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吧,中國汽車工業!


突圍吧,中國汽車工業!


一個企業最終能做大到影響世界,必然是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和社交來入手,而這些方面也是老百姓被收割的最容易的地方,全世界都如此。

房子掏空六個錢包以後,車是除房子之後的另外一個普通家庭的大宗消費品。

一、被封鎖的中國汽車工業

加入WTO後,作為全盤淪陷的汽車工業,至今仍然處於社會最底層。估計有讀者對此表示說,中國的國產汽車目前不是做的很好嗎?其實,中國在汽車產業鏈上,僅以外觀取勝,利潤最高的核心部件,基本沒中國人什麼事。

大家都知道,汽車依靠的零部件非常多,而且全世界前100名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只有6家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企業,另外兩傢俬企資本收購,而且基本賺額的都是毛利率非常低的辛苦錢。

突圍吧,中國汽車工業!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排名

最強的延鋒公司,僅排在第16名。而我國汽車配套工廠達10萬家,規模最大的2000多家汽車零部件汽車,產值(銷售額)分佈中最大的是動力系統,佔到29%。其次是車身內外飾,佔到21%,這也是汽車上最低端的業務,毛利率普遍低於10%,非常幸苦的生意。發達國家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和整車比較往往能夠達到1.7:1,而我國只有1:1左右。你們或許聽說過這麼一句話:所有零部件價格加起來相當於八輛整車價格。

其實也沒有這麼誇張,準確來說,這句話說的是某些高端車系的零部件價格售價特別貴的現象。但總的來說,汽車零部件產業,確實要比汽車整車產業還要大,汽車在銷售出去之後,在生命週期裡面還需要更換啟動電池,保險槓,輪胎,玻璃,汽車電子等等。一輛汽車可以帶動N次的零部件再銷售。我國雖然是全球第一汽車生產大國,但是零部件配套比例還不高。

二、為什麼加入WTO將近20年,手機產業鏈氣勢如虹,而為什麼汽車產業鏈就不行呢?

中國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有強大的人口和消費縱深。我們成功的將手機產業鏈囊括於手,而最考驗中國工業實力的汽車行業,卻只是做做組裝。據我分析,主要問題存在以下幾點:

1.起步晚,中國的紅旗轎車家喻戶曉,但是,紅旗轎車,一出生就是為領導幹部準備的,所以,銷售到政府相關部門的紅旗車,對成本不敏感,並未從一開始就考慮從低成本做起,所以在全球毫無競爭力。1956年4月,政治局擴大會議做《論十大關係》報告時對汽車工業開發國產轎車提出希望:"什麼時候能坐上我們自己生產的小轎車開會就好了。"就因為要領會這一句話的精神,中國的汽車人就開始幹起來了。僅僅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一汽就生產出CA-71東風牌小轎車。而該車的設計和生產先後參考了捷克的斯柯達、蘇聯的勝利、法國的西姆卡、美國的福特和德國的奔馳,可謂是"集百家之長於一車",這也算是中國山寨汽車的開路先鋒了。東風汽車製造成功後,熱情的汽車人們又掀起"乘東風、展紅旗,生產高級轎車"的風潮。這些"大躍進汽車"與其說是商品,不如說是送給領導人的禮品。這裡有個例子,紅旗汽車交到中央時價格不到5萬元,但這個價格只是象徵性的,而當時配置最低的紅旗,成本都達到8萬元,純屬"賠本賺吆喝"。況且,當時的中國老百姓是不可能購買私家汽車的,轎車僅僅是高級領導才能享用的產品,這樣的商品能夠獲得持續性的生產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報登出了紅旗轎車停產令:"紅旗牌高級轎車因耗油較高,從今年6月起停止生產"。

2.汽車工業屬於重資產工業,想從頭開始,追趕艱難,汽車的配件的工業化磨具費用高,一套磨具從定製,施工到投產的時間較長,特別是汽車推出一款新車,相應的配件廠商要配套更新,而拼成本比不上日本、美國這些老牌企業。

3.國家政策出臺晚,相關的產業扶持政策落後,直到2006年才出臺自主品牌支持計劃。總之,汽車工業確實落後,想要追上沒有可能性。


突圍吧,中國汽車工業!

彎道超車


三、推翻重來,我們自己建賽道

老的燃油車,我們肯定追不上了。當你追不上對手怎麼辦,直接掀翻棋盤,重新換個遊戲規則,而電動車,就是新的賽道。現在特斯拉可以通過3D打印,完全不用按照老的汽車工業方式,一款車換一套磨具。所以,電動車定義了新的汽車製造工藝。

掀翻桌子後,一大批優秀的電動車起來了,比亞迪,寧德時代,恩捷股份,先導智能。

大道至簡、大象希聲,一盤大棋正在面前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