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打不過長江為什麼蒙古就可以?

謝安陶侃


主要以下是三方面。

1.北宋滅亡時,宋朝在中原百姓心中影響很大,南宋滅亡時,宋朝積弊日久,已無力迴天。

靖康之變,金軍攻佔北宋都城汴京。北宋滅亡。可以說北宋的滅亡是很突然的,汴京雖地處平原,易攻難守,但汴京是天下城牆最堅固的城市,護城河很寬,城防設施很完善,對比堅守八月之久的太原,可想汴京不應該這麼快失陷。尤其當時各地勤王兵馬已經距京城很近,可以迅速支援。主要還是因為北宋皇帝害怕金軍,一味地妥協退讓,罷免主戰派官員李綱,令勤王兵馬原地不動,最後竟然派了個妖道郭京帶著他的7777個神兵守城,導致都城淪陷,可以說北宋的滅亡是一場鬧劇。但此時宋朝在中原百姓的心中依然是故國,影響很大,百姓揭竿而起,反對金國的野蠻統治,著名如河北義軍等在打擊牽制金軍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金軍無法順利進軍江南。而蒙古滅宋時,雖然也有那樣支持文天祥的義軍,但是力量很小,南宋上下早已忘記北伐中原的使命,陶醉於江南的歌舞昇平中,根本沒有抵抗蒙古入侵的決心和勇氣,所以南宋的抵抗很多都是官方的,民間義軍的力量遠不及北宋末年民間義軍的力量。

2.北宋滅亡時,統治根基尚在,有一班文臣武將忠於宋朝,且宋朝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維持住了江南的穩定。而南宋滅亡時,朝政腐敗,敢於抵抗的大臣都受到排擠,朝廷無所依靠。

具體來說,北宋滅亡後,宋高宗趙構登基,重建宋朝,雖然開始也是一路逃亡,但宋高宗本人確不是一味地怯懦昏聵,可以說宋高宗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比較開明的,從他對岳飛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到,雖然岳飛也是多次抗命,但還是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要不是岳飛太不懂政治,也不可能死的那麼慘),所以才有了中興四將與蜀中吳氏兄弟組成的長城,維護住了江南地區。

高宗在南宋初期也啟用了主戰的李綱,採取了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使得金國意識到無法統一江南,最後在紹興和議中,宋金議和,支持南宋與金國的對峙基本穩定。

反觀南宋末年,南宋名將如王堅,餘玠,高達等都被賈似道排擠,或死或走,尤其是劉整的投降使得南宋直接陷入了被動,而後期襄陽保衛戰,呂文煥堅守六年,始終未得到朝廷的援救(張氏兄弟的救援,屬於民間自發行為)使得南宋志士徹底寒心,所以元軍順利的攻取臨安,後來雖有張世傑,文天祥的零星抵抗,但力量弱小,無力迴天。

3.對比金國和蒙古的實力,金國崛起時,只是佔領了東北和中原地區,尚未能實現北方的統一,像西遼,西夏這樣的政權它都無力消滅,故攻取南宋力量不足,再加上金國騎兵不適於在南方丘陵沼澤地帶作戰,又沒有像樣的水軍,所以打過長江攻取南宋很難實現,反觀蒙古,當時忽必烈已經建立元朝,佔領了中國北方及中亞等廣大地區,可謂實力雄厚,尤其蒙古人收降了高麗,有高麗人幫忙打造水師,使得蒙古有力量打過長江,攻取南宋。

以上就是為什麼金國打不過長江而蒙古可以的原因。


閃電侯爵


為什麼金朝打不過蒙古

我來答

不曾明瞭

LV.19 2017-08-19

不僅僅是金朝,蒙古早期的軍事征服屢戰屢勝,這必須從歐亞大陸國際形勢及蒙古自身所具優點兩方面來分析。

環顧十三世紀的歐亞大陸,蒙古人並無真正的勁敵。東亞金、宋、西夏三國對峙,不能合作,且立國皆久,早已衰敗不堪,難擋蒙古新銳之勢。中亞以西,十字軍東征方告結束,基督教與回教經過二百年血戰,仇深似海,無法共御強敵。回教世界中,花剌子模最為強大,但國中突厥裔統治者與波斯裔百姓隔膜頗深,缺乏凝聚力;其蘇丹與報達哈里發之間怨隙極深,也不能緩急為助。而此時歐洲不僅小國林立,且有政教之爭,羅馬教會和東正教會勢如水火。總之,東西方世界正是四分五裂,對蒙古入侵不能形成有效的共同防禦策略,蒙古人善用其矛盾,一一擊破。

客觀形勢固然對蒙古有利,而蒙古本身的優點更為重要。蒙古擁有優勢騎兵,在近代槍炮廣為應用前,遊牧民族的騎兵的確難以匹敵。而且蒙古人善於動員定居國家的人力物力,以供作戰之用。在征伐過程中,不斷適應新情勢,增加新兵種,吸取新戰法,配合騎兵作戰,這是蒙古東征西討、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

