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姓氏名字

古人的姓名是怎樣組成的呢?常聽說“字”這個概念,是什麼意思呢?那就以孔子為例來說說。

孔子姓什麼?

孔子當然姓孔,名丘,字仲尼。

其實,嚴格來說,這是不對的。

孔子姓子,孔氏,名丘,字尼。而仲,僅是指他的兄弟排行。

古人的姓氏名字


姓、氏、名、字有什麼區別呢?

姓,是指祖宗血緣,氏是其分支。現在的姓,其實已經是氏了。名,是出生滿週歲後取的名字。有身份的人,在成年時,要由長輩取一個字,這個字與名,要有意義上的聯繫,或同義,或連貫。最早還要專門行冠禮,此時取字,以一個正式的儀式來完成。有身份的人,成年後,他的朋友或晚輩,只能用字來稱呼他,稱呼名,是極不禮貌的冒犯。只有長輩、上級才能稱其名。在春秋戰國時期,當著君王,提到其他人,即便是自己父親,也只能稱名,否則是對君王的冒犯。

古代最初當然是沒有姓的。古書記載的三皇五帝等等,都是母親得靈異而孕,踩了腳印呀,見了星星呀,然後就生了一個必有大成就的孩子。為什麼呢?這是母系社會的遺物。逐漸進入父系社會,有了血緣的概念,有了家族的概念,才開始有了姓。當然,只有尊貴的人,才有必要有姓。後來,傳延久了,又開始有了分支,比如,普遍是以所在的封邑為氏,像管仲,就是姬姓,管氏。再如周時就有要求,王或諸侯國君主的庶子,稱公子,再下一代為公孫,再往下,就不能算君族了,只是普通貴族,並別取氏,成為新的一支,一般以公子的字為氏。普通人,自曾孫起,就算出了五服,非嫡系子孫不能用姓了,就得取氏,或住處,或職業,或國別,傳衍下去。

在遠古時,有個女人,叫簡狄,與女伴沐浴時見一黑鳥下了蛋,簡狄吃了,就有了孕,生子契。契因助禹治水有功,被舜封於商,賜子姓,契就姓了子。子契的後代子天乙就是成湯,打敗夏桀,建立商朝。商朝的國姓就是子。

商朝倒數第二個天子是帝乙,帝乙三個兒子,老大叫微子啟,老二叫中衍,老么叫辛。他們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但其母親生老大老二時還是妃子,立為夫人後生了辛,所以老三反成了嫡子,繼承了王位,就是商紂王。

微子啟向以賢德著稱,周滅商時,主動向周武王獻城投降。後周成王時,被周公封為諸侯,建宋國,傳承子姓香火。微子啟傳位於弟中衍。其後代有一庶支,因親盡而立為孔氏,親盡就是出了五服。孔氏後代有孔父嘉,曾為宋國司馬,掌軍權,被太宰華督殺,其孫孔防叔受華氏所逼,逃奔魯國。在魯國,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

古人的姓氏名字


叔梁紇本娶魯國施氏,這是魯國姬姓大族。但施氏生了九個女兒而無子,叔梁紇又娶妾,妾倒是生了兒子孟皮,但孟皮又有殘疾,叔梁紇氣不過,又求婚於顏氏,娶了顏徵在。因叔梁紇這時已年過六十四,超過了周禮可以娶親的年齡,被視為非禮,所以史書上記為野合。這個野,可不是野外的意思,是不合六十以後不能娶的禮。叔梁紇為求有個健康的兒子,禱於尼丘,後來果然生了一個健康的兒子,因此取名為丘,字為尼(古時男子一般及冠而字,就是年二十時才取字)。因前有孟皮,孔丘行二,按孟或伯、仲、叔、季的行次,尊稱孔丘為孔仲尼。孟和伯,都是老大的意思,一般說,伯,是嫡出,孟是庶出。

所以,孔子是商王后裔,子姓,孔氏,名丘,字尼,尊稱仲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