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当年为我挡父亲巴掌的弟弟,如今成了一个“油腻中年”

图:来自网络


再好的感情总有淡的一天,再亲近的人也会有疏远的时候,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都有各自交往的圈子,都有各自的家庭,甚至,一母同胞的姐弟,也挡不住岁月的侵蚀,有可能在人流中走散。



我们生长的地方,是苏北一个偏僻的小村,三年前,才修通了通往村里的水泥路。父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


故事:当年为我挡父亲巴掌的弟弟,如今成了一个“油腻中年”


我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在我的记忆里,弟弟自五六岁时,就是村人眼中的“小大人”,她能说会道,举止得体,敢做敢当。


弟弟小我三岁,8岁那年,一个外地的货郎摇着“拨郎鼓”来到了我们的村庄,听到“咚咚咚咚”的声响,我马上跑出去围观,看到诱人的花米团,我口水都要流了下来,身上没钱,于是我在父亲放钱的抽屉里,偷偷地拿了两元钱。


原以为这暗行的一切无人知晓,但细心的父亲还是发现了端倪,晚上睡觉前,喝了酒的父亲把我和弟弟叫到床前,厉声责问钱的去向。看着父亲眼睛里冒着的凶光,我吓得不敢发出任何声响。见我们都默不作声,恼羞成怒的父亲于是说,既然这样,那就两个一块收拾。


随之,他扬起巴掌,就对着我的肩上打过来。不知为何,年幼的弟弟竟一下子冲到父亲面前,哭着哀求道,爸爸,是我偷偷拿去买好吃的了,和姐姐无关……气急败坏的父亲,把满腹的怒火发泄在弟弟身上。


那是我见过弟弟唯一的一次挨打。事实上,生活中的父亲并不是那样缺少理智,也很少指责我们,只是,他特别憎恨偷偷摸摸的行为。


夜里,累了一天的父亲发出了轻微的鼾声,而我却在被窝里忐忑不安,我很担心弟弟反悔再告我的状。而他在床那头不断地呻吟着,母亲不停地安慰,他始终一言未发。


时隔多年,我始终自责当时的懦弱,竟让比我还小的弟弟背负罪责,他当时果敢的样子,像一张无法被涂抹的画面,在我心里隐藏。



我是家中的老大,按照常规,应该是我呵护弟弟,但事实却是相反,村里一起玩的小伙伴,如果有谁对我出言不逊,或是欺负我了,弟弟就会冲在前面来保护我。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他总是让着我。因此,日久天长,我也心安理得了享受着弟弟的庇护。


弟弟体育比较好,尤其是长跑,在全县比赛时,多次进入前三名,高二分科时,为了报考体育,他选择了理科。而那年,我在徐州师范学院即将毕业,虽然学费不高,但对家里而言,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弟弟每天训练,这么大的运动量,常常需要一些营养来维持。尽管如此,弟弟始终没有叫苦,每周仅仅从父母那里拿两三块钱的伙食费(粮食自带)。


毕业后,我定向分配到家乡的小镇任教,弟弟考入了淮海工学院,为了能够让弟弟顺利求学,我从单位预支2000元给他当学费,自己每月只领200元当生活费,纵然这样,父母以他为傲,我也一度以他为荣。


故事:当年为我挡父亲巴掌的弟弟,如今成了一个“油腻中年”


弟弟毕业时,我已经结婚了,爱人是乡镇里的一名小领导,那时在镇上买了套房子,生活没什么压力。


弟弟在县里一所中学做体育老师,当时工资每月才450元,工作的第二年,他找了一个对象,是纱厂的一名女工,女孩高中文化。我想劝弟弟再试着谈个有文凭且工作稳定的女孩,但急于做爷爷奶奶的父母,直接打断我的说话,能找个有工作的就不错了。


弟弟结婚时,家里的开支基本都是我支付的,他在县里买房的首付款也是我借给他的,包括后来纱厂倒闭,他媳妇的工作,也是我老公给帮忙重新安排的。


只是,这样的施与受,并没有让我们姐弟之间愈发亲近,相反,有些东西正在我们之间慢慢失去。


有时,周日我也会带着父母去弟弟那里,每次看到他,他几乎没有适闲的时候,要不就是打扫卫生,要不就是到市场买菜,要不就是带着儿子去学琴,看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没好气的对弟弟说:“父母轻易不来一趟,来了你就这个样子?”而弟弟则一脸无奈地说:“她在加班,家里的事总得有人做吧!”


