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三年級,每天按照我定的計劃學習,以後高年級了會自學嗎?該怎麼做?

阿甘71821116


首先對您的責任擔當點贊,您是為很用心的家長!

計劃是良好學習的基礎,自學特別是自主學習的培養還需要更深層次的長期訓練和專業指導!

小學學習大致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3年級,這個階段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就學科的難易程度而言,相對簡單,沒有太多的學業成績考核。第二個階段4-6年級,這個階段學生無論心智,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極高,當然學科的難度,學業成績的考核壓力都陡然增加。這個時候往往學生會形成第一次分流;學習習慣好的,自律性好的,特別是時間管理好的,獨立性強,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逐漸形成優勢,甚至快速領跑。相信您的高年級不僅僅停留在小學,甚至初中,高中階段,希望在更高的階段自主學習能力更顯優勢。

     您提到制定計劃,按照您的計劃學習,這個計劃很重要。計劃內容是什麼?如何實施?時間怎麼安排?是否適合小孩子?學習效果是否有考核評價?是否有獎罰措施?老師教還是自己學?怎麼自學?自學效果怎麼考核?自主學習在這個計劃中佔有多大比重?。。。。。

顯然,計劃學習是培養自律性,時間管理非常好的辦法,長期堅持下去,至少對學生習慣的養成,素養的形成有著巨大幫助。

計劃和自學是兩個問題。計劃是自學的基礎,當然自學更需要的是學生具有巨大的勇氣,敢於挑戰未知的領域、困難甚至挫折。跟著老師節奏學習,往往難度不大,挑戰不高,容易實現。自主學習,特別在高年級,學科多難度大,面對的困難、壓力可想而知!我的建議是鼓勵小孩子試錯,獨立走出第一步很重要,鼓勵他們自主學習,超前學習,由低年級易開始培養,逐漸建立勇氣,自信,形成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的方法!

上文提到3年級課程還比較簡單,小孩子完全可以自學,特別是語文,英語這些學科,偏重基礎和大量的課外閱讀,多讀,多說,多寫有益。但是讀什麼,怎麼讀?讀了有什麼收穫?這些都需要家長給予大的幫助。書的選擇要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儘可能涉獵廣泛,便於開闊小孩視野,挖掘潛能,培養興趣。就閱讀能力培養而言,是字詞句的基本閱讀,是文章段落內容的檢視閱讀,是文章內容結構的總體把握的分析閱讀,還是針對某一主題,多本書一同閱讀,對某一觀點分析總結形成自己觀點的主題閱讀;讀後是否有完整的讀書報告或者讀書筆記、讀書日記,是否對閱讀的內容利用思維導圖,形成知識樹,形成結構圖,便於系統掌握,是否對作者的寫作目的,寫作手法有了清晰的認識,是否對自我觸動,形成自我的思想,感悟?是否對未來的寫作有幫助?顯然形成系統專業的閱讀非常重要,而且不同階段,認知力不斷提升,要求也會不斷提高!這些顯然需要專業的老師給與專業的引導,形成專業的閱讀能力和自我評價體系!

本人對國內外自主學習有過深入的研究和實踐,自己的小孩子一直是自主學習的受益者。通過自主學習,不僅僅建立了自信,培養了獨立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多次跳級,成績顯著,甚至在國內的語言環境下,自主學習培養出完全與英美母語國家小孩子一樣的英語思維習慣,英語成為地道的母語,聽說讀寫自由交流,達到甚至超過了國外同齡小朋友水平,改變了必須在母語國家才能學好母語的固有框架!這得益於遵循小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結合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與學科特點相結合,動態隨時調整,專業引導長期堅持的結果!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相信邁出了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一步,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結合孩子的性格,身心發展規律,在專業老師的的引導下,通過專業的訓練,自學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能力會逐步提高,在未來求學路上會越走越穩,越走越快!


