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感染者,1541例

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官網

央視新聞

一、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以下簡稱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採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二、我國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要求

國家衛生健康委在1月28日發佈《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中就將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納入防控管理,在其後的修訂過程中均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管理等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應於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縣(區)級疾控機構接到無症狀感染者報告後,24小時內完成個案調查,並及時進行密切接觸者登記,將個案調查表或調查報告及時通過傳染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進行上報。無症狀感染者應集中隔離14天,原則上集中隔離滿14天且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如果核酸檢測仍為陽性者,則繼續隔離醫學觀察。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如出現臨床表現,應及時轉歸為確診病例,進行規範治療。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也要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三、無症狀感染者通過什麼途徑發現?截至目前我國發現了多少例無症狀感染者?

目前我們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主動發現無症狀感染者:一是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開展醫學觀察期間的主動檢測;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調查中開展的主動檢測;三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傳染源追蹤過程中對暴露人群主動檢測;四是對部分有境內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員開展主動檢測。

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時,接受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為1541例,其中境外輸入205例。

四、無症狀感染者有無傳染性?

根據國家和部分省份開展的密切接觸者監測數據,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存在二代病例續發,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個別由無症狀感染者導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樣本量的研究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載量與確診病例沒有太大差異。綜合目前的監測和研究,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傳染性,但其傳染期長短、傳染性強弱、傳播方式等尚需開展進一步科學研究。部分專家認為鑑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呼吸道標本能檢出病原核酸,但由於無咳嗽、打噴嚏等臨床症狀,病原排出體外引起傳播的機會較確診病例相對少一些。

五、無症狀感染者的風險評估及其防控

無症狀感染者存在著傳播風險。一是傳播的隱匿性。由於無症狀感染者無任何明顯的症狀與體徵,其在人群中難以被發現,其導致的傳播也難以預防。二是症狀的主觀性。症狀輕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認為自己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動去醫療機構就診,在日常的診療工作中難以被發現。三是發現的侷限性。由於存在檢測窗口期,採用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方法難以發現全部無症狀感染者,現有的無症狀感染者主要是通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主動篩查、感染來源調查、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對高風險地區人員的主動檢測發現的,尚有部分無症狀感染者難以被發現。

為此,要突出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監測,有針對性加大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擴大至已發現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觀察,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

由於部分無症狀感染者始終無症狀,實際防控工作中無法將發現和隔離無症狀感染者作為主導措施。因此我們仍將繼續著重於及時發現隔離確診患者,並做好密切接觸者管理。我國經驗表明,做好確診病例的及時發現和隔離,並適度採取減少人際接觸等措施,可以基本阻斷疫情傳播。

六、下一步如何做好無症狀感染者防控管理?

一是完善防治方案。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症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修訂完善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科學應對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感染風險,遏制可能形成新的疫情傳播。

二是加大篩查監測。有針對性加大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擴大至已發現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結合復工復產復學實際,加強對重點城市、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監測,最大程度發現隱患。做好疫情跨境輸入輸出防範,對所有入境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後,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清來源,公開透明發布信息。

三是強化管理救治。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隔離期間出現症狀,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四是加強群防群控。堅持群專結合,加大防疫知識科普宣傳力度,指導公眾科學防護,廣泛開展培訓,提高基層疾控人員、醫務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等的防控能力和水平。從4月1日起在疫情通報中公佈無症狀感染者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七、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公眾要加強自我保護和健康文明意識,強化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防護,養成勤洗手、戴口罩、講究手衛生、一米線、開窗通風、清潔消毒、分餐制、生病時減少去人員聚集場所和科學戴口罩等健康生活行為方式。要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本著既保護自己,也要保護他人健康的理念,將健康知識傳播到每個家庭和個人,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素養水平。如個人核酸檢測陽性後不必恐慌,要主動配合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健康監測和隔離醫學觀察,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後及時報告,接受醫療機構規範診治。

國家衛健委:

明日起每日疫情通報中將增加無症狀感染者情況

國務院新聞辦3月31日下午在湖北武漢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中央指導組指導組織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進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局長 常繼樂:

我們一直也高度重視無症狀感染者的相關情況,堅持從嚴管理無症狀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觸者,新冠肺炎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發燒、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的臨床症狀,同時也沒有臨床可識別的症狀和體徵,但是呢,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是陽性,我們從發現途徑來看,它主要是通過主動監測發現的,途徑主要有四個途徑:一是與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二是聚集性疫情的調查,三是傳染源的追蹤,四是部分有境內外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遊史或者是居住史這樣的人員進行檢測。從報告管理來看,我委要求各地加強對無症狀感染者防控管理,一是加強信息報告,要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要在兩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二是快速開展流調,縣區級疾控中心,街道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以後,要在24小時內完成個案調查,並且及時進行密切接觸者的登記,將個案調查報告要及時的通過傳染病報告管理系統進行上報。三是嚴格隔離管理,無症狀感染者要集中隔離14天,原則上集中隔離滿14天,經兩次連續,間隔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可以排除解除隔離,如果核酸檢測仍為陽性,要繼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也要進行14天的隔離醫學觀察。四是對規範開展救治,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如果出現了臨床症狀,要及時轉為確診病例,及時轉送到定點醫院進行規範的治療,針對公眾關注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我們支持專家在主流媒體上做了多次的回應和解讀。
從4月1日起,我們將在每日的疫情通報中,公佈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轉軌和管理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下一步呢,我們將貫徹落實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會議精神,突出的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的監測、追蹤、隔離和治療等工作,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的樣本,開展無症狀感染者的調查和流行病學的分析。進一步的研究完善防控措施,謝謝。

无症状感染者,1541例
无症状感染者,1541例
无症状感染者,1541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