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躍三娘灣:帶你觀賞地球上最後一群年輕健康的中華白海豚(3)

豚躍三娘灣:帶你觀賞地球上最後一群年輕健康的中華白海豚(3)

吳世林 / 文


我一定要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把地球上最後一群年輕健康的中華白海豚保護下來。欽州灣、北部灣的經濟發展和自然保護一定要取得雙贏。這就是我最終的目標。

——潘文石


豚躍三娘灣:帶你觀賞地球上最後一群年輕健康的中華白海豚(3)

三娘灣白海豚 謝勇雲攝

第二章 探 究

1.石頭的傳說

不戀天堂戀三娘,一個關於三娘灣的美麗傳說。

話說遠古的時候,這個美麗的海灣還不叫三娘灣。雖然這裡一彎又一彎的沙灘金黃透亮,綿長如一條腰帶,樹木翠綠滿山,滿坡的野花飄香引來蜂蝶飛舞,海里魚蝦成群,海碧天藍,景色宜人,物產豐富,不足的是,人煙稀少,只有蘇、楊、李姓三個男青年。他們共同生活在一條漁船上,共用一網,同住一艙,情同手足。三個年輕人非常勤勞,每天天沒亮就出海打魚,所到之處歌聲歡笑聲不斷,直到天黑才收網休息,每天都會滿載而歸。他們就這樣過著平靜而快樂的生活。

這平靜的生活,被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給打破了。那天上午,有三個仙女飛落凡間。她們飛啊飛,終於被這個海灣的美景吸引住了,決定留在這個美麗安詳的地方。她們每天都同三個男青年一起出海打魚,一起收網做飯。日久生情,漸漸地,他們相愛了,山盟海誓,結為三對夫妻。玉帝得知,一開始並不同意他們在一起,但經不住仙女們的苦苦哀求,也被他們的愛情所感動,就應允三個仙女在人間住三年,三年後必須返回天庭,否則就會懲罰他們。六個年輕人答應了玉帝,從此過起恩愛的小日子。


豚躍三娘灣:帶你觀賞地球上最後一群年輕健康的中華白海豚(3)

三娘船,夫妻船 吳世林攝

六個人同住一條船,生活很不方便,於是,他們就在海邊建起了房子。每天早上,丈夫出海打魚,妻子在家織網,恩恩愛愛,生兒育女,日子過得甜甜美美。三年時光的相親相愛,三個年輕小夥子越來越不捨自己的妻子了,三個仙女更不願離開自己的丈夫和兒女,不顧玉帝的旨意,繼續留在人間。

三年後,玉帝見仙女還未回來,就派天兵天將去催促她們,但是她們拒絕返天,還把天兵天將趕走了。玉帝知道後非常生氣,決定要懲罰他們。於是,玉帝趁著三個青年出海打魚的時候,命令海龍王在海上掀起滔天巨浪。三個青年勇敢地撐著小船,但最後漁船還是被惡浪打翻了。三人不幸遇難。三位娘子看著這不尋常的風浪,知道肯定是玉帝所為。她們非常擔心,就頂著狂風惡浪,站立在岸邊等候丈夫。幾天幾夜過去了,任憑風吹浪打,她們不吃不喝不眠,天天以淚洗面,後來得知丈夫已遇難,她們更加不願意返回天庭了,就化身為三塊花崗岩石,並排站立在沙灘上。那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三婆石”,也叫“三娘石”。三娘灣之名便由此而來。也因為這個神奇的傳說和這三塊不尋常的石頭,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到三娘灣生活,漸漸就形成了一個百家姓聚居的漁村。


豚躍三娘灣:帶你觀賞地球上最後一群年輕健康的中華白海豚(3)

三娘石 吳世林攝

在三娘灣,有靈魂的石頭還有很多。天涯石、雙石、定風珠、風流石、母豬石,石狗……每一塊石頭,當地漁民都可以同你講一個神奇的傳說。

2.“自然庇護所”

話說中華白海豚,在過去是常見之物。在中國沿海,有兩個國家級的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一個在廈門,一個在珠江口,但是,隨著海洋環境的惡化,現在這兩個保護區已很難看到白海豚了。為什麼不是保護區的三娘灣,反而有這麼多海豚呢?這是潘文石首先要探究的問題。

海豚有個生活習性,它們不喜歡往水深的地方遊,超過10米深的水裡,它們一般就不會去了。那是因為,海豚喜歡生活在鹹淡水交匯的地方,沒有鹽度的內河,或鹽度過高的深水海域,都不適合它們生存。見到海豚躍起的海面,那個海域一般水深都在10米以內。也就是說,海豚只生活在淺海沿岸的地方。它們不會同鯨魚一樣從遙遠的大海彼岸暢遊過來,它們的交流、遷徙,都是在淺海進行的。


豚躍三娘灣:帶你觀賞地球上最後一群年輕健康的中華白海豚(3)

美麗的三娘灣-吳世林攝

通過走訪和查資料,潘文石掌握到了很多客觀的事實。20世紀90年代以前,三娘灣、欽州灣,包括合浦、北海、防城港海域,都是海豚的天堂,都有它們跳躍的倩影。欽州港海域、茅尾海都有,海豚甚至跟隨漁船從犀牛腳漁港,一直沿著欽江游到欽州,茅嶺江、大風江,也經常見到白海豚。而現在,那些地方都難得一見了。2004年,從三娘灣沙灘上,還可以看到海豚在海上跳躍,靠近烏雷村委的大廟墩海域最多,現在,那裡也很少見了。如今,白海豚都游到三娘灣東邊大風江口,那個叫黑水鼓的海域去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