傑睿老師


高概率會的,但是如果你想加快點的話,那麼接下來你可以做一些這樣的嘗試:

1、不要在臺歷上“做計劃”;

2、把學習計劃做成一張單獨的《學習計劃表》;

3、學習計劃中的每一項內容希望你能夠給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要安排(畢竟現在都是你自己安排這些內容的),讓孩子清楚他做這些任務的好處是什麼,以及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還有就是打成這樣的目標又是為了什麼;

4、計劃表儘量寫上時間節點,即從幾點到幾點做什麼這種;

5、具體的計劃安排我期待你能夠給我留言我可以幫你分析一下並且給你一些建議(如果需要的話)。

上圖是我跟我兒子從一年級開始做的學習計劃中的一小部分(應該是到4年級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在你的悉心培養下能夠喜歡上閱讀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愛閱讀的孩子未來都差不了!

所以這個好習慣一定要堅持下去。

因為只是看你在陳述你們都做了什麼和孩子的成績表現,而問題問的又是關於孩子“自學”。

就你的描述(關於自學三下部分)我個人認為孩子應該是具有了初步的自學能力了!

但是我需要知道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完成的——是他獨自看完書然後做練習嗎?而他在看書的過程中是如何看的,比如是草草看完還是說幾乎就像是在上學上課一樣在書上圈圈花花甚至是查閱工具書等等。

又或者是孩子總是會問你這個是什麼、那個讀什麼等等?

如果是前者就非常好了。

這說明孩子其實已經初步具備了知道該如何學的能力,接下來我個人認為需要給孩子提高點難度——找一些難度稍微大一些的教輔或者說拓展性較強的教輔讓孩子進行拓展學習。

這點我認為還是比較重要的,尤其是當孩子感覺到自己並未做什麼太用功的事情然後就能夠在試卷上得高分,我比較擔心孩子會錯誤的判斷自己的能力。

所以讓孩子基礎一些難度更高一些的練習還是有幫助的,畢竟孩子本身也是有這個基礎作保障的。

自學是一種能力不假,但是自學如果真的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前提是需要孩子在學習的態度上是積極的——即孩子願意學、願意努力學。尤其是當他遇到“挫折”——例如一些題目太難自己一時搞不定的時候,如果他能夠做到不輕易放棄,那麼這才能夠確保未來他的自學質量。

畢竟,我們需要的並不僅僅只是“自學能力”,更多的我們其實是需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這兩者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更側重行為,而後者往往是思想和行為的結合。

就我的經驗來看,只要題主不是那種事無鉅細都替孩子安排的家長,那麼您的孩子未來是完全可以做到你期待的那個樣子的!

非常棒!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從你的描述來看,你是一位非常重視孩子教育和培養的家長,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家長,從小就幫助孩子培養了許多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這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受益匪淺。

你的描述中有幾點我印象比較深刻,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從小就總是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這是一個 非常棒的做法,在家庭教育中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讀書對孩子的重要性,然而很多的家長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的時候已經晚了,導致花費了很大的精力效果也不理想,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慢慢去滲透,從給孩子讀書讓孩子聽,再到孩子自己主動去聽書,再到後來喜歡上讀書,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過程,如果能在孩子讀書的過程中能讓孩子去做一些讀書筆記,並且能抽點時間讓孩子給你講述讀書的內容,這樣會更好。


讀書可以培養一個孩子的耐心,提升一個學生的注意力,拓展知識面,能在學習上保持比較高的專注度,人的注意總是會有載體的,不放在這方面就會放在別的事情上面,能引導孩子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讀書上,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做法。


在孩子上學的過程中注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這點也非常重要,大部分的學生都難以早起,但在家長的要求下,孩子做到了,早起來晨讀可以讓孩子收穫更多,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並堅持下去,孩子將會越來越優秀。


