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復工復產“護航員”——莆田市荔城區新度鎮著力在統籌兼顧中強化擔當展作為

當好復工復產“護航員”——莆田市荔城區新度鎮著力在統籌兼顧中強化擔當展作為

圖為位於新度鎮的福建恆而達新材料有限公司車間生產現場。

新度鎮各掛鉤領導及部門、駐村工作隊紛紛下沉到企業中去,幫助企業排查隱患,提供指導和服務。目前,全鎮規上工業企業18家,限上商貿業企業47家,規上服務業企業8家,已全面復工復產。安置房建設、河道治理項目有序推進。

今年以來,荔城區新度鎮精準施策、多措並舉,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確保企業生產和疫情防控“兩不誤”,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河道綜合治理、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全鎮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生產生活有序運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精準施策

有序推進復工復產

“企業復工後口罩、消毒水等物資充足嗎?食堂、宿舍、車間等人員密集場所怎麼管理?”近日,新度鎮包片幹部馬傳勇來到位於該鎮厝柄工業區的福建恆而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瞭解企業員工上崗、體溫檢測登記、防疫物資準備等情況,蒐集當前存在的困難和需求。

為確保企業生產和疫情防控“兩不誤”,連日來,新度鎮各掛鉤領導及部門、駐村工作隊紛紛下沉到各個企業中去,排查企業防疫工作與消防安全隱患,多措並舉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我們要求企業備好口罩、消毒液等物資,車輛與人員進入廠區都要經過消毒、體溫檢測通道,確保安全生產。”馬傳勇說。

你復工,我護航。新度鎮網格員及片區民警也來到企業指導,重點對疫情防控期間應急值守、人員體溫檢測、消毒防控措施、應急物資儲備等情況進行檢查,幫助企業排查隱患,提供指導和服務。同時,各村居幹部持續做好外來務工人員的摸排登記工作,引導企業員工做好個人防護,確保安全復工復產。截至目前,全鎮規上工業企業18家,限上商貿業企業47家,規上服務業企業8家,已全面復工復產。

與此同時,全鎮安置房建設項目有序推進。在玉湖新城白埕安置區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加快建設安置區道路、綠化、消防、人防、停車位、室外管網等相關的附屬配套設施。新度鎮包片幹部陳建新介紹,該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2.3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8.39萬平方米,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安置房4棟、商場1棟、獨立變電所1棟、民俗文化中心1棟。2月22日起,該項目工人陸續到崗,目前已全部復工,用工人數246人。截至目前,該鎮壺公路一期善鄉、下坂、厝柄安置區,第三自來水廠下坂安置區等項目加快推進、進展順利。

多措並舉

加快河道綜合整治

昨日,位於荔城區新度鎮的厝柄新溝工程河段項目施工現場,8名工人正在對河道汙染底泥進行清淤及開展河道疏浚,對原有的幹砌石擋牆進行修繕,改善河道排澇能力,為下一步的景觀工程建設做好前期工作。

厝柄新溝工程河段位於新度鎮厝柄村和蒲坂村,長度為1.2公里,工程內容主要包括清淤、管網收集系統、水生態治理。新度鎮組織委員張福飛介紹,新度鎮今年預計開工涉及南洋水系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的河道有10條。為確保工程如期推進,該鎮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引導各項目施工單位合理安排時間節點,全力推進工程施工。針對比較大的河道治理項目,該鎮重點派工作隊和村幹部全程進行保姆式服務,及時協調解決問題,給企業復工營造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全鎮已有7條河道的治理項目復工。

河道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管網收集系統工程、生態工程以及景觀工程。張福飛介紹,該鎮南洋水系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厝柄新溝、蒲坂大溝和步雲河三條河道,總面積約47.8平方公里,涉及河道61.6公里,總投資24.4億元。其中,步雲河總長2484米,目前正在清淤施工;厝柄新溝支流,長1242米,目前正在耕植土回填。今年,該鎮計劃在實施生態修復的基礎上,以濱河綠道系統為核心脈絡,逐步串聯起渠橋河(南渠)、後巷溝、洋埕河、樟林河、橋頭河、新度河和新度新河等濱河景觀節點。

智慧水務來幫忙,河道管護添新軍。該鎮建立信息化平臺,對河道整治實行在線管理,全面接入荔城南洋水系智慧水務管理平臺,以水文及水質自動監測、視頻、語音、監控中心、會商平臺功能建設為基礎,通過數據傳輸整合,完成河道水文、水質、水利、視頻圖像等信息在線管理。目前,全鎮已完成管控中心1座,檢測與控制工程、信息通信及軟件平臺等智慧水務工程建設。

持續發力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新度鎮持續發力,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帶頭作用,動員9名企業代表繼續掛鉤幫扶9戶精準貧困戶,開展入戶慰問等。

找準癥結把準脈,才能開對藥方拔“窮根”。該鎮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戶71人,其中青垞村為建檔立卡貧困村。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新度鎮黨委政府在上級的幫助支持下,通過多種方式實施精準幫扶,多措並舉,紮實推進精準脫貧工作。截至目前,全鎮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脫貧,人均收入穩步提升,精準脫貧取得成效。

疫情防控不落一戶,扶貧路上不落一人。疫情期間,該鎮強化事前防控,鎮村幹部積極響應,入戶排查貧困戶身體情況,瞭解疫情對其就業、就學、生活的影響,同時為貧困戶送去口罩,確保貧困人口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對因疫情無法復工復產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積極協調民政部門申請臨時救助,減少疫情對貧困人口產生的影響,目前已補助1戶4722元。

發展是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該鎮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結合區農業局今年下達的第一批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萬元,積極組織入戶調查貧困戶種植產業,按照不同種類作物、不同種植面積為貧困人口申請產業扶貧資金,保證貧困人口正常的春耕勞作,確保貧困戶有信心有能力打贏脫貧攻堅防疫戰。青垞村今年計劃投資120萬元建設臨渠路燈及護欄工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起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為該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打通“最後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