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知世界:印度有一处欲爱群雕曾隐没荒山五百年


读书知世界:印度有一处欲爱群雕曾隐没荒山五百年

印度是个文明古国,但在我们眼中一直是个神秘的国度,印度的文化与社会呈现出许多无法解释的面貌。在我们眼中,总认为,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东方古国,又是佛教的发源地,人们的思想应该和我们差不多吧!可是,印度有一处旅游胜地却以欲爱群雕闻名遐迩,雕像之大胆,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这座欲爱群雕叫卡修拉荷,现存有二十二座神庙,据考证,原本有八十五座。神庙的外墙和建筑的结合处有大量雕刻,雕刻的主题就是欲爱。

读书知世界:印度有一处欲爱群雕曾隐没荒山五百年

这是1838年,一位前来行猎的英国军人在一处密密的丛林中发现的。后经考古研究证实,这就是消失了五百多年的印度昌德拉王朝时期的祭祀神庙——卡修拉荷。

卡修拉荷神庙群雕,精美绝伦,雕刻技艺超群,它们最成功的主题就是刻出了那在欲爱之中最难说得清楚的忘我与契合。它们把人的灵魂与肉体深处那无法形容的欢悦,那种既深沉混沌又尖锐到极端的锋利的感受用具象的人体姿势表达了出来。我们称之为“欲爱群雕”,一点也不过分。这些在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人眼中是无法想象的。看到这些群雕,我想,一般中国人都会心慌意乱,显得逃避与不安。

读书知世界:印度有一处欲爱群雕曾隐没荒山五百年

一个佛教的发源地,还有这样肆无忌惮的雕塑。一个古希腊的“维纳斯”就足够我们脸红了。佛教不是崇尚禁欲吗?

实际上,佛教是产生于印度,发展在中国的一种宗教,是一种完全中国化的宗教。影响印度民众思想的是印度教。印度教是一个体系庞大,内容多元的宗教。印度教的许多思想来源早期的诸神赞歌。这些赞歌后来被译成梵文经书,成为印度文化上的瑰宝。这些赞歌语言质朴,感情热烈,它们在连绵不断地天问中,触碰了生命最亲切的根源——欲爱。它们唱到:“欲爱是原始的种子,心灵的胚胎。”于是,在它们供奉的神庙里,除了神祗的雕像,有时直接供奉神祗的阳具和女神阴户的相接,并且对之顶礼膜拜,视之为造物主的象征。

读书知世界:印度有一处欲爱群雕曾隐没荒山五百年

昌德拉王朝是一千多年前,印度中部沃野上兴起的一个封建王朝。在王朝鼎盛时期,它们的君王们花了近一百年时间,在卡修拉荷建造了八十五座神庙。汇聚王朝优秀的艺术家在神庙外墙上刻出神的训示,刻出人的祈求,刻出君王的勋业,刻出百姓生活。雕像的重要主题就是欲爱,在许多最重要部位多是男女交媾的逼真形象。

这些形象,引来后世文人学者们无穷的想象力,他们有着许许多多的揣测和假说。有的说是君王苦口婆心地劝说人们成家生子,绵延后代,适应国家人口昌盛的需要;有的说,是为探寻人与神灵交汇的一种方法与仪式;也有人说,这些雕像是“结合”一词的双关语,因为它们大多在神龛与外厅结合部分,就是结合的象征而已,这种论调太冷静,也让人沮丧。

读书知世界:印度有一处欲爱群雕曾隐没荒山五百年

卡修拉荷群雕让人揣测,是应该的,毕竟它曾完全脱离人们视线五百多年。如同世界上许多古国一样,一个王朝有兴盛,必有衰亡,印度昌德拉王朝后来也极速衰微,伴随王朝衰微的就是长期的战乱,而战乱又导致民众参与神庙祭祀活动的减少,渐渐的,最终在十四世纪之后,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知道卡修拉荷了。到了五百多年后,人们再发现它时,八十五座,也只剩下二十二座了。虽然人们在片纸只字的估计中找到了它的源自时代,但太多的空白,只能让后人去想象,去揣测了。

你若有机会去这些神庙去游览,一定要明白,它们最能触发你想象的是细节。当然如果你忽略了这些细节,聪明的印度导游会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指点给你看。他们手中一般都拿有一面小镜子,当你读不懂这些雕像时,他们会用镜子会反射宇宙的光亮集中在雕像的一个部位,如同舞台提示和旁白,让你在严肃中惊叹,让你在幽默中流连忘返。这个被照亮的部位就是这个雕像最精彩的细节。

读书知世界:印度有一处欲爱群雕曾隐没荒山五百年

有一尊半裸的女体雕像,女子正在解开她的沙丽,肌肤光滑,小腹以下都已袒露出来了,在她左上的大腿上有一个奇怪的东西,必须认真观看,才能体会独特的妙处。假若你忽略了,导游镜子的反光会提示你:“你看,蝎子已经爬到大腿上了!”当你的眼睛接触蟹子的一刹那,你一定会激情喷涌了。

因为雕像复活了,你能不融化吗?

读书知世界:印度有一处欲爱群雕曾隐没荒山五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