在學習中注重規劃和安排,這又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家長棒孩子做好規劃把每天孩子需要學的內容寫在臺歷上,孩子幹完一樣勾掉一樣,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在規劃每天的學習任何和計劃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慢慢培養孩子自己獨立安排和規劃的能力,這種能力在上了中學之後慢慢就會凸顯出其價值。


在數學的學習中很多的學生都會因為馬虎犯一些低級的錯誤,這讓很多的幾張很頭疼,尤其是數學中的計算題,針對這個問題也沒有什麼靈丹妙藥,一方面需要讓孩子在心理上重視運算,認真地對待每一道題目;另一方面需要多去進行一些練習,提升運算的熟練度,熟練度上去了,做題的準確率和速度也會提升。


在假期期間自學了三年下的數學語文,每天做一頁新知識的練習冊,三年級的學生能做到這點就非常的不容易了,說明孩子在學習發麵有很強的積極主動性,自學能力比較強,當然了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需要把握好節奏,告誡孩子即便是自學了下冊的內容,還是要注意聽課,一方面是培養學習態度,認真對待每件事情;另一方面,畢竟孩子還小,在自學的過程中對某些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還不到位,還是需要去聽課,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


談到孩子用手機很多家長都是比較頭疼的,但在這個假期要上網課也沒辦法,從家長的描述來看,孩子對手機的使用還是非常合理的,看的都是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對自身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都是有幫助的,希望家長能繼續引導孩子好好利用手機,很多的孩子都是因為手機耽誤了學習。


孩子目前的培養非常優秀,也養成了很多比較好的學習行為和習慣,這是非常出錯的,如果能繼續保持下去,相信孩子會一直優秀下去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很多的習慣和行為都是在家長的指導和監督下進行和完成的,最好能在之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孩子也能參與到計劃的制定中,讓孩子能在學習和生活中逐漸能體會到這些好的行為習慣的是有價值和意義的,自己也願意去堅持,只有孩子在內心深處接受了一件事情,體會到做這些事情給自己帶來的了成績感和快樂才會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在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家長的引導和監督,但也要逐漸培養孩子獨立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要逐步脫離包辦孩子所有事情的的做法,畢竟孩子在一直成長,也不可能一直會會家長的建議言聽計從。在孩子的學習的過程中,多去跟孩子做一些溝通,多去聽聽孩子的想法,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胡老師數學教育


現在很多時候,每個人都被一些網絡媒體洗腦了,他們認為碎片化學習可以讓知識豐富。

其實碎片化學習只是讓自己感覺到知識豐富了,沒有達到真正的目的。

同時完成別人的任務,也不能夠完成自學能力的培養。

作為老師每個人都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難,很多孩子他能夠完成家長提出的任務,也能夠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但實際上如果自己給自己佈置一個作業,佈置一個任務,就非常的難,他必須能夠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才可以。

如果家長從小學三年級利用自己的方式給孩子佈置作業,我們暫且假設家長能夠堅持到很長很長的時間,甚至能夠讓孩子形成主動尋求家長要求作業的狀態。

但是孩子的自學能力絕對不可能有。

其實讓孩子形成自己的能力,最關鍵的還是給予一種方法,給予一個大的目標。給予事無鉅細的指導,不會讓孩子形成自己學習的方法。

還有一個就是關於角色扮演的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角色就是家長,他不是老師,他不是學習方法和方案的提供者。

因此問題從頭到尾的描述只是站在了一個假設的前提下。


義誠老師


孩子的學習,不是靠父母的計劃來實現的!靠他們的計劃,孩子都可以讀博士後啦!希望孩子學習,孩子有學習的願望,這與孩子的家庭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比較複雜!簡單說幾點吧,首先,父母得為人正派,是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人,這樣的狀態,會感染孩子學習的態度!父母每天不是打麻將,就是吸毒,酗酒耍酒瘋,扯犢子,沒事就像傻子似的去KTV,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學習好才叫怪,即便是考上大學,也是廢物,因為家教從小就不咋地!其次,父母的文化學識很重要,(我不是說沒受過多少教育的父母就培養不出大學生),父母的文化層次越高,孩子越容易成功,因為他們有成功的經驗,知道怎麼學習,知道怎麼培養孩子,至少走自己的路沒問題吧!(當然也有失敗者,但是比例不大,這是有科學調查根據的)第三,與家庭收入也有一定的關係,優秀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是靠錢砸出來的,硬生生花錢培養出來的!不捨得花錢,真不行啊!(也有例外,絕對少數)原因很多,不一一歷數了。歡迎評論




