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是世界第8大奇蹟,還是一個坑?

目錄:

前言

複利產生了4個誤導

真實的概率陷阱:每一步都對,結果卻錯

更貼近現實的策略

前言

我剛接觸投資,就聽說了複利的傳說。據說愛因斯坦曾表示:複利是世界第8大奇蹟。現實中,巴菲特是享受複利而成功的經典對象,他憑藉“僅僅”20%的平均收益率和較長的壽命,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富的幾個人之一。

列個表算一算,還真的是這樣:

複利是世界第8大奇蹟,還是一個坑?


如果投資1萬元,每年收益率20%,第13年你就有了10萬;第26年你就有了100萬;第39年你就有了1000萬;第50年你就有了9000萬!原來億萬富翁這麼容易!一個億的小目標,人人都能實現!為此,無數人熱血沸騰,前赴後繼。

殊不知,複利產生了4個誤導:

盲目擴大初始本金: 很多人看到複利的計算結果,會想,本金1萬能變成10萬;如果投入100萬,不就是1000萬嗎?很多人把表上的數字當成了真實的結果,盲目投入養老金、生活費等不是閒錢的資金,甚至用網貸、信用卡等方式擴大本金,認為一切沒問題,投資收益比借款利息高多了,最終產生了自己承擔不起的後果。

複利是世界第8大奇蹟,還是一個坑?


必要的消費也砍掉:很多談到複利的書或文章,都談到年輕時要少消費,不要買車,甚至不要買房。這是很自然的想法,等到1萬變成100萬、1000萬再消費,它不香嗎?願望很美好,正常的勤儉節約自然也是極好,可有人為此入了魔:

複利是世界第8大奇蹟,還是一個坑?


盲目追求更高的收益率:20%的收益率,其實絕大多數人都達不到。可是有時候運氣好遇上牛市,會覺得這個收益率太低了,恨不得一個月翻一倍。於是,有人用上了槓桿,想著漲10%,用10倍槓桿就翻倍。結果往往是,跌個10%,本金歸零。所有的捷徑,都是歧途。

每次都梭哈:總是想著複利的人,自然會每次都梭哈。如果半倉,收益率20%變成10%,那不是擋了我致富之路嗎?每次梭哈的結果,就是沒有抗風險的能力,遇上一次黑天鵝,就會傷筋動骨,甚至萬劫不復。

真實的概率陷阱:每一步都對,結果卻錯

任何年賺20%的策略,都不可能是穩健的。它很可能是這樣的:一半的可能翻倍,一半的可能虧60%。

憑感覺,這個策略是可以做的。計算也驗證了我們的感覺,收益率的數學期望是:50%*2+50%*(1-60%)-1=20%。也就是說,假如有一群人,它們每人投入100塊錢來執行這個策略,平均可以賺20塊錢。按理說,這個策略是可行的,連續執行下去,遲早變富翁。

可是,假如我們投入100元,連續操作結果會是這樣:

第1次:賺,100*2=200元;

第2次:虧,200*40%=80元;

第3次:賺,80*2=160元;

第4次:虧,160*40%=64元;

……

每一步都對,結果卻錯了,就是這麼違反直覺。每一步的操作,平均都是賺的;結果卻平均是虧的。難怪斯坦福大學的概率和統計學家Persi Diaconis總結:“我們的大腦生來就不太會搞概率”。

更貼近現實的策略

上述問題有解決方法嗎?說破也簡單:不用複利,用單利。把上述資金分成10份,再執行,結果就會變成:(10*2+10*0.4)*5-100=20。分的份數越多,標的越不相關,結果會越接近20。這就是“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全球資產聯動下,找到不相干的標的越來越困難。這次疫情就告訴我們,股票、黃金、大宗商品、加密貨幣……這些都是可以一起跌的。專業基金經理,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儘量尋找這樣的不相干標的;對普通人而言,只能反世界第8大奇蹟而行,

拿一段時間放棄複利:如把一份資金分成10份,每次操作只用1份。看似資金效率低了,卻熨平了收益率,有利於資金的長期增長。

慢慢來,比較快。

我是南極石頭,砸破區塊鏈的門檻,不求深刻,但求有用,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