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倖存者:危機時刻的權力接替 約翰遜首相確診影響英國政局?


指定倖存者:危機時刻的權力接替 約翰遜首相確診影響英國政局?

3月27日,約翰遜首相向女王報告自己確診。

“約翰遜可能會成為戰時首相,但亦可能全盤皆輸...…”3月13日,英國媒體曾評論說。就在此之前一天,一向給人印象是不愛按常理出牌的鮑里斯·約翰遜的防疫政策令舉世皆驚。3月12日,約翰遜首相與政府首席科學顧問、首席醫療官一同在倫敦出席發佈會,面對即將升級的新冠疫情,宣佈“不會暫停大型活動或關閉學校”,表示“禁止集會不能抑制疫情”,並準備暫停對輕症者進行病毒檢測。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甚至稱,大多數新冠感染者症狀輕微,因此無需全面遏制疫情,當約60%人口感染新冠病毒後可實現“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在3月13日,英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207例,累計確診797例、死亡10例。

但不久之後,英國的局勢便急遽而下了。3月23日,約翰遜首相不得不一改初衷,緊急決定對公眾活動實施更嚴格的限制措施,禁止2人以上公共聚會,取消除葬禮外所有社交活動,僅開放外賣、超市、銀行等必要服務設施。對違反規定者,警察有權強制驅散集會和罰款。約翰遜說,在此國家危機關頭,全國執行為期3周的居家防疫,以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

又過了3天,英國3月26日的單日新增確診新冠病例暴增為2,129例,累計11,658例、死亡578例。英國政府宣佈公開招募抗疫志願者,當週即有56萬人報名;還有近1.2萬名退休醫務人員同意重返工作崗位。

而在英國時間3月27日上午11點15分,唐寧街10號首相府又爆出一條驚人消息,稱首相約翰遜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有輕微症狀。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在當週早些時候也被確診感染。這些不斷確診的權貴階層病例也反映著當下英國疫情的嚴重性。

首相府說,約翰遜一直每天主持英國新冠病毒的疫情發佈會,現在他將開始自我隔離,但仍會主持英國政府的抗疫行動。

約翰遜本人也在推特發文說:“在過去的24小時裡,我出現了輕微的症狀,被確診了感染。我現在自我隔離,但是仍將通過視頻連線繼續領導政府的抗疫工作。”

儘管目前約翰遜獨自被隔離在首相官邸,除了輕微發燒與乾咳外“症狀輕微沒有肺炎跡象”。但因為他是聯合王國內閣的領航中樞,在英國疫情正要進入最嚴峻時刻的前夕,首相的病倒不僅震撼民心士氣,後續的政治效應也將似排山倒海襲來,比如:約翰遜懷孕6個月的未婚妻怎麼辦?外界尚不知道她的真實情況和安排;約翰遜承諾的“遠端執政”真的沒問題?如果首相持續發熱,內閣將由誰來接班?以及因首相生病而公佈的“指定倖存者”名單,會不會反過頭來威脅,進而狙擊約翰遜好不容易才奪得的首相鐵王座?

指定倖存者:危機時刻的權力接替 約翰遜首相確診影響英國政局?

28日,約翰遜與內閣召開視頻會議。

根據約翰遜自己的說法,他是在3月26日晚間出現了“輕微發燒與乾咳”等症狀。由於首相地位的特殊敏感,加上英國疫情趨勢也不容樂觀,約翰遜才在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克里斯·惠蒂的建議下接受檢測的。不料,檢驗結果卻是“病毒陽性”。於是,大不列顛的首相也成了全英1萬9,784個確診病例(截止3月29日數據)的“其中之一”。

“我症狀輕微,精神良好...…託網絡科技的福,我還能繼續辦公,並於隔離狀態中繼續領導國家戰疫!”在社交平臺上,自拍報平安的約翰遜依舊精神奕奕不顯病態。28日,唐寧街10號還特意公佈了一張他與內閣召開視頻會議的照片。但首相病倒的消息卻還是引起連鎖反應,因為過去14天來,約翰遜不僅到處視察,還曾出席議會例會、內閣大臣會議和內閣跨部門的緊急安全會議(COBRA會議),並且與即將滿94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接觸。其他高層人物是否會因他被感染,再進一步癱瘓決策層?這種擔憂一時讓英國政府進入了高度警戒狀態。

在約翰遜確診消息發佈後,工黨議員露西·鮑威爾對此發推文說:“病毒在任何形式的聚集過程中都能迅速傳播。議會對此反應太慢。本週首相問答環節在場的所有議員都應該特別警惕。”約翰遜25日下午在議會“首相問答”期間表態,將與下院議長合作,保證及時向議會提供最新信息。

