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苦乐:读书是一种信仰


读书苦乐:读书是一种信仰


一,

读书苦乐。


专家学者如是,学生考试升学,更是如此。


从八股文开始,就得苦读。

如今自然如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君不见,某名校高三毕业女生,作业试题本等身。那都是苦读的明证。

二,


从小读书,凭的是一股子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劲。

遇到难题,非解决问题不可。老师布置的作为,非完成决不睡觉。

中学以后,接触文学刊物,性情所致,相近迷恋。

进而发奋努力,以此为理想,如追逐繁星的孩子,几十年如一日奔跑在读书写作的道路上。

对于应试升学,经历几番挣扎,也算学有所成。

只是,对于读书写作,痴心不改,迷恋依旧。仍在努力的路上。

读书苦乐:读书是一种信仰


三,


读书如串门,这个比方打的好。

第一,性相近的邻居家串门。可以谈到一起去。

第二是可近可远,本省的,外省的,中国的,外国的。第三是可古可今。传统文化可以,当代文学更可以。

第四来去自由,不要预约,不用告别。

第五可听真言,也可听虚话。听多了,自可对比鉴别,识得不同人的内心和面目。

第六也可学点人情世故,应对技巧。更重要的是知识。


谈话投机,可以彻夜长谈,可以废寝忘食,可以乐而忘忧,可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以相见恨晚……


如果是话不投机半句多,那就可以不辞而别,另寻新欢,另寻谈资。还不会得罪人,还不用有心里负担,不会有负罪感。


遇到模棱两可的意见,可以求证他人,找个证人对质一下。印证他们,谁说的更有道理。

四,


书的种类很多,除了考试升学的教科书,还真的没有什么书籍,是有人逼着我们读的。


如同开放市场的琳琅满目的商品,高低档次,真假粗劣,都得自己根据需要,根据自己的判别,去选购。


书籍质量也有高低之分,也有真假之辨,也有精良粗劣。


有的书,言简意赅。有的书,琐琐碎碎,无微不至。有的书,立论高远,旁征博引。有的书,空洞无物,故作豪论。有的书,以理见长。有的书,以情动人。

读书苦乐:读书是一种信仰


五,


书,可以一本一本读,也可以几本同时读。


夏丏尊说,买书不可以不多,用书不可以不博。还说,并不是每本书都要读完,有的书读个目录,了解大概即可。还说,书籍就是工具,要为我所用。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服者有益于身体,不善服者伤身也。


古人还把书籍当做美容化妆品和兰芝香茶,说“三日不读书,变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书籍种类繁多,传统分类有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当代有小说散文诗歌戏曲戏剧等等。


心的旅行,书的旅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知古知今,还可以知道未来。

六,


读书的理由在哪里?大概有几个方面,


第一应该是周国平说的,从阅读中发现自己,自己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自己想说的话。


第二对现实不满意,遇到了问题,希望从阅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生活遇到问题,阅读曾国藩,从古籍中寻找答案。

却找了一条不是进取而是退缩的路子。退到了悬崖边上。只能另起炉灶,拆迁重来。

最后,还是在一本当代的书里,找到了答案。从此,解决了心头的难题,真正走向顺当的道路。


第三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阅读写作,追求真理,著书立说。如杨绛如钱钟书,一生埋在书堆里。享受读书之乐。


第四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语,也是读书的理由,而且是大部分人读书的理由。只是不是我辈的读书理由。

读书苦乐:读书是一种信仰


七,


读书如交友,需要缘分的。

读书,也需要努力。

真正理性阅读,从阅读《红楼梦》开始,推而广之,到阅读其他书籍的阅读。


真正享受阅读和写作的乐趣。


读书之乐,是个精神愉悦,是个心里之乐,是个精神的旅行。


享受 ,有个精神享受,还有物质享受。

单纯的追求享受,是背离阅读的初衷与目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