老張講英語


你好,你給你兒子制定學習計劃是好事,就是要從小培養他的自學能力和自覺性,讓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以後上高年級有很大幫助。所以你現在要引導他快樂學習,剛開始可以按照你的學習計劃走,但是要看有沒有實際效果,或者觀察你兒子是否真的願意按你的計劃走,如果他不情願學習,只是被動按你的計劃走,那麼他學習起來就不快樂,你要講道理給他聽,要告訴他學習的真正目的,讓他真的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是為自己而學,從而真的對學習感興趣,久而久之,讓他有思想覺悟,是發自內心去主動學習,等他上初中或更高的年級,就要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有自己學習的能力。


玲妹妹愛英語


兒子三年級,每天按我訂的計劃學習,以後高年級了會自學嗎?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想你應該是兒子的媽媽吧,看到你對兒子的描述,我很欣慰,非常讚賞你的付出和努力。我認為:

你擔心的問題不會發生。

兒子己經對學習有了強烈的願望。

兒子從滿月起,你就給他讀書。這點大的孩子就能安靜地傾聽你讀書了,說明兒子天性對學習就有濃厚的興趣,

而且在你的不斷付出下,他非常樂意聽你讀書,就是把興趣上升為樂趣。當你咽喉不適,無法讀書的時候,幼小的兒子能較長時間聽靜聽手機音頻,說明兒子對聽書的習慣已經養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習慣決定未來。你兒子從二年級開始自主讀書的,七八歲的孩子能一口氣讀完幾萬字自已喜歡的書,且不看完不睡覺,能堅持500多天每晚背誦一首古詩,說明

兒子不僅喜歡讀書,而且對讀書已有了強烈願望,已經形成了讀書學習的良好習慣。

兒子的自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正在形成。

原來不愛起早的兒子,能自已跟你商量以後每天6:30起床讀書,而且能說到做到,沒有一定的自律能力是無法做到的。一定是三年級作業多了,晚上沒時間讀書,才想出的辦法,恭喜你,兒子已經有了

發現問題,能決問題能力。

你把兒子每天要學的內容逐條寫在臺歷上,他能學完一樣勾一勾一樣,這個假期他自學了三下語數,每天做一頁新課練習冊,期中測試卷做了98分,僅因為馬虎丟掉2分。網課也能自覺認真看視頻,說明兒子自學能力也已形成。

你的正確引導為兒子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因為你的付出,才有這麼懂事的兒子。你的做法非常高明,兒子小時候不明事理,你用智慧和耐心讓兒子在潛移默化中愛上讀書,愛上學習。正因為有這樣的基礎,兒子才會有了各種能力,特別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但是為了兒子更優秀,不致於成為“媽寶"。我有幾點建議。

1,可以慢慢放手讓兒子自主規劃每天特別是週末計劃。2,跟兒子商量如何才能不"馬虎",讓他自已解決,相信他一定能行。


風景一這邊獨好


孩子按照計劃學習,這是沒錯的。但是家長不要替代孩子制定計劃,這樣無法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長此以往,孩子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只會等著家長安排。有一天離開家長這個“柺杖”,就會不知所措,甚至放任自流,成績一落千丈。

正確的做法是:

一、首先家長要學會放手。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爹好漢,兒慫包”,“勤快父母養出懶孩子”,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越是能幹的家長,越想包辦孩子的事情,覺得孩子什麼都做不好,不如自己做。可是,你剝奪了孩子實踐的權利,他不去嘗試怎麼能做好?