我原以为见到弟弟,我们一家人坐在那里,会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但,岁月的更迭,我心理预期的温暖,总是难以企及。我和弟弟,再也不像儿时那样,为了一件小事,而兴奋的聊上几个小时了。


我努力地试着用记忆来修补我们之间的疏离。记得弟弟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年的夏天晚上,我们俩睡在东屋的阳台上,彼此谈各自的理想,弟弟说,将来长大了,他想在镇上开一家服装店,赚很多很多的钱,给我买一辆女式单车,然后再给妹妹买一个漂亮的裙子。


我们为此憧憬着,也努力着。当我问起弟弟是否还记得童年这温暖的一幕时,他竟然冷着脸说:“不会吧,我怎么没啥印象?”


而他一旦停下来,则是言无不尽,连我和父母插嘴的机会都没有。他诉说同事之间的尔虞我诈,抱怨收入和付出不等价,抱怨妻子常常加班加点不顾及家里,责怪岳父岳母的自私冷酷,说哪里的菜价便宜多少多少……


听着弟弟喋喋不休,我忽然觉得眼前的弟弟,变得如此让我陌生。这还是我那个仗义、耿直、帅气、无畏、有担当的弟弟吗?


故事:当年为我挡父亲巴掌的弟弟,如今成了一个“油腻中年”


生活,令他变得如此粗糙,让我既无法与他亲近,也不可控地在心里轻视他,并悲哀地任由我们姐弟俩在时光中,无奈的陌生。



妹妹婚事定下来之后,我私下里给了她一万元。当年,成绩优异的妹妹,也可以像我们一样,读书上大学,但鉴于家条件的限制,懂事的妹妹提前下学,帮父母在农村干活。为此,我总觉得欠妹妹很多很多。


如今妹妹就要结婚了,我打心里为他祝福,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她一些,也是我分内的事情。


可谁知,母亲竟把这件事告诉了弟弟。妹妹结婚的头一天,弟弟给我打来了电话,语气十分不友好,他直呼我的名字,并大声责问:“你有钱,我不羡慕,但你这样给妹妹钱,我坚决反对,你这样做,我这做哥哥的,脸往哪里搁?你这不是间接地打我脸吗?”


那一刻,我简直气晕了,我直接回复了他四个字——不可理喻。


我们的矛盾,也由此真正开始。不久,弟弟赌气直接让弟媳辞掉了我老公介绍的那份工作。


辞职后的弟媳,先后换了几份工作,在私企里做过仓管员,在商场里卖过服装,也和人合伙开过小饭馆,但都好景不长。


后来,弟媳接触了直销。一年后,弟弟在工作之余,也开始从事这块,直销成了他们家的事业。


不知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打算和我“恩断义绝”的弟弟,忽然主动联系了我。甚至有几次,邀约我去他家里去坐坐。

作为姐姐,我没有那么小气,毕竟他是我唯一的弟弟,也是我至亲的亲人。去了弟弟家之后,他们夫妻俩对我百般殷勤。但他们所有的话题,无一例外的都和自己所经营的直销产品相关。

我是一个注重感情的人,可以想象,我家用的牙膏、肥皂、清洗剂、沐浴露等等生活用品便全换成了,弟弟的直销产品,但还远不止这些,在她巧舌如簧的说服下,我一时抹不开情面,又接二连三买了弟弟推荐的化妆品和保健品……

脾气很好的老公看到后,很不耐烦,指着书房里一堆堆的产品,生气地问我:“咱家是不是要开化妆品店了?”

有一次,我和单位的小姐妹去三亚旅游,期间,弟弟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我接了弟弟的电话。正如我所料,我又接受了他一次没完没了的洗脑。说实话,我害怕接他的原因,不仅仅是花钱买他的产品,而是他没完没了缺失了人情味的宣传和鼓噪,让我如坐针毡,如同受刑般痛苦……


如今42岁的弟弟,由高三时的128斤,成了180斤,活脱脱成了一个“油腻中年”,做了这么多年的体育教师,我也不知道他自己在怎样教学生如何锻炼,如何保养身体?


他们夫妻还是老样子,无论和哪个亲戚见面,都是谈他们的直销“事业”,谈他们的健康理念,通常大家都是嗤之一笑,并没有按着他们的思路回应。


偶尔,我还会买弟弟的产品,我们那点可怜的亲情,也许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维系着。


故事:当年为我挡父亲巴掌的弟弟,如今成了一个“油腻中年”


有时,我不禁问:是谁让弟弟蜕变成如今的样子?变得如此世故,变得如此现实,变得如此不通情理,变得如此唯利是图,变得……


这样的疑问,荡漾在我的心头时,叹息就会淹没了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