從地理上看,三娘灣處於北海港和欽州港之間。北海、合浦自古就已經開發成為港口,欽州港近20年的建設如火如荼。有港口、有建設、有工業、有人類的活動,自然就會有汙染。這是客觀的現實。為什麼處於兩個港口之間的三娘灣海域能獨善其身,獨自成為白海豚的樂園呢?這是偶然還是必然?兩邊的汙水有可能匯流到這裡來嗎?這個海域有可能成為海豚的庇護所嗎?這些問題縈繞在潘教授心中。


豚躍三娘灣:帶你觀賞地球上最後一群年輕健康的中華白海豚(3)

中華白海豚自然庇護所地形圖

一天中午,潘教授來到位於三娘灣最東邊的沙督島實地考察。沙督名為島,但實際上是大風江河口右側的一條大沙壩。剛好是低潮,沙督島活像一條平躺在海里的長龍,露出金黃色的胴體,秋陽下,連綿起伏,若隱若現,見首不見尾。初次登島的老教授,一問同行的幾位漁民,得知這條長龍長達10多公里,寬度也不小,最窄處也有一兩公里,最寬達5公里。當地人常抱怨這條又粗又長的攔河沙壩阻礙了漁船的出入,壩內的船隻如要出航到北海去,需要繞道很遠,極不方便。但是潘教授走到這個沙壩上,卻是另外的感想。老科學家的思緒乘上了直升機,從三娘灣海域的上空俯視著這片蔚藍的大海。他驚喜地發現,東邊這片金黃色的沙壩一直伸向深海,西邊三墩公路也一直伸向深海,如三孃的兩條柔美的長臂,把來自北海港和欽州港的垃圾和汙水都擋在了三娘灣海域的兩頭。三娘灣,猶如三娘愛的臂彎。他心裡咯噔一下,終於找到了為什麼海豚喜歡在三娘灣海域特別是大風江口生活的原因了。這不正是他苦苦尋找的白海豚的自然庇護所嗎?

自然庇護所的概念,是潘教授在秦嶺研究大熊貓時首次提出來了。1988年,他發現秦嶺中段南坡海拔1350米的等高線,是“森林生態系統”與“山區農業生態系統”的分界線。山區農業開發幾乎都在此等高線之下進行,因此,他提出了在1350米等高線之上寬廣的中-高上地區是大熊貓等數十種野生動物的“自然庇護所”。

2002年以前,北部灣白海豚的活動範圍可以散佈至廉州灣、大風江口和欽州灣等較為廣泛的海域,隨著時間的推移,白海豚的活動越來越向大風江口至三娘灣海域集中,欽州灣和廉州灣的海豚則越來越少。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三娘灣海域已經成為中華白海豚的自然庇護所。

海豚自然庇護所的確定,是潘教授研究團隊的一個重大研究成果。

這一成果,是這個團隊對擁有1998平方公里區域的大風江流域的自然歷史及人類社會背景和對三娘灣海域生態系統進行長達10年科學考察的結晶。


豚躍三娘灣:帶你觀賞地球上最後一群年輕健康的中華白海豚(3)

成群的黃魚在飛(摘自《欽州的白海豚》)

北部灣中華白海豚的這個自然庇護所,東起大風江,西抵金鼓江的三墩沙,北從海岸線向南至l0米等深線,海域面積約350平方公里。潘教授認為,這一海域能成為中華白海豚的自然庇護所,至少有四個方面原因:

一是獨特的地貌屏障。這裡的自然庇護所,緣於這個海域有兩條天然的護欄。一條是三墩路,另一條就是大風江口灣外的沙督島。

二是相對穩定的溼熱氣候。北部灣地處北熱帶和亞熱帶的交界處,三娘灣-大風江口區域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

三是較少的陸源汙染。通過對影響水體健康的溶氧量、酸鹼度、重金屬含量等指數進行分析,潘文石得出的結論是:整個北部灣沉積物中重金屬含量的總體水平較低。從綜合汙染指數去分析,廉州灣為5.54,欽州灣為4.62,均屬中等偏低的汙染水平。而大風江口至三娘灣一帶為1.11,則屬輕度汙染。這就有力地解釋了為什麼白海豚喜歡在大風江口至三娘灣一帶活動了。從綜合生態風險指數去分析,如果小於150,則被認為低潛在生態風險區。目前,廉州灣為88.18,欽州灣為60.63,屬中度風險至低風險範疇。大風江口至三娘灣海域則為25.89,說明目前不存在生態風險。

四是穩定、健康、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大風江口至三娘灣海域養育著大量的生物物種,包括人類肉眼看得到的海藻、魚群、海鷗、水母、牡蠣、白海豚等,肉眼看不到的各種細菌、原生生物、水生真菌等。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如果物種越多,這個生態系統就越穩定,並且具有更高的生產能力。這就是白海豚在此長盛不衰的原因。

(下期預告:下期將告訴您三娘灣白海豚的世身之謎。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