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招投标形势又如何?

这次疫情对招投标影响有多大?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招投标形势又如何?

可以说,对经济影响有多大就对招投标影响有多大。虽然疫情现在还没有结束,对经济影响不能进行完整的统计,但是有一份数据已经能够充分说明了。

2020年2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出现断崖式下滑,综合PMI产出指数骤降至28.9%,比上月下降了24.1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骤降至35.7%,比上月下降14.3了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骤降至29.6%,比上月下降24.5了个百分点,各项都远低于经济强弱分界点。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招投标形势又如何?

采购经理指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收缩。二月份我国采购经理指数骤降,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上急剧放缓,以企业为主体的各项经济建设也都停滞不前

正如采购经理指数反应的一样,各行各业的招投标热度也急剧下滑。不少平日里经常加班的招投标从业人员这段时间也无班可加。可谓是兴,招投标苦;衰,招投标苦。然而虽说国内疫情已经逐渐稳定,但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现在还不得而知,难道招投标今年就此低迷?招投标从业人员今年要喝西北风了吗?

其实不然,招投标和各行各业建设紧密相关,从各项建设方面便可以了解大概。

放眼全国,各省市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都陆续开始推动部署2020年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多个地区都增强了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例如

广东省今年共安排1230个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7000亿元,安排868个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估算总投资3.4万亿元。而在去年这些数据则分别是1170个、6500亿元、 628个、3.18万亿元。再看河南省,今年河南共安排980个重点项目,高于去年的910个,今年总投资3.3万亿元,高于去年的3.1万亿,今年计划完成投资8372亿元,同样高于去年的7939亿元。我们发现,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投资金额上,多个省市的重点建设项目都要高于去年。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招投标形势又如何?

同时,财政部的一系列动作也在释放积极信号。2月11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5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900亿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专家预计,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大概率会突破3万亿,2020年地方债预计发行6万亿左右。在疫情稳定的情况下这将逐渐拉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届时招投标也将顺势回暖。

在经济重创情况下增加基建投资刺激经济是项一贯政策,就像97年亚洲金融危机、03年非典、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一样。基建增强了人们信心,但鉴于此前经验,当前网上也有对于此次是不是大水漫灌表现出了疑虑和担心,有的网友还害怕房价又要快速上涨。其实和此前多次危机后的情况相比,本次基建投资有着较大不同,除了以往的传统基建外,新型基建也是重要发力点

疫情期间国家曾多次发文要加大新基建的建设力度。譬如2月25日工信部发文称要重点支持5G、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月4日,中央相关会议上也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而这里多次提到的新型基建就是相对于传统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的老基建而言,它指的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见,在此次投资建设浪潮中招投标在立足传统的同时也会跟随着新型基建的脚步迈向新的方向。

传统基建、新型基建的建设就在不远的眼前,同时在疫情期间多个城市土地市场也渐渐复苏,多家房企“抄底”拿地,2月份香港置地以310.5亿元联合拍下上海徐汇滨江综合体地块,绿城以144亿拿下北京三个地块,更有甚者温州一幅土地竞拍长达9个小时叫价高达400多轮才分出胜负…虽然是土拍一角,但这也不失为一个积极信号。

随着疫情逐渐稳定,基建投资已然箭在弦上,等到时机成熟,势必强势爆发,届时,招标投标必然迅速反弹,海量招投标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然而众多企业因为疫情损失较大,

如何在海量招投标信息中获取合适的信息也会成为较大负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