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媒解讀|支線機場建設獲批,欽州爲何主動放棄?

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民航局批覆欽州和防城港共建機場的規劃。但欽州並沒有上馬建設支線機場,而是主動放棄。

類似的主動放棄,不僅僅體現在不修機場。欽州的捨得觀,對四川有怎樣的啟示?

8月9日至10日,川報全媒體集群“新南行記”採訪報道組從南寧抵達欽州,邊走邊看,尋找答案。

以下是原文:

川媒解讀|支線機場建設獲批,欽州為何主動放棄?

行走紀實

時間

8月9日-10日

路線

南寧-欽州

正值暑假,我們搭乘的南寧至欽州的高鐵上,舉家出行的家庭很多,距欽州市區約38公里的三娘灣就是很多人的目的地,這裡生活著200多頭中華白海豚,天氣晴朗的時候,坐船出海就能看到白海豚。

這裡也是規劃中的欽州機場所在地。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民航局批覆欽州和防城港共建機場的規劃。但欽州並沒有上馬建設支線機場,而是主動放棄。

類似的主動放棄,不僅僅體現在不修機場。這座港口城市的捨得觀,對四川有怎樣的啟示?

支線機場 輕裝上路

永福東大街,欽州市政府所在地。約好8月9日上午9點採訪,我們搭乘早上7:52南寧始發的高鐵,比預定時間提早5分鐘到達。

“南北欽防已經實現了同城化,形成一小時生活圈。”迎接我們的欽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雄昌這樣點評。

北部灣經濟區大力推進“同城化”,目前已實現交通、通信、社保、醫療、教育等互聯互通。現在又提出“一體化”,“範圍更廣、程度更深,是對土地、空間、產業、行政效能等生產要素資源的重組。”王雄昌舉例說,欽州延緩支線機場項目,就是“一體化”的微觀例證。

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修建一個支線機場,至少需要投資幾十億元。2017年欽州GDP總量剛過1300億元,同比增長8.8%,位列廣西第7位;全市財政收入約145億元。修建機場需要的資金,欽州很難拿得出。國內支線機場幾乎全部虧損,後續運營投入費用驚人。

南寧和北海早已有了機場。欽州提出的方案是,修建高鐵連接南寧吳圩機場,縮短欽州到樞紐機場的通行時間。目前,欽州到大塘已有高鐵連接,現在規劃修建大塘至吳圩30公里的高鐵,通車之後欽州到南寧吳圩機場半小時內就可直達。今年年底,吳圩至大塘的高速公路將通車,開車從欽州到南寧吳圩機場約1小時。

“太多的機場將造成資源浪費。”王雄昌坦言,欽州捨棄的是有機場之名,卻務實地獲得了輕裝上路的資本。

大而全 集裝箱碼頭做強

欽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上萬個集裝箱整潔有序地碼放著。北部灣港欽州碼頭有限公司商務發展部經理謝火明從集裝箱陣列中走出來,微笑著和我們打招呼。“以前全是堆的散煤、礦砂,從傳送帶運上船,整個碼頭都灰撲撲的。”

欽州港以前是一個小而全的港口,既做集裝箱,又做散貨。“什麼都想抓,結果啥也沒抓到”,和周圍的防城港、北海港也是同質化競爭。

川媒解讀|支線機場建設獲批,欽州為何主動放棄?

2013年,三港整合,欽州港定位為主攻集裝箱。這成為欽州港集裝箱吞吐量飆升的關鍵。近年來,欽州港集裝箱年吞吐量以每年30%的增速遞增,2014年70萬標箱,今年預計超過230萬標箱。

三舍雜而亂 得石化產業龍頭

從欽州港返回市區,經過南港大道。暮色中,欽州石化產業園區的大型裝置高聳,管道盤根錯節。

石化產業在欽州GDP佔比超過50%,欽州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欽州正以龍頭企業為引領,構建大產業新格局,“油、煤、汽”三頭並進,建設沿海石油化工產業基地,打造超千億元石化產業園。

川媒解讀|支線機場建設獲批,欽州為何主動放棄?