二、家長和孩子共同協商。家長和孩子一起把要做的事列出來,共同商量每件事完成需要多長時間,在什麼時間做更合適,這裡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因為尊重他的意見,他才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因為執行人是孩子,只有他認可的計劃,才找不出不執行的藉口和理由。

三、確保計劃的可行性。經常看到很多孩子心血來潮,制定了計劃,寫的很清晰很工整,貼在桌前欣賞,卻並沒有執行。當然一方面是因為缺少自制力和恆心,另一方面就是計劃制定不切實際,根本完成不了。所以為了確保計劃的可行性,更嚴謹的做法是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近一週以來每天要做的事,每一項分別花了多少時間,記錄下來,估算出一個平均時長寫在計劃裡。比如,早晨穿衣洗漱,這一週最快用了15分鐘,最磨蹭的時候用了25分鐘,那麼我們制定計劃,“洗漱”一項可以寫20分鐘。

四、明確獎懲規則。按計劃完成的好,可給予獎勵。很多家長喜歡物質獎勵,這是簡單粗暴的做法,我個人建議慎用。用孩子喜歡做的事情做為獎勵,會使他的興趣更加深厚。如果沒按計劃完成,就免去他最喜歡的活動。還可以採取積分制,進行加分或減分。相信家長們的智慧,會有更多好點子。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陪伴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年級家長應該開始放手,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張老師說教育


我的兒子今年上六年級了,回憶他三年級的時候,我沒有給他制定什麼計劃,制定學習計劃這件事情也是從中高年級時候開始的。剛開始那也是我幫他制定學習計劃。每次他也是按照完成計劃的情況,勾選打卡。

看了你孩子的情況我覺得你的孩子是一個很愛學習,愛讀書的好孩子。而且你的孩子我感覺非常的自律。那麼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和良好的開端嗎?至於你的擔心,我個人覺得你是過度憂慮了,完全沒有這個必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以及接觸學校老師同學,他會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是什麼?從而自己會制定學習計劃,你也可以從現在起一點點建議他自己來做學習計劃呀。孩子肯定會按照你以前制定計劃的方式來給自己制定計劃,不過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過兩天你可以再建議他把自己的想法加進去,慢慢的過度,切記不要心急。

從你對孩子的描述上看,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就能每天早起去做題,然後堅持下去!還曾經堅持背了500天的古詩,你在培養孩子學習上很用心,同時你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一定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可謂是一位合格的家長。那麼還有一點小建議給到你,在陪伴的路上,家長要適當懂得放手,有些事情建議孩子親自去嘗試親自去做,不能完全由家長代勞。家長的出發點,那是幫孩子建立一個學習的好習慣,讓他擁有堅持學習的好品質。但是該放手的時候要放手,他不能什麼都聽你的建議,他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因為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總有一天他會離開我們的,他會一點一點步入社會。我覺得這也是你擔心的問題吧,我們當家長的有的時候對孩子呵護的度總是掌握不好。我也是如此,有時對孩子總是不放心,但最終發現孩子自己能解決問題的。不過也沒關係,我們現在意識到了,也不晚,可以一點一點地培養孩子自己去做事、自己制定計劃、自己去解決困難、自己去實踐……只有他自己發現的才能形成真正的屬於自己的好習慣。





鄉村教師杜杜


從你的描述來看。你兒子是一個自律,刻苦且成績好的別人家的小孩。三年級的孩子差不多十歲,是人一生性格的形成期,他的好習慣導致了他學習好,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一個好媽媽。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你大可不必擔心孩子到了高年級不會自學,因為好習慣一旦形成,只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對於孩子的成長,不用過分的操心。他有他自己的發展規律,作為父母學會正確的引導才是最關鍵的。不用患得患失,也不要揠苗助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