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一線的「軍魂」

在麻城市人民法院執行局的15名正式幹警中,有9名幹警是退轉軍人,佔全局在職幹警的半數以上。他們始終保持軍人本色,退伍不褪色,把勇於擔當、乾脆利索、雷厲風行、甘於奉獻的軍人作風,帶到了執行一線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任勞任怨 堅守一線

他,1979年參加自衛還擊戰,1982年退伍回鄉進入法院,如今58歲的他依然奮戰在執行一線。他就是麻城市法院執行局年齡最大的執行幹警金焱。

記得在一次凌晨出擊擒“老賴”行動中,同事們考慮到金焱年齡大了,過兩年便退休,便沒有通知他。誰知,凌晨執行幹警集結時,卻發現金焱早已來到法院,整裝待發。同事們紛紛勸說他回家休息,但金焱說:“現在正是‘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的關鍵時期,你們都加班加點、全力以赴。在這個節骨眼上,我怎能安心在家休息呢!”說完,他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執行工作中。

執行工作的性質就是要東奔西跑,有時候還要“百米衝刺”,否則就會貽誤最佳的執行時機。金焱雖然接近退休年齡,但他儼然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仍然堅持在執行崗位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是一起貨款糾紛案。山東某公司給麻城某公司送設備,貨到後麻城某公司沒有支付貨款。後經多次催要麻城某公司仍拒付貨款共計115萬元。無奈之下,山東某公司將麻城某公司訴至麻城市法院。法院判決生效後麻城某公司仍不履行。山東某公司擔心自己是外地人,申請執行,法院會保護當地人的利益,案件不容易執行。山東某公司抱著試試心理,申請麻城市法院執行該案。金焱接手該案後,到被執行人麻城某公司找公司法人高某,要求執行該案。但麻城某公司均以公司法人不在家為由,將金焱拒之門外。

金焱千方百計尋找麻城某公司法人高某,並採取各種手段查控高某財產。然而,被執行人高某不知所蹤,只查到被執行人高某在城區購買了一套商住房,無其他銀行存款、車輛等任何可供執行的財產。由於商住房欠有大額銀行按揭貸款,且系被執行人高某一家唯一住房,難以處置。

在執行案件陷入被執行人難找、財產難處置的僵局後,為加大執行力度,金焱將被執行人高某納入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並上網公佈。很快,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公佈制度產生了良好的執行效果。

“是金法官嗎?我是高某,我上了黑名單,買不了車票,我馬上來還款,可以把我從黑名單上去掉嗎?”原來是因為被納入“黑名單”, 高某要外出,無法購買車票,無奈之下主動聯繫法院,要求執結案件。

執行工作既複雜又繁瑣,有時甚至要犧牲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忙碌的工作,雖然帶給金焱的是身心俱疲,但是想想工作中的收穫,想想申請執行人臉上洋溢著的燦爛笑容,他感到充實又滿足。

有人說他是執行局裡“老黃牛”, 他總“就是要像老黃牛一樣腳踏實地做事”!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老兵”,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

啃硬骨頭 敢於擔當

案件到了執行階段,被執行人全部都是未自覺履行法律義務的人。解決“執行難”問題,必須要有強勁、巧勁、韌勁,還要經常變換思維思考,會綜合用力、協調用力,借力執行。

2017年10月30日,申請人柳某申請執行天門某公司借款本金1875萬元和利息一案,麻城市法院執行局立案後,查明,該案中查封了被執行人天門某公司位於某商場201、202的房產,查封期限為三年。但同時查明,該處房產以6000萬元同時抵押給了武漢某商務公司,而且武漢某商務公司作為被執行人天門某公司最大的抵押債權人,準備啟動拍賣程序。作為首封法院,負責該案的麻城市法院執行局副局長金永樂放棄週末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搶先啟動了兩處房產的拍賣程序,兩處房產的評估價為1.82億元。

2018年4月30日、5月30日分別進行了兩次公開拍賣,考慮到房產位置、稅費承擔等問題,第一次起拍價為評估價的85%,第二次起拍價在第一次起拍價上再次降價10%,雖然按照規定進行了相應降價,但兩次均流拍,最後的流拍底價為14031萬元。

“大家談談看法,該案如何執行才能實現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麻城市法院執行局連夜召開會議,討論該案執行策略。

“武漢某商務公司是實力很強的企業,因此我們應該換個思路來做工作,讓武漢某商務公司和申請人柳某,同意由最大債權人武漢某商務公司將上述兩套房產以14031萬元抵債,用於償還其103948610元債權,清償後剩餘資金,由法院依法分配用於償還其他債務,這樣或許可行。”部隊兩棲偵察兵出身的金永樂每天堅持練太極,他經常一邊練太極,一邊思考案件的執行策略。這就是他練太極過程中想到的執行方案。

“這個方案可行。”麻城市法院分管執行工作的副院長李正輝對新的方案進行了肯定。

金永樂帶領執行幹警楊琦、胡剛按照預定的方案做工作,雙方一拍即合。2018年7月5日,武漢某商務公司以第二次拍賣的底價接受上述兩處房產,並於當天補交了差額3636.139萬元。至此,申請人柳某1875萬元本金和利息有了著落。該案的執行實現了申請人柳某和最大債權人武漢某商務公司的雙贏。

執行難,並非難於上青天。多年來,麻城市法院執行局,就是憑著這群軍人的韌勁、頑強和不服輸,逾越了一道又一道執行難題,在“山窮水盡”絕境處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為民服務 不畏繁瑣