川媒解讀|支線機場建設獲批,欽州為何主動放棄?

△中石油夜景

裝備製造業是另一大支柱。總投資近100億元的中船欽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項目已投產。

在大力做強主幹產業的同時,欽州下決心去掉高耗能、高汙染產業,實現北部灣經濟區的產業協同發展。最近正在對35家鋼鐵和鐵合金企業進行環保整改和去產能。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有色金屬產業以南南鋁業和防城港金川有色金屬項目為龍頭,重點建設防城港有色金屬加工基地、南寧鋁精深加工產業基地等。冶金產業以防城港鋼鐵和北海誠德鎳鉻合金加工項目建設為龍頭,重點發展汽車高附加值鋼材品種。

適箱產業是欽州的另一“得”。圍繞集裝箱幹線碼頭的特點,當地積極謀劃發展適箱產業。

川媒解讀|支線機場建設獲批,欽州為何主動放棄?

王雄昌舉例說,西部一個城市生產的新能源客車空調,通過集裝箱運到東南亞。客車空調很佔地方,一個標箱最多能放8臺,運輸成本高。如果通過集裝箱將生產零部件運到港區,一個標箱可裝20臺以上空調的零部件,在港區拼裝之後再裝船,可節約大量運輸成本。

“類似的運輸成本高或者不方便運輸的產業,我們都計劃引進到港區來發展。”王雄昌說,這是欽州港將著力佈局的產業方向。

深觀察

工業規劃為白海豚而變

8月10日清晨,記者來到欽州市犀牛腳鎮的三娘灣景區。晨光如畫,綠樹金沙,十幾艘漁船靜靜停在海面。還沒走進遊客中心,幾名正往外走的遊客都難掩失望地對記者擺擺手說:“今天看不了海豚,颱風要來了。”

來欽州和中華白海豚一起逐海踏浪,是許多遊客的心願。

川媒解讀|支線機場建設獲批,欽州為何主動放棄?

中華白海豚被稱為“海上大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對生長環境十分挑剔。欽州,擁有北部灣的樞紐大港,擁有石化、裝備製造等工業,是如何做到大工業大港口與白海豚和諧共處的呢?

“看看,灰的那個是小的,白的又上來了,兩條一起遊呢。”三娘灣旅遊管理區旅遊發展局局長陳丹向記者展示了她手機裡拍到的海豚,“三娘灣的海豚能這麼健康、有活力,得益於政府當年果斷調整了原有的經濟建設佈局。” 

原來,欽州市在三娘灣一帶規劃好了要建設造船廠、發電廠等項目,預計投資300多億元。在聽取了科研團隊的保護理念和建議後,最終改變了項目選址,甚至放棄個別項目。同時,欽州還在地理上劃出了一條生命線——三墩路。

川媒解讀|支線機場建設獲批,欽州為何主動放棄?

△三娘灣

如果有機會從三娘灣乘船,以三墩路為界,往西北方向開,你會看到一派繁忙的現代工業景象,高高架起的龍門吊、成排的集裝箱、儲油罐;而東南邊的三娘灣,則依然保持了魚翔淺底、原始淺海溼地的自然面貌。

欽州市如今的工業規劃保住了白海豚的棲息地,把工業都佈局在了周邊海水較深的區域。“這麼一來,既發展了工業,也把對海豚棲息地的影響降到了最低。”長年在欽州開展中華白海豚研究與保護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潘文石說,在這件事上政府負起了責任。

隨著南向通道建設的推進,中石油、中船等大批重大產業項目在欽州動工落地。“來欽州落戶的企業,都會被政府告知提高環保等級,這是底線。”欽州市委常委、保稅港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雄昌說,“‘讓大工業與白海豚同在’一直是欽州的一大發展理念。”

保護的成果已開始顯現。北京大學欽州灣中華白海豚研究基地的監測數據顯示,欽州三娘灣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多,數量從2004年的96頭增加到2017年的215-220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