,其中德國三次出臺上萬億美元救市計劃,3月13日德國為財政鬆綁5500億歐元,3月18日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提供高達5000億歐元貸款,3月23日預算允許新發行約1560億歐元債券。法國累計出臺3450億歐元,西班牙拿出其GDP的20%合2000億歐元,英國拿出300億英鎊,意大利出臺250億歐元等。

亞太方面,除中國之外的亞洲和澳大利亞現已出臺刺激計劃75000億美元,其中日本6000多億美元,澳大利亞600億美元,俄羅斯近400億美元,印度226億美元,土耳其154億美元,沙特133億美元等。由此不完全統計,不包括中國,歐美亞太推出的經濟刺激計劃有4萬多億美元。加上中國今年落實的新基建投資,G20就超過了5萬億美元。

中國各地的新基建落在今年將超過7萬億元(1萬億美元)。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和“十四五”規劃開啟之年,無論全面減貧的完成,還是新土地法的實施、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等都會帶來大量投資,1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恐怕打不住。再考慮到現在中國GDP的總盤子已達100萬億元,2008年只有26萬億元,為現在的約1/4。考慮到今年減貧任務、對沖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及外需減弱刺激內需等需要,中國今年拿出1.5萬億到2萬億美元刺激經濟計劃應屬合理的推斷。

加強G20成員國國內與國際的宏觀政策協調力度。各國救人應先救己,絕不能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在全球救市行動中,各國聯防聯控才能打贏這場全球疫情阻擊戰。因此G20各成員首先必須集中精力控制好本國疫情,這是當下關鍵。控制好疫情的同時再發展好本國經濟,穩住金融市場,然後才能有力量參與到全球救市中。防疫經濟兩手抓的中國智慧。先全力戰疫再復工復產,先救命再救市。中國首先要做好防疫,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然後凝心聚力復工復產復業,抓好經濟建設,全力以赴完成全面減貧的艱鉅任務。在一些國家面臨蝗災威脅,有些國家開始禁止糧食出口之際,中國也要確保糧食穩產無人捱餓。同時,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拉動新老基建等有效需求促進經濟增長,但也不能為參與全球救市,而匆忙大規模上馬新老基建,需要統籌規劃科學調研,按部就班精準施策,不能留下匆忙上馬的後遺症。加力施策提振經濟。為減少外需疲弱和疫情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國要放大招刺激消費,釋放消費這輛馬車的主力,放鬆限購限貸,通過全面發放消費券作為槓桿來拉動和刺激消費,進而刺激經濟增長。要注重在刺激經濟的同時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生產製造,保證經濟高質量發展,補短板、穩結構、惠民生、穩就業、穩外貿、穩增長,發展好國內經濟後,才有更大力量參與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才能有力防控全球經濟和金融風險。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治理平臺,在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下,各國拿出5萬億美元刺激經濟本身就不易,更需要精準施策,把錢用在刀刃上,財政資金更要起到槓桿作用,拉動民間投資,激發經濟活力。面對新冠疫情及其給世界經濟和金融帶來的衝擊,G20要提振士氣、齊心協力、堅定信心、聯防聯控、共同打贏抗擊新冠疫情阻擊戰,共同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穩住金融市場,確保世界經濟實現經濟穩健、強勁增長。

刘英:G20如何拿出5万亿美元应对疫情冲击?

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財政部首批PPP專家,多次參加部委和地方政府專家諮詢會。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國際金融。在《人民日報》(理論版)《經濟日報》(理論版)《證券日報》《中國金融》《理論學刊》《國際經濟合作》等知名報刊發表文章三百篇。出版《金磚國家:新全球化的發動機》(中英俄葡文版)《“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研究》等書,參與撰寫《亞投行》《中美貿易摩擦》《中國改革大趨勢》(2018好書)《大金融時代》《人民幣國際化》等書。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人大重陽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刘英:G20如何拿出5万亿美元应对疫情冲击?

“在看”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