在執行崗位上工作,必須講究策略,有勇有謀,不畏繁瑣,才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這是一起普通的借款糾紛案。原告林某與被告柳某均系同村村民,一年前,被告柳某的丈夫陽某因做生意借了原告林某一筆錢,陽某當場給林某寫了一張欠條。去年年底,陽某因病去世。林某擔心陽某去世後,自己的借款無法歸還,於是林某找到陽某的妻子柳某討要這筆借款。柳某因丈夫剛剛去世,心情很悲痛,雖然知道這筆借款是自己的丈夫生前所借,但沒心情理會林某討要借款的事,對林某的到來在言語上不太友好,雙方發生爭吵。後林某起訴至法院,要求陽某的妻子柳某償還借款。法院審理認為上述借款發生在兩人夫妻關係存續期間,應為夫妻共同債務,遂判決被告柳某負責償還借款。判決生效後,柳某一直沒有履行生效的判決。申請人林某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麻城市法院執行局副局長龔學民瞭解案情後,耐心做雙方的調解工作。柳某對於林某起訴她,很是氣憤,“作為一個村的人,大家平時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沒有把我告到法院,我有錢很快就會還。既然告到了法院,有錢我也不還。”

龔學民多次上門釋法析理,柳某以沒錢為由,拒絕還錢。法院要求申請人林某提供被執行人柳某的可執行財產線索,林某稱被執行人柳某的丈夫生前承包了一個水庫,現在柳某負責管理,水庫的面積很大。

執行人員通過走訪,瞭解該水庫的詳細情況,水庫面積大、水質好,養的魚好吃,裡面的魚快一年沒有打撈。龔學民有個大膽的想法,“如果打撈水庫裡的魚變賣,能夠償還一部分欠款。”

“打撈水庫裡的魚風險很大,既要防止被執行人柳某在撈魚的過程中,思想波動,做出過激行為,也要防止村民不理解,過來阻止,還要注意打撈人員自身的安全問題。”在執行局務會上,大家對打撈魚變賣還款方案存在擔心。“執行案件就是高危對抗,肯定存在風險,只要我們把準備工作做充分,這些危險都可以預防。”麻城市法院黨組成員、執行局長陶孝東的話擲地有聲,並對方案進一步細化提出了要求。

第二天,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大家分工合作,成功從水庫打撈起來8000斤魚,變賣還款。還剩下一萬多元尾款沒有償還,執行人員查到柳某三天前轉入一筆錢到其兒子賬號上。通過做柳某兒子的思想工作,終於將剩餘的欠款償還。

“部隊中練就的好傳統、好作風和過硬本領,是做好執行工作的法寶。”龔學民談到自己的辦案經驗時說。正由於四個執行組的組長都是軍人出身,軍人的身份,讓他們對攻克“執行難”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為大家舍小家 一身正氣

雁飛千里靠頭雁。麻城市法院執行工作的“頭雁”——陶孝東,1987年從部隊專業到麻城市法院執行局工作,就以軍人矢志不渝的堅強意志投入到了法律的學習中,並在執行工作中反覆實踐,迅速完成了從軍人到法官的轉變。

2007年陶孝東被任命為麻城市法院執行局長。上任伊始,他就發誓“我曾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一定要為老百姓攻克執行難”。

在執行麻城建行申訴上海某公司、上海某銀行侵權賠償糾紛一案時,陶孝東80歲的父親已經住進醫院,生命垂危。考慮到他父親病危,院領導讓陶孝東留在麻城照顧老人。但陶孝東說“自古忠孝難兩全,我作為負責該案的指揮員,決不能離開崗位。”他利用晚上趕回老家,與父親見了一面,便帶領執行幹警楊德範、江波、李永平匆匆趕往上海執行案件。在上海執行案件期間,家裡每天都打電話給他,告知父親希望臨終前能夠與小兒子孝東見上一面。他強忍著悲傷,一直堅持將預定事項進行完畢。

當他趕回麻城,父親已經重度昏迷。為了減少心理的內疚,他陪在父親身邊守護一夜。第二天五更時分,老人溘然長逝。

為了辦好案,他放棄一個個的節假日,搞協調,制方案,帶領執行局同志起早摸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執行堡壘。

在執行案件時,有些當事人總是“想當然”的認為要送禮求情或者送禮致謝。“公生明,廉生威,年輕時當兵是保家衛國,軍人的奉獻精神不能丟,雖然我們脫下了軍裝,但軍魂還在。要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執行案件時不收當事人的一針一線。”案件執結後,很多案件當事人撥打他的電話,希望可以請他吃飯當面表達謝意。陶孝東均拒絕邀請,並表明快速執結案件是自己的工作職責,不存在特別照顧。別人問他為什麼這樣絕情,他答到“我是黨員和法官,我的職責就是執行生效的法律文書,我不能一邊捍衛法律的尊嚴,一邊接受當事人的吃請!”

三年來,在他的帶領下,麻城市法院執行局共執結各類案件3600多件,執行標的1.3億元,法定期限內結案率達98%。2015年,麻城市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為“有效實施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示範法院”。2017年在年度考核中,該院執行局在黃岡市法院系統中位居第一。

在麻城市法院執行局這個特殊的“部隊”裡,這群可敬可愛的軍轉執行幹警,始終保持軍人本色,團結協作、默契配合,使麻城市法院執行局成為一支戰鬥力強、凝聚力高的執行“鐵軍”,奮力守護著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供稿:黃培英、汪建民、羅先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