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一頭的外購仔豬發了溫病,是治療還是淘汰?來算一下

引言,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外購仔豬2300元一頭,到家後發生小飛,你現在的狀態是治療還是淘汰呢?從經濟價值出發,我們來做一個測算。

現在就是在生物安全做得非常好的情況下,仍然有很多豬場會發生很多的病毒病,混合感染,就像小飛,如果再有藍耳圓環等基礎性疾病的情況下,傷亡率還是很高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究竟是該淘汰還是做全面的治療呢?根據豬場效益的原則,我們來做一個計算,

2300一頭的外購仔豬發了溫病,是治療還是淘汰?來算一下

圓環藍耳黴菌毒素基礎病,是決定混合感染損失有多大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如果沒有這種基礎性疾病,豬隻有發燒和發紫的症狀,隨著病毒等微生物的傳播,致病性減弱的影響,如果加以解清溫解毒,控制繼發感染,基本上把傷亡控制在40%左右,還是有把握的,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如果有這些基礎疾病,我們可以通過添加控制這種基礎疾病的藥物比如替米考星維生素C等,只是增加了一些成本,其實和前一種情況一樣,如果達到按照50%到60%的成活率,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下面來做一個計算,

2300一頭的外購仔豬發了溫病,是治療還是淘汰?來算一下

計算一一個100頭的豬群為例,淘汰40%的外購仔豬,如果全部處理直接損失為30萬元左右,那麼如果治療,按照上述所提供的方案,大致成本約有25000左右,加上40%的淘汰,約為96000元,損失約為13萬,其餘60頭豬,如果能成功出欄,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每頭豬利潤大約在2100左右,仍然可以達到12萬左右的毛利,也就是說可以扯平,可以挽回30萬的損失嗎?你們說呢?

2300一頭的外購仔豬發了溫病,是治療還是淘汰?來算一下

對這個問題有疑問,或者是非議,歡迎關注關注文章私信來批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