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漢朝就已傳入中國,2千年沒人理,為何清朝人卻“愛不釋手”

得益於照相技術的傳入,清朝成了唯一留下真實影像的朝代,從這些略帶模糊的老照片中,我們能看到一百多年前的事物和風土人情。剛開始大清的國民都以為攝影是攝魂術,可以將人的魂魄攝走,故此對攝影十分抵制和害怕。隨著照相技術的普及,人們慢慢接受了這門藝術,在鏡頭前留下了各種稀奇古怪的身影。如今回看這些老照片,會發現一個很特殊的分類:大煙鬼。

鴉片漢朝就已傳入中國,2千年沒人理,為何清朝人卻“愛不釋手”

清朝時期,為了改變貿易逆差和追求利潤,英國採取卑鄙的手段向中國走私大量鴉片這種特殊商品。鴉片,又稱“武鄉”、“芙蓉”等,清代俗稱“大煙”。鴉片的習慣像瘟疫一樣蔓延到中國的各個階層,在大清王朝,它變成了一場熊熊的大火,以驚人的速度在全國燃燒。道光十五年(1835年),清政府估計清朝鴉片吸食者總數高達200萬。

然而,對大清王朝工作習慣的一點了解表明,這個數字肯定在縮小。現實情況是,吸毒者從皇室貴族一直到黎族老百姓都有,包括太監、小販、寺廟裡的僧尼等等。它們基本上涵蓋所有行業和類別。在鼎盛時期,鴉片的消費量佔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每20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吸毒者,這可以說是“人人吸”!

鴉片漢朝就已傳入中國,2千年沒人理,為何清朝人卻“愛不釋手”

直到林則徐的“在虎門消煙”、1909年的“世界反吸菸大會”和1911年的“中英反吸菸條約”的簽署,鴉片疫情才得以遏制,令人擔憂。然而,如果你瀏覽更多的書籍,你會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鴉片早在漢朝的時候就被引入中國,當時張騫開闢了絲綢之路。從那以後,它經歷了近2000年而沒有破浪前進。為什麼清朝會走到這一步?

三國著名醫生華佗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唐朝時,鴉片被稱為“阿芙蓉花”。據唐本曹說,它主要用於治療邪惡的客人和邪惡的紅顏知己。北宋出版的《開寶本草》中,也有用罌粟殼治療疾病的藥方。李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其功能、形式和產品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描述。到目前為止,這種物質因其鎮靜和止痛作用而被用作藥物,醫生對配給極其謹慎,因此它沒有擴散。

鴉片漢朝就已傳入中國,2千年沒人理,為何清朝人卻“愛不釋手”

清朝中後期,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處心積慮要打破中國的貿易順差,於是向大清出口鴉片。開始清朝人並不接受這種黑糊糊,牛屎一樣的東西。後來商家就做廣告,先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福壽膏”,然後宣傳這種東西不僅強身健體,而且有補腎壯陽功效云云。清朝那些有錢人最聽不得的就是“補腎”二字,家中妻妾成群,自然要補補。雖然這玩意黑臭,還一股尿味,但是“良藥苦口”嘛!從此不可自拔。

鴉片漢朝就已傳入中國,2千年沒人理,為何清朝人卻“愛不釋手”

鴉片在這個時候仍然非常昂貴。消費者群體僅限於顯要人物和名人。畢竟,他們一整天都很富有,無所事事。他們精神空虛。他們為什麼留這麼多錢?鮮花。尋找刺激!因此鴉片成為清朝高官和名人的重要社交工具之一:“它可能有話可說,可以見朋友,可以散煙休息,可以吸進或呼出煙霧,但也可以用作藥物。”這個場景現在實際上非常熟悉。看看第二代的一些拆遷。濃煙瀰漫,這家人慢慢死去。

鴉片漢朝就已傳入中國,2千年沒人理,為何清朝人卻“愛不釋手”

後來鴉片飛入尋常百姓家,原因也很簡單。看到了讓人眼紅的利潤,英國人開始瘋狂向大清傾銷鴉片,當時英國對清朝一半以上的出口,都轉為了鴉片貿易。清朝的貿易順差,快速轉為逆差,國內白銀大量流出,清朝政府痛心疾首,必須得想辦法扭轉這種局面。於是一種說法開始迅速盛行:“西洋進口鴉片有毒,非禁不可,中國地土性質平和,出產的鴉片,吸食也不會上癮!”有這樣的朝廷,清朝人全民吸鴉片,有什麼奇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