成吉思汗及其繼承人的卓越領導也是蒙古人得以征服四方的重要原因。成吉思汗無疑是一個充滿魅力的領袖、卓越的組織家。他不僅將蒙古人,乃至所有的草原遊牧民族組成為一支紀律森嚴的部隊,而且賦予其征服世界的狂熱。此外,他更是氣度恢廓,知人善任。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蒙哥、忽必烈等都能步武其後,繼續擴大帝國的領土並改善其組織。


中東二皮條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我認為主要在於統治者是否昏庸和將領的能力。

歷史上大概有幾次這種情況,第一,三國時期。第二,東晉南北朝。第三,唐朝末年割據。第四,南宋。第五,明末割據。其中均出現有北伐南的情況,大規模北伐南失敗包括三國時曹操赤壁之戰,西晉平吳,淝水之戰,楊堅平陳,金南下伐宋,蒙古滅宋以及清滅南明,可以初步看出,第一,能夠成功抵禦北方的政權基本都有果決的君主加有能力的武將。有多人懷疑宋高宗不行,其實宋高宗除了殺岳飛這件事,其他來說明顯算中興之主,“高宗”的廟號也是褒大於貶,武將有韓世忠,岳飛均為當時一流戰將。反觀南宋末年,且不說蒙古已經猛攻幾十餘年,皇帝昏庸,奸臣當道,武將無能,如何能抵擋蒙古大軍?



風雅商頌


黃天蕩之戰完顏宗弼在黃天蕩被韓世忠阻截並圍困多日後火攻宋軍渡江北去,證明金國打過長江。後來金數次南下,宋頑強抵抗,隨著岳飛被害最終宋金議和。金國之所以不能滅宋因前期南宋有足以領兵抵抗的將領如岳飛韓世忠吳階等,最主要蒙古攻金,金兩面作戰,而南宋戰略縱深足夠,以金當時的軍力不足以面對蒙古的同時滅宋。蒙古滅宋也遭遇了頑強的抵抗,只因蒙古實力太強悍。


kekemonkey


事實蒙古人,也是通過了十幾年的不懈努力才打過長江的。在缺乏進攻手段的古代要渡過大江大河,是非常困難的。蒙古人為了進攻江南,付出的代價並不輕鬆。比如說,蒙古的大汗蒙哥就是殞命於戰場的。同樣的道理同為北方遊牧民族的金,同樣也沒有能夠等到最後勝利的時候就衰敗了。


愛看愛思考


大宋的最終覆滅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這就要從大宋開國之初講起。

眾所周知,趙匡胤黃袍加身一直為人所詬病,視為得國不正。名不正言不順奪取天下,靠的是手下諸多武將支持,老趙家算是比較仁善了,對前朝皇族幾無加害,為防武勳功臣也只是耍了個杯酒釋兵權,不得不說是歷代開國之君的典範,大寫的贊!

大宋初期是比較積極進取的,一直想著收復燕雲十六州。當然,各個朝代的開國之君都是以開疆拓土為終極目標的,志向遠大!

大宋初期一直是戰略攻擊階段,可惜,幾十年後遭遇了一場足以改變歷史的戰役,由此進入戰略防禦階段,這個戰役就是 【大梁河之戰】(劃重點,要考的)此戰過後,武將地位直線線下降,為以後的種種戰敗埋下伏筆。

外行指揮內行,文官指揮武官,重文抑武的國策就此定立,大宋固然繁榮,可武備不行,猶如幼兒身懷千金行於鬧市。待到契丹遼國滅亡也無力北伐,至完顏立金也未能佔一絲先機,大遼的大部分家產被金國佔有。大宋沉珂已久,縱有岳飛等名將也無力迴天…… 更何況有內鬥之酷烈

大宋內部講完,可知一個正確的制度對國家的重要性,宋已病入膏肓,積重難返。

如陸游臨終所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可惜後人再見王師北定中原已經是數百年之後的大明瞭

那麼金國為什麼打不過長江呢?

完顏阿古達立金以後與大遼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殊死搏鬥,數十年年滅遼,當此時是兵峰正盛,南下滅宋理所當然。可惜,此時的南宋正是名將輩出,嶽武穆甚至可以連抗南宋皇帝的十二道金牌而不歸,針尖對麥芒僵持不下,以至於金國許多大將包括皇子殞命沙場。

這一僵持幾十年,後由於仰慕南宋之奢侈風氣,把一些不好的東西學了個夠,犯了同大宋一樣的問題,重文抑武,體制繁複,效率底下,武備不再!

再言蒙古,蒙古固然人少,但統一戰爭綿延百年,武備從未放棄,自成吉思汗到其孫忽必烈建立大元,皆是開拓進取之輩,未有守成者。如同商鞅之後之大秦,安能不取天下?

一些淺薄見解,謝諸君一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