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令下集結出徵,武漢蔡甸有一群逆行的“軍魂”

一聲令下集結出徵,武漢蔡甸有一群逆行的“軍魂”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倩 通訊員鄧健文

有這樣一群人,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來得比誰都快,幹活的樣子比誰都帥。如今,疫情陰霾漸散,復工復產穩步推進,他們又將回歸原位,離開時的背影,依舊豪邁。他們就是武漢市蔡甸區蔡甸街軍魂志願服務隊的逆行勇士們。

一声令下集结出征,武汉蔡甸有一群逆行的“军魂”

敢說敢幹的領頭人:武裝部長一家三口投身抗疫一線

15人的軍魂志願服務隊,政治指導員是蔡甸街黨工委委員、人民武裝部部長劉雲飛,他也是軍魂志願服務隊“招募令”發起人。他,92年當兵,25年黨齡,當過人民警察,2017年轉任街道武裝部部長。在街道還分管著綜治信訪、安全應急工作,在這場疫情面前,“武裝部長就是兵頭將尾,既要敢擔當、負責任,又要帶頭幹、做表率。”他一直都這麼說,也是這麼帶著大家一起幹。他的妻子是協和江北醫院一線工作人員,自從大年初二請戰到感染病區後,50多天未曾見面。兒子是一名即將高考的高三學生,在家裡既要學習,還要照顧奶奶生活,空餘時間主動到小區當志願者,幫助居民送菜、代購文具和消毒液等。

一声令下集结出征,武汉蔡甸有一群逆行的“军魂”

3月10日晚,蔡甸街羅家山社區一名嬰兒,因其母親作為疑似病患隔離,孩子需要進行CT篩查,擔心院內感染和設備輻射,社區幹部和家屬為此勸說了兩個小時。劉雲飛帶著志願者駕車趕到現場,“走,我陪你們和孩子一起去醫院做CT,有感染、有輻射,我們都一起!”語氣堅定的拍著胸。拍胸表態、承諾兌現、感同身受,這種看似簡單的方法,化解了大多數病患交叉感染、畏懼醫院的擔憂,不配合隔離觀察、核酸取樣的牴觸情緒消融。

膽大心細的排頭兵:駐港部隊退伍老兵支援火神山醫院

2月5日,2010年從駐港部隊退伍的劉陽第一個報到,“你問我怕不怕,我肯定怕……‘若有戰,召必回’。”這是當時劉陽發的朋友圈。當晚5時,區武裝部緊急指令,不到1個小時,全街村、社區民兵集結,一米八七的大個子劉陽作為排頭兵,也是志願服務隊隊長,帶著隊伍緊急奔赴“火神山”醫院,冒雨裝卸醫療物資,到次日凌晨3時,圓滿完成軍魂志願服務隊首戰。

一声令下集结出征,武汉蔡甸有一群逆行的“军魂”

在社區居民小區院裡,大個子劉陽拿著大喇叭,嗓音“穿牆入戶”,“樓上居民請注意,社區要每家每戶排查,測量體溫,請大家配合!”樓梯間裡,他輕言細語敲開住戶門,“社區給您測一下體溫,家裡幾口人?儘量不要外出,有事找社區!”

2月19日下午,在金銀潭醫院門口,劉陽和隊友一起接出院的蔡甸肖師傅,“祝賀您,我們接您回蔡甸!”聽見一口蔡甸鄉音,肖師傅眼睛溼潤了。

疫情期間,劉陽和隊員們負責擺渡定點醫院、方艙醫院、隔離點的病患,先後協助120送治確診病人35人次,共轉運疑似、密接、出院病人和核酸上門取樣人數1100餘人次。如今,疫情快結束了,劉陽作為新華書店一名職員,第一時間趕回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參與清運教科書任務,為學校屆時開學做準備。

無微不至總關情:老兵堅守隔離點實現“零感染”