英國議會每年3月31日休會,今年因新冠疫情提早到3月25日。但休會期間部分委員會仍將繼續工作。

此間,與約翰遜首相有過密切接觸的英國內閣大臣人人自危。隨後不久,同樣發病的英國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也宣告自己“確診陽性”;幫首相診治的首席醫官惠蒂,亦為保險而預先自主隔離。短短几天功夫,領導英國防疫大戰的三大巨頭,就這樣突然全都倒下了。

親工黨的《衛報》稱,約翰遜首相確診感染仍能繼續“網絡辦公”:55歲的他正值壯年,長期的身心健康狀況也都良好,沒有特殊慢性病,“若照通例來看,約翰遜應該不太容易遭遇生命危險或重症狀態。”但問題是新冠病毒潛伏期難測、傳染性又高,就算首相沒事,後續內閣還有誰被感染?種種狀況也將引發公眾疑慮。

指定倖存者:危機時刻的權力接替 約翰遜首相確診影響英國政局?

“內閣裡就是有些人愛講幹話,只會對國民宣傳要「保持社交距離」,結果自己的個人防疫根本不當一回事。”一名匿名的內閣官員則私下向《金融時報》爆料,雖然英國早已全境封鎖,人與人之間不是隔離、就是得距離兩米以上;但內閣最重要的官員們,到現在還得共擠一室舉行COBRA會議,“這種防疫態度,就是在搞笑吧!”

這位內閣官員所抱怨的“兒戲態度”,一般認為就是在罵“首相本人”。因為在3月24日(上週二)的防疫記者會上,約翰遜還一臉惡作劇地坦承:“週一晚間我有去訪視醫院,並和院內的「所有人握手」…...裡面應該有幾個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患者吧,希望讓你們知道...…我一直握手一直握手,和每一個人都握手了!”

約翰遜首相這段讓人傻眼的脫稿發言,原本的意思是要強調“大家還是要勤洗手比較重要”,但其輕率的語氣與兜圈子的碎念,卻讓正在全力推廣“社交距離”的英國社會瞠目結舌。因此當約翰遜在之後72小時公佈確診後,英國的社群網站上馬上開始瘋傳這段“自爆記者會”,嘲諷首相“根本自己找死”。

在眾多媒體嘲諷之外,長期力挺約翰遜的保守派大報《每日電訊報》(約翰遜的第一個供職機構,也是一路在媒體圈裡為他護航的旗艦喉舌),則詳細說明了首相的隔離狀態將可能引發的“政治後果”。

指定倖存者:危機時刻的權力接替 約翰遜首相確診影響英國政局?

與約翰遜首相一起喝茶的衛生大臣漢考克已確診

《每日電訊報》強調,約翰遜本人的政治強項就是“見風轉舵的察言觀色”,其解讀空氣的能力與雄辯氣勢,往往都能出人意料地壓制爭吵不休的內閣會議。但他這種獨特的領導特質,能否同樣適用在“網絡會議”裡?如何在遙控執政中處理與各懷心事的內閣大臣們的空間距離感?對於約翰遜首相來說,恐怕也是一大挑戰。

另一個問題,則是“內閣的篩檢資格”。如果按照一般的防疫狀態,確診首相身邊的“密切接觸者”也就是整個議會與內閣大臣團,都應該就地隔離並接受篩檢。但鑑於英國目前仍在採取的消極篩檢策略,對非重症與非明顯病徵患者,一般不得主動受測;因此像是首相的鄰居,3月26日才和約翰遜共處一室的財政大臣裡希·蘇納克,直到28日清晨為止,都因沒有出現病徵而沒接受篩檢。

更大的兩難是,雖然英國政府已經準備擴大采檢範圍,但當前身處第一線的保健署(NHS)醫護人員都還沒有受篩,假如讓內閣大臣即刻受檢,於社會觀感上極可能引爆民怨;但如不讓內閣受檢,會不會出現“大臣級的超級傳染者”?這對政府防疫亦是充滿壓力。

當下,約翰遜本人雖能在遠端狀態下開會、批示公文;但前線的視察與第一現場的命令決斷,則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延遲時差”。假若英國疫情繼續擴大、醫療體系崩潰,或者是王室高層再遭遇感染,自身難保的首相又該如何穩定民心?

指定倖存者:危機時刻的權力接替 約翰遜首相確診影響英國政局?

約翰遜首相指定的第一續位人:外相拉布

還有,縱然約翰遜暫時“病徵輕微”,但新冠肺炎的另一個典型症狀就是“高燒不退”。如果首相後續真的病況惡化,無法維持最佳身心狀態,在危難情勢下又該由誰來代理決策?又得在什麼時機點,才能委任這名“指定倖存者”(designated survivor)?

