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膝蓋獻給你

01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段新聞,說南通一個14歲的女孩子,和父母鬧矛盾,離家出走,想要去重慶找某位青少年偶像尋求安慰。經過民警耐心勸導,最終聯繫家人,被接回了家。

有趣的是網友的評論:

我們那個年代離家出走,一般是去少林寺;

現在離家出走是去找王俊凱,找偶像。

不同的時代,少年的心路歷程是一樣的,都是尋找希望與寄託。

我就想起我讀初二的時候,我和兩個男同學,不想上學,翻牆跑了出去,沿著學校北面的一條河的河堤,向東走了很遠很遠。走到快要天黑,三個人又回去了。剛翻牆跳進學校,發現班主任老師在牆下面等著呢。

跟著他進了辦公室。訓了一頓,說,沒別的,你們三個的爹,我都認識,叫家長吧。

印象裡,記得班主任老師叫胡安錄。

現在想起來,他當時應該是30出頭的年紀,現在應該快有80歲了吧?希望他老人家健康長壽。

02

前面說,那個時代的孩子出走去少林寺,是因為電影《少林寺》。

少林寺和金庸小說,是那個時代青少年的夢想。學得一身武藝,行走江湖,行俠仗義。

我至今還記得自己,當時看完電影,從影院出來,雖然是在街上了,心還沉浸在電影裡的場景,覺得自己就是覺遠小和尚,這個時候如果有個壞人出現,我也能一口氣三下五除二,把他打倒,出胸中一口惡氣。

少年心性。

那個時候,李連杰是我們的偶像。

電影裡,他跪在大雄寶殿前,被和尚剃了頭髮剃度受戒的時候的對話,還有牧羊女站在門外,聽他說能持,流淚的畫面,真的令人心碎啊。

03

餘華的小說《活著》結尾,很多人稱之為神筆,因為他寫盡了中國人的一生: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嫋嫋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04

這兩天看人批連嶽,很有意思。比如這一篇:

一個叫連嶽的男人決定和我們說再見

連嶽在前幾天的為自己辯解的文字裡,說他喜歡君主制。我倒是因此想起來胡適。

胡適回國後,暴得大名,很多人都想見他,連退位的溥儀皇帝都想見他。胡適也想見皇帝,於是兩個人通了電話,約定胡適去皇宮,見面,連兩個人見面的禮儀都說好了,平禮,互相鞠躬,互稱先生。

結果胡適進了故宮,見了溥儀,本來要鞠躬的,突然膝蓋一軟,跪了下去。

我把膝蓋獻給你,這句現在流行的網絡語,其實在胡適那個時代就有了。

所以,當有人喊:xx人從此站起來了的時候,很多人依然跪著。

不信,你上網搜一搜,到處都是跪著的人。受了委屈,無處可訴,於是去找大人,見了跪下:

大人啊,小民冤枉,你可要為我伸冤哪。

我把膝蓋獻給你

關注公子號,瞎爺爺,我們就不再失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