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如何“活著”!

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可以說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災難了,始料未及的損害範圍程度,從中國最開始大規模爆發並一直延續,至今全球已經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國家有肺炎疫情。這對於個人、國家乃至整個人類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這時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當下如何“活著”。事事關乎你我。

1、個人如何“活著”

活著不僅僅是生命活著的意思,更是自身精神體現的活著。由於疫情影響,中國人都無法正常到單位上班、工作,對於熟悉了外賣、外賣還是外賣的白領來說,天天呆在家中也是對自己生活習慣上的改變,但是因為沒有辦公室的那種緊張感和快節奏以及整日躺在家中“養生”的生活方式,必然會造成自己對於工作的疏遠和陌生感,不禁問自己一句:“我到工作崗位還能勝任工作嗎?不會被開除吧?啥也不會了,怎麼辦?”

所以我們要努力的活著,繼續以往的工作狀態和激情,不僅僅要保住自己的飯碗也要守住自己的收入底線,畢竟疫情期間,很多公司是沒有工資的。

2020,如何“活著”!


2、企業、單位如何“活著”

因為疫情的持續影響,出生活必備品的工廠大都停產的停產、停工的停工,工廠沒有收入產值,但是廠房房租費和工人基礎工資還是要發,平日裡風風光光的老闆在這個時候也要夾尾巴做人了。國家領導層意識到這種局面後也趕緊出臺了補貼政策,減稅免息等等。

對於企業來講,今年既是危機也是機遇,這次疫情必將淘汰一批規模小,產品不足的企業,也有利於大企業增大研發從而增強企業影響力,樹立品牌形象。對於整個行業而言,也是一個良性的正向循環,但是廣大小企業背後的工人們卻要面臨著失業的風險。也因此企業要以產品質量為重,造出好的產品才是生存之道。

2020,如何“活著”!


3、金融如何“活著”

金融總共分為三種,銀行、證券和保險,每一種行業都與人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銀行要存錢取錢,證券要股票交易,保險要收保費報銷保額,這些都要錢!但是錢從哪裡來呢?因為疫情影響,老百姓都沒有收入來源,也就沒有了這些金融活動,沒有交易就沒有收入來源,作為國家經濟大動脈可不能沒有血液的加持。因此國家開始出來政策刺激金融業的發展,在這方面表現最顯著的便是美國了,前幾天剛通過兩萬億美金的經濟刺激救助計劃便為美國解除了金融危機。中國是否應該學習呢?

2020,如何“活著”!


2020,如何“活著”!


2020, 如何“活著”?它真的不是一個偽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