眼下英國的內閣指定安排,是在“若有需要的時候”,由46歲的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暫代首相。但拉布雖然身兼第一國務大臣,在保守黨內的輩份與實力卻都不夠。外界大多認為,真正有足夠條件扛起重任者,唯有蘭開斯特公爵領地事務大臣(類似不管部大臣)邁克·戈夫。

52歲的戈夫,是英國保守黨執政10年來的黨內明星之一,也是與約翰遜“相愛相殺”20多年的老朋友。戈夫和兩任首相:約翰遜、戴維·卡梅倫都是牛津大學的同期同學,他還曾幫助約翰遜競選過牛津學生會會長。但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之前,戈夫卻與約翰遜共同倒向脫歐陣營,自此和老友卡梅倫徹底決裂。

在脫歐公投的宣傳過程中,就是戈夫把“脫歐之戰”的主角—多米尼克·卡明斯推薦給約翰遜,並促成兩人密切合作,這也讓卡明斯成了當今約翰遜政府最富爭議的首席幕僚。

但在脫歐公投過關、卡梅倫黯然辭職退出政壇後,戈夫卻在2016年夏天的保守黨黨魁選舉大戰中從背後暗算了約翰遜一記重拳:他以率先宣告參選,並公開指責約翰遜“誠信紀錄有問題不適任首相”的方式,硬是逼迫約翰遜退出選舉行列(因為被戈夫分票一定贏不了),兩人的關係自此留下了心結與矛盾。

後來在2016年的保守黨黨魁選舉中,戈夫最終仍敗給主流派支持的特蕾莎·梅,但他與約翰遜在爭奪“脫歐派盟主”的政治角力上,仍長期保持著亦敵亦友的微妙距離。直到2019年夏季,逆襲的約翰遜聯合保守黨脫歐鷹派逼宮梅首相下臺後,約翰遜才再次收服戈夫,並委任他為新內閣的不管大臣。

指定倖存者:危機時刻的權力接替 約翰遜首相確診影響英國政局?

約翰遜的長期合作者和頭號對手:不管大臣戈夫

約翰遜首相這次安排的“指定繼承者名單”,是以外交大臣拉布為第一人,此舉基本上符合英國內閣傳統的制度位階,不存在太多問題。但在拉布之後,約翰遜安排的卻是財政大臣蘇納克(39歲)和內政大臣普里蒂·帕特爾(47歲),其後的第五順位才輪到戈夫。

不過,無論是拉布、蘇納克還是帕特爾,在保守黨內都缺乏戈夫的政治聲望及實力;像是拉布與蘇納克,雖被強生委以重任,但外界大多相信他們只是“約翰遜為了排除異己、減除黨內大老的羽翼”才刻意填缺的小角色,而帕特爾更是多年政治醜聞纏身,於公於私的形象都極差,並不被外界視為是“足以統領內閣的人”。

鑑此,戈夫的第五順位安排,也才被公認是“首相約翰遜為了避免被奪權而做的刻意防備。”而戈夫當然絕不可能居於人後,他的實際政治地位肯定只會排在拉布之後、蘇納克之前。27日晚間的英國防疫記者會,也確實由戈夫代理主持。這樣,萬一首相重病而掀起的權力角逐,將成為各方關注的暗戰焦點。

此外,在約翰遜首相被隔離之際,他32歲且懷有6個月身孕的未婚妻凱莉·西蒙茲母子健康狀態又如何?也引發了英國媒體的高度關注。

英國首相官邸發言人並未對“首相未婚妻”的健康狀態做出具體說明。但據與約翰遜向來交好的《每日電訊報》披露:西蒙茲早在首相確診10天前就回到兩人的倫敦私寓,正在自主隔離,但媽媽和胎兒的健康狀態都良好正常,並沒有特殊的狀況需要注意。

指定倖存者:危機時刻的權力接替 約翰遜首相確診影響英國政局?

在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外戒備的皇家警察

但英國的整體疫情卻還不容樂觀。3月29日,英國副醫療官珍妮·哈里斯在首相官邸的例行記者會上發出預警,英國的新冠疫情死亡病例在未來1到2週會持續上升,並指出封鎖令將會持續,雖然不至於封城半年,不過民眾的生活可能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來恢復正常。

哈里斯還指出,首波的居家限制令實施3周後將進行檢討,民眾還是需要保持警惕,不然將前功盡棄,還會迎來第2波的大爆發。

英國政府傳染病學顧問、倫敦帝國學院教授尼爾·弗格森也說,為了遏制疫情實施的全國限制令可能得持續好幾個月甚至半年,5月底解除都是最樂觀的預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