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被大面積撤銷,聽聽廣東外貿商怎樣說

“往年這個時候歐洲的訂單已經排滿了,現在卻要全部取消。”廣東某外貿服裝供應商毛絨哥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現在這個情況,即使沒有取消的訂單也不敢繼續做了。

一般來說,3月是外貿的“黃金月”,是外貿訂單量最多的一個月份。但是今年有些特殊。全球疫情陰霾下,外貿“黃金月”被迫按下暫停鍵,何時重啟不得而知。

外貿服裝供應商、布料商、汽配貿易商……這些靠外單生存的人們,都要在訂單銳減的困境中找尋出路,他們能一起撐過這個夏天嗎?

1、外單取消,原料和庫存卻無法“取消”

毛絨哥從事服裝行業已經14年了,之前在廣州開檔口進行服裝買賣。2016年的時候,他在東莞市虎門鎮開設了自己的服裝工廠。

訂單被大面積撤銷,聽聽廣東外貿商怎樣說

毛絨哥工廠的裁剪區內堆積著成批布料

“3月復工以來,被取消的國外訂單佔到9成,現在手上還有來自智利公司的訂單,已經停了,不敢做。開工就要錢,萬一客戶不要貨,就砸手裡了。”

毛絨哥告訴記者,做外貿服裝的大多數時候都是純憑信用在做生意,很多熟客都不籤合同,有時連定金都不給,而且很多客戶是在國外做服裝批發的華人,還存在賒銷的情況。只有大公司才會簽訂合同。在現在這種情況下,誰還管違不違約,都是保命要緊。

比起單純批發零售或依靠製衣廠供貨的其他同行來說,毛絨哥算是做得比較大的,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做這行時間長一點,規模也相對大一些”。

也因為“規模相對大一些”,所以毛絨哥的生意不止是他個人的事,還關係著90個工人的生計。

3月15日的時候,90個工人全部到崗,而現在已有部分放假了,如果月底還找不到加工單或其他訂單,就要全體放假。

“我不想被淘汰,還有這麼多工人的生計要靠我,我只能撐下去。”毛絨哥為了熬過這個艱難的時期,想過不少辦法,還專門去了解過生產口罩的具體工序。

“好多網友讓我改做口罩等防疫物資,但這個需要投入的資金量太大了,無塵車間、機器設備、原料和工人培訓等,現在主要原料熔噴布的價格也從2萬暴漲到了40萬每噸,成本承受不起。”毛絨哥進一步解釋道,因為自己沒有做過這個行業,適應週期較長,小企業冒不起這樣的風險。

目前,毛絨哥正在讓工廠修改產品版型,看看能不能轉做內銷生意,因為工廠一年四季都做冬裝,以往4-8月是在做外銷歐洲的產品,其他時間做美洲的生意,現在國內都要上夏裝了,所以冬裝庫存目前看是清不掉了。

訂單被大面積撤銷,聽聽廣東外貿商怎樣說

毛絨哥工廠裡積壓著大批可直接出口的成品服裝

“不止是我這樣做服裝的,還有做鞋子、電子產品、玩具、箱包和配飾的外貿人,現在都在挺,挺不住的就關門了。”毛絨哥說,目前最緊迫的就是縮減開支,他第一步就把在廣州的檔口撤掉了,然後找朋友接一些內銷加工訂單來養工人。

已經撤掉檔口回到東莞工廠的毛絨哥,經常拍短視頻記錄自己工廠發生的事情,也借直播與同行交流,希望能在危機中找到新的契機。

毛絨哥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目前國內外貿服裝供應鏈可以說哀聲一片。國外客戶取消了服裝供應商的訂單,服裝供應商則取消了製衣廠的訂單,製衣廠又取消了布料商的訂單,但是前期投入的原料和積壓的庫存卻無法一起“取消”。


為了積極“自救”,不少外貿企業已經開始採取出口轉內銷的方式,包括直播“帶貨”、嘗試在電商、社交平臺上銷售、接國內的訂單等。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或許是外貿紡織企業的新機會。

“這款棉麻窗簾布是新品,具有防塵等功效,歡迎大家諮詢。”3月20日,柯橋中國輕紡城北市場一間門市部內,“90後”布商章洪浩開啟直播,與採購商在線互動。據瞭解,他的公司主要經營滌棉布、竹節棉麻、雪花紗等產品,內銷和外貿業務並存。而此次直播,章洪浩更希望進一步打開國內市場的大門。

訂單被大面積撤銷,聽聽廣東外貿商怎樣說

在國外疫情暴發、我國疫情逐漸穩定的情況下,出口轉內銷確實是一種“自救”方式。在2008年金融危機外需不振時,不少國內企業就嘗試了轉內銷的做法。

“外貿面料企業轉向內銷,在產品上有一定的優勢。”有業內人士分析,國內的服裝花型設計大多是從國外傳過來,外貿的面料往往在產品上更時尚,更迎合潮流,更有競爭優勢。因此,外貿企業轉內貿銷售,或將能夠開闢出一翻新的天地。

當然,做內銷市場也不容易。

一方面,近年來,內貿紡織市場的風向也發生了變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內銷市場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為13517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較2018年放緩5.1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內銷市場的“遊戲規則”與外貿市場差別很大。“在傳統外貿中,企業只要按照合同履行守約,就能順利推進。而內貿就要複雜得多,包括產品線規劃、渠道開發、品牌打造、銷售團隊建設等,而且,企業做內貿還要承擔庫存風險。”浙江一家面料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3、外貿轉內貿不是長久之計

▎國外紡織業方興未艾,有待開拓

長遠來說,外貿轉內貿只是當下的權宜之計,並不是長遠之計。首先,疫情是暫時的,雖然何時結束我們無法預知,但總有消散時。待到疫情結束,春暖花開,紡織外貿也同樣會回暖。國外許多國家的紡織業正方興未艾,待全球戰勝病毒,涅槃重生的紡織市場又將迎來出口的好時機!

訂單被大面積撤銷,聽聽廣東外貿商怎樣說

▎內銷市場競爭加大

萌生外貿轉內貿想法的布老闆不在少數,若大家都將銷售方向轉向外貿,即將給內貿市場增加壓力。坯布織造面料市場原本已經飽和,供需關係不平衡,供應遠大於需求,導致已經有一批企業被淘汰或被迫轉型。若再加上部分外貿企業轉內貿,恐將難分半杯羹!


4、關於外貿企業目前面臨接單難的問題

給出以下幾個建議,供紡織老闆參考

1、堅守陣地,不能將多年積累的外貿客戶輕易放棄。即使在客戶取消訂單和無單可接的情況下,也要待客戶如初戀般。發展客戶不容易,維護客戶更是難上加難!待疫情過後,你的一舉一動盡在客戶眼中,或將收穫更多!

2、在堅守自己原有陣地的同時,可以適當發展內貿客戶,做到開拓和維護兩不誤!這樣也能將企業運轉下去,不會因為無單而難以為繼。

3、雖然新冠肺炎病例已遍佈全球50多個國家,但大規模爆發的並不多,可以將外貿銷售重心轉移至疫情較輕或沒有疫情的地區,同時開拓了企業原本的貿易範疇。

4、提高企業自身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質量。只有完善自身的產品,將產品做到極致,無論是外貿還是內貿,都將有一席之地,不會被市場所淘汰。


5、結語:

疫情之下,企業難免有一些影響,紡織老闆不必產生恐慌情緒,做好自己的產品,以不變應萬變。至於企業是否需要由外貿轉內貿,希望老闆們慎重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