“我是黨員,是老兵,隔離點,我去。”街信訪接待中心楊光,1992年入伍,在部隊11年,士官轉業。街武裝部負責全街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等對象隔離點安保服務工作,要在最短時間內安排人員到崗。楊光聞訊後,第一個站出來。同一間辦公室同事劉振也主動請纓,“我就崇拜當兵的,我是黨員,我一起去。”

“要提供星級酒店服務,辣的不能吃,被窩薄了冷,每天送酒精,喝礦泉水、散步……”到隔離點來的疑似病例和密接者,一個比一個怨心不願意,有的甚至對隔離點工作人員進行漫罵,想著法打發自己無聊的隔離生活,無由頭投訴工作人員。

一声令下集结出征,武汉蔡甸有一群逆行的“军魂”

河街社區的陳婆婆顧慮重重,“我有尿毒症,隔天就去醫院透析,隔離了,又沒車,怎麼辦?”楊光叮囑食堂給老人專供清淡飲食,每隔一天早上6點前預約好愛心專車,早餐準備好雞蛋、牛奶和饅頭,在樓下等著送陳婆婆去醫院。半個月後,陳婆婆離開隔離點時,“等回去病好了,我也要當志願者,還要給你們送錦旗。”3月28日,隔離點最後一名隔離對象李博,半個月前在西班牙,因疫情暴發,取消國外求學交流行程,數日輾轉多國回到武漢,在蔡甸國防園隔離點,“這餈粑魚、粉蒸肉就是家的味道,蔡甸話就是親切!”臨別時,李博向隔離點工作人員深深鞠了一躬,以表謝意和恩情。

楊光和劉振從2月4日進駐隔離點,50多天未回家。從接手第一批隔離對象開始,在隔離點上先後為476名隔離對象服務,上有85歲老人,下至不到週歲嬰兒,無一例出現感染。

民生復工我先行:安監站長工作之餘開起“移動微超市”

3月27日下午,剛復工的御景雅苑還建小區項目部開展消防安全演練,蔡甸街安監站站長陳威,同消防應急救援戰士一同,筆挺挺站在雨中,提起滅火器給大家示範,“水火無情,天氣惡劣,不等於不會火情突發。使用滅火器,拔、壓、射……”

一声令下集结出征,武汉蔡甸有一群逆行的“军魂”

他個子不高,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幹工作的點子很多。“復工復產,安全第一。酒精易燃,火星遠離。煨湯燒水,鍋幹漏氣。消防通道,救援應急……”每天開著微型消防車,不是在復工復產企業、項目,就是穿梭在各個居民小區裡,消防車上擴音器,反覆就播放著防疫防火“順口溜”、“四字訣”。

3月14日下午,知音社區蓮花小區一露臺堆放紙箱等雜物,因樓上亂扔菸頭,引發火情,被物業、值守人員及時撲滅。事發當晚,陳威帶著安監站和社區網格員、物業人員,在小區內開展防疫居家防火宣傳,從樓下露臺到樓頂天台,排查類似消防安全隱患,當場動手落實整改。次日,他又聯繫再生資源回收處理,及時消除了小區消防安全隱患。

他在關注消防安全的同時,也想方設法關心“宅家”群眾生活。2月中旬,多數人因害怕傳染,都儘量選擇不出門,少與人接觸。他卻為群眾買米買菜四處忙活,和志願者小陳不謀而合,開了一家“移動微超市”,四處尋找米、面、油和新鮮蔬菜進貨資源,為社區群眾代購代銷。

宅在家的群眾既看菜的新鮮,還要物美價廉。為了中間那1塊或者五毛的差價,他當起了蔬菜直銷直供的“紅娘”,通過街道、社區和蔡甸周邊農業村提供的蔬菜供需信息,把小區業主代表約在一起,自己開車帶路到田間地頭,這邊勸說讓一分,那邊再讓加一釐,斤斤計較、斤兩必爭,菜價由賣菜和買菜的定,移動微超市免費跑腿拖菜送菜,讓線上訂菜和線下采摘、配送明明白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