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利劍出鞘守護公共利益

莆田:利劍出鞘守護公共利益

莆田:利劍出鞘守護公共利益

近兩年來,隨著我市人大機關的有力監督、檢察機關的積極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有序展開,維護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全市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172件,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59件,提起公益訴訟13件,辦案件數居全省前列。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14件,督促關停、整治汙染企業、養殖場19個;督促相關部門追繳土地出讓金727.26萬元,收回閒置土地3.3萬平方米等。

時光回溯到2017年6月底,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的修改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決定,明確將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寫入這兩部法律,標誌著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正式確立。

對不少人來說,“檢察公益訴訟”曾是個陌生的詞彙。而近兩年來,隨著我市人大機關的有力監督、檢察機關的積極作為,一系列實際行動展開,有效運用法律智慧,維護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也讓“檢察公益訴訟”漸漸為人所知。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和主任會議部署要求,前不久,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視察調查組,對全市檢察公益訴訟工作開展視察調查,並建言獻策,促進我市檢察公益訴訟規範深入開展。

強化履職擔當 回應人民關切

今年2月底以來,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委員及市人大代表,分前期調研、中期視察和後續調查核實三個階段,詳細瞭解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情況。

自2月27日起,調查組先後走訪了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瞭解有關部門協作配合開展公益訴訟情況,同時深入五個縣區和北岸管委會13個鄉鎮27個公益受損點實地調研、明察暗訪,瞭解檢察機關督促有關行政部門依法履職糾錯、開展公益保護的情況,聽取對公益保護的意見建議等。同時,針對人大代表提出的有關公益保護的建議件,以及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實地調研,聽取基層幹部群眾的意見建議。

4月23日,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召開,聽取和審議了市檢察院關於我市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的報告。

“圍繞市委關於創建美麗中國的示範區工作大局,在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兩級檢察機關分別開展了木蘭溪源頭環境保護、飲用水源地保護、城市綠心保護、東圳庫區環境保護、沿海灘塗溼地生態保護、古民居古建築保護等專項檢察監督,取得了一定成效。”市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說道。

數據顯示,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全市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172件,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59件,提起公益訴訟13件,辦案件數居全省前列。圍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烈權益保護等五個重點領域,開展檢察公益訴訟,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14件,督促關停、整治汙染企業、養殖場19個;督促相關部門追繳土地出讓金727.26萬元,收回閒置土地3.3萬平方米等。

加強溝通協調 推動問題解決

檢察公益訴訟成效如何,還要看問題是否得到較好解決。市人大常委會在開展視察調查中,始終堅持盯緊抓實問題解決。

視察調査之初,市人大常委會專門召開會議,要求檢察機關聚焦重點領域,尤其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領域開展專項檢察監督。市檢察院立即行動,於2月27日部署全市檢察機關開展專項檢察監督,並制定印發《莆田市檢察機關2019年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工作實施方案》。視察調查期間,市人大常委會及時彙總13個突出問題,製作成“問題清單”,於3月28日書面交由市檢察院研究處理,在專項工作報告中要作出回應。

凝心聚力保護公益。市人大常委會監督檢察機關依法履職,瞭解公益訴訟開展中協作配合存在的困難,就如何健全協作配合機制,先後進行多次座談交流。“人大工作人員非常認真,逐一審查,這對公益訴訟工作也是很好的推動和促進。”市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處處長溫國富介紹,檢察機關高度重視視察調查組提出的意見建議,積極配合開展實地調査和明察暗訪,及時依法啟動檢察監督程序,一些公益保護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我們緊緊把牢公益核心,強化內外協調,努力實現雙贏多共贏的監督效果。”經辦檢察官王澤說,除了建立內部上下聯動機制,人大督促與審判機關、監察機關加強協作配合,實現案件信息互通、監督資源共享,形成公益訴訟工作合力。比如,荔城、城廂、秀嶼區檢察院分別與區河長制辦公室建立“聯絡員制度”,實時跟進填佔河道違法行為。涵江區檢察院與食藥監部門會籤協作機制,確保食藥領域公益訴訟工作依法有序開展。

圓桌會議也是檢察公益訴訟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市檢察機關注意把握好政策界限,注重運用訴前圓桌會議等方式,力爭把損害公益問題解決在訴前,最大限度地節約司法資源。對於破壞生態環境的侵權行為,要求必須為恢復受損公益“買單”。比如,東圳水庫是莆田人民的“大水缸”。去年9月,市檢察院向城廂區政府和市直有關職能部門發出檢察建議並召開圓桌會議,形成保護飲用水安全共識。目前,我市相繼推動汙水處理管網建設、生態林建設、違法建設處置等工作。

持續攻堅克難 促進提質增效

公益訴訟是黨和國家賦予檢察機關新的職責使命,也是新時代檢察機關服務大局新的發力點。

在人大有力監督下,我市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在探索中推進,在推進中提升,形成許多有益的機制、做法。比如,將公益訴訟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兩級檢察長對重大工作直接部署、重點環節直接協調、重要案件直接督辦,起訴的公益訴訟案件均由兩級檢察院檢察長審批,檢察長帶頭直接參與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更加突出辦案重點,把公益訴訟的著力點放在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民生領域,積極辦理一批有影響有質量的環保領域公益訴訟案件,進一步助力美麗莆田建設;建立檢察建議成效追蹤機制,認真開展公益訴訟辦理落實情況回頭看活動,記錄被監督對象改進工作的具體情形和成效。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市人大常委會視察調查組也指出了我市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存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並就公益訴訟的社會知曉率和參與度、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檢察建議辦理、隊伍力量建設等方面提出意見。

民生公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根據視察調查組的意見,今後,市檢察機關將繼續強化責任擔當,自覺把公益訴訟工作融入黨委政府工作大局,始終堅持在人大監督支持下開展工作,發揮好公益訴訟職能,持續推進,久久為功。

據悉,下一步將探索建立向被建議機關的同級人大報備、上級機關和主管部門抄送檢察建議制度,跟蹤監督檢察建議落實情況,不斷增強監督剛性。探索運用定期巡查、聘請公益觀察員等方式,拓寬公益訴訟線索來源渠道。發揮12309公益損害舉報中心平臺作用,發動群眾舉報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此外,採取“檢察官說法”、送法下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對公益保護的宣傳引導。突出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的示範作用,向社會通報公益訴訟進展,提高公益訴訟的社會知曉度,營造保護公益的良好社會氛圍。

作為檢察改革中的一項新生制度,公益訴訟工作依舊任重道遠。在各級人大的有力監督下,我市將持續健全檢察公益訴訟協同合作機制,不斷實現多贏共贏局面,推動公益訴訟逐步駛入法治“快車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