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公司毫無發展潛能,疫情期間是否要辭職?

Beth說


如果一個公司毫無發展潛能,疫情期間是否要辭職。

☞我根據以下兩種行為方向,來簡單表述下我的想法:

1、果斷辭職:公司無發展潛能,果斷要辭職。因為公司沒有前景,意味著利潤將會降低,利潤降低而人力成本不變,勢必會導致裁員、降薪甚至辭退等風險,此時則一定需要辭職了。目前國內疫情趨於穩定了,大多公司已經開工了,招聘市場逐漸開放,辭職後方便更快的找其他工作,把握時機跳槽。

2、暫不辭職:結合當下疫情,某些行業市場仍不穩定,而且你對原公司感情深厚[笑哭],可以先做簡歷,覆盤自己過往經驗,先在職投投簡歷,面試一下,初探市場行情,如果有其他公司平臺好,薪資合適的,可以立刻辭職。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樓主有所參考哦,歡迎評論留言,交流看法哦[馬思純的微笑]




今天刷朋友圈看到一個人發的,資深經濟學家2020年寄語 : 1、儲備現金,糧食。 2、別辭職,別創業,別投資。 3、迴歸基礎性消費,別大手大腳。 4、鍛鍊身體,別得病。 5、別被高返利忽悠。 6、控制情緒,特別是親友之間。 7、少去人多的地方。 8、別買房,遠離股市。 9、回家做飯,減少在外用餐。 10、好好睡覺

雖然有點像段子,但是不得不說提醒了我們現在的經濟形勢

如果你現在已經找好下家,那麼就可以果斷辭職,否則現在還是忍耐一下吧,到處都開始裁員了,你如果現在辭職大概率找不到工作。

考慮一下辭職的成本,你辭職以後的房貸車貸,還有找不到工作幾個月的生活費。

一切都是雙向選擇的,你現在的公司是你選擇的,你要是能去更好的公司你會來這嗎?公司也想要有好的員工,若是公司能有更好的員工,肯定也會要更好的。就像人人都想去清華北大,難道人人都能去嗎?好的大學就要好的人才,你是人才就能去好大學。

所以在一個沒有發展潛力的公司都做不好,難道去更好的地方就做好了嗎?關鍵是有什麼資本證明自己。

董明珠的丈夫在兒子2歲時病逝,為了生計她來到了格力,當時格力被稱作“海利”,是一家投產不久、年產能約2萬臺的國營空調廠,沒有核心技術,只能做空調組裝。 兩年後她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佔整個公司的1/8。隨後,被調往幾乎沒有一絲市場裂縫的南京,並簽下了一張200萬元的空調單子,一年內,個人銷售額上躥至3650萬元。 1994 年底,在格力電器最困難的時候,董明珠接過了經營部長一職,經歷了很多改革。一年之後,銷售收入增長了7 倍,達到28 億。 1994年,格力內部卻出現了一次嚴重危機,部分骨幹業務員突然“集體辭職”,董明珠經受住了誘惑,堅持留在格力,被全票推選為公司經營部部長。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格力連續10年空調產銷量、銷售收入、市場佔有率均居全國首位

格力骨幹辭職的時候肯定也是以為這個公司沒有潛力了,但是危機才能創造機會。有能力的人不會怪環境不好,而是對自己有標準有要求,挖掘自己的潛力和能量。


k咯吱


應當辭職。但需要大致考慮兩點後再做決斷。

第一,辭職的成本。疫情下求職難是普遍現象,需要考慮有沒有找好下家,或者辭職後有沒有能維持現有生活水平的經濟基礎(一般應當有相當於三個月工資的存款是比較穩妥的)。另外,當初柴簽訂的合同有沒有阻礙辭職的附加條款,以及家人的支持等。

第二,自己判斷是否沒錯。公司福利待遇薪資和城市一般水平對比,工作強度,公司氛圍、人際關係,領導上司,自己能否得到重用等。總而言之,這份工作是否配得上你。

這些考慮完如果覺得猶豫,那要慎重,思考自己猶豫的點是什麼,它是否重要。比如你很捨不得某某領導或同事,那這個理由很弱。如果是待遇你覺得ok,或者裸辭後沒錢,那不建議衝動。但是哪個重要看你自己想法。

而如果考慮完還是想辭職,那趁早行動,好的時光不能總浪費在平庸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