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區、瀋陽輝山國家經開區大項目連續開工背後有訣竅

沈北新區、瀋陽輝山國家經開區大項目連續開工背後有訣竅

3月30日,沈北新區舉行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

在瀋陽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效之後,3月30日,迎來了全市首批重點項目集體開工。沈北新區總投資351億元的29個項目舉行集中開工儀式。至此,該區一季度已經實現了大項目開復工96個,同比增加62個。

據瞭解,5月底前還將有65個項目開復工,預計上半年可實現開復工項目168個,沈北新區堪稱全市項目建設的“領跑者”。記者深入一線採訪這一系列接連開復工的背後,是新區篤定“項目為王”工作理念,是黨員幹部上下同心的初心和使命,是跑贏疫情“領先一公里”和服務企業“最後一公里”的責任與擔當。

“一幫二精三關注”

推進項目開復工

沈北新區直面疫情影響,牢固樹立“以項目論英雄、以項目論成敗”導向,堅持秉承“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原則,聚力項目建設,突出“目標企業抓對接、在談項目抓簽約、落地項目抓開工”,以“一幫二精三關注”的方式精準施策,抓早動快促進開復工項目建設。

“一幫”,即幫企業應對疫情抓防護。新區急企業項目之所急,積極指導企業落實防疫措施,在免費提供口罩等防護物資的同時,積極對接防疫物資採購渠道。記者瞭解到,在對3月10日前開復工的萬達商業廣場等28個項目中,新區就免費提供口罩8103個,為40個重點擬開工項目免費提供84消毒液。全力相幫,解決企業難題,新區為企業開復工掃除障礙。

“二個精準”,即開復工日期精準、調度精準。新區項目管家深入企業項目之中,精準對接投資方項目開工需求,全力解決手續辦理、防疫物資、用工短缺等各類開工前置問題,精準掌握項目開復工的日期,精準調度項目科學有序開復工。

“三個關注”,即關注項目開復工企業準備情況、關注人員來源情況,關注要素保障情況,有效促進了2月底前開復工項目達17個,比去年同期增加14個。

狠抓要素保障

強化“問題清單”

企業、土地、政策是項目建設不可或缺的發展要素。沈北新區竭盡全力保障要素:召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表彰優秀企業和優秀企業家大會,激發企業競相發展信心;召開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誓師大會,推出104塊標準地塊,並配套出臺了涵蓋投資補貼、紓困資金、科創基金和人才基金等招商引資新十條政策;開展十大攻堅戰役,對“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閒置樓宇、停緩建項目等閒置資產,以鐵腕手段破除制約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要素瓶頸……一系列行之有效且鐵腕的手段,為項目簽約落地打開通道。

而項目簽約只是開始,落地開工更是關鍵。為此,新區採取“問題清單、問題責任部門、問題跟蹤督辦、問題銷號”制度,及時發現、剖析、解決制約新項目開工建設存在問題。

採訪中,記者在新區項目開工建設的“問題清單”中看到,截至目前,累計梳理出沈北萬達廣場、遼寧徽商總部等34個項目的52個問題,並已解決22個。

服務再提速

“三級包保”更務實

截至目前,共有5位區級領導、11名處級領導和12名科級幹部包保已入庫154個市億元以上項目,通過不定期電話溝通與定期實地走訪項目,及時掌握和解決項目存在問題,確保項目按時開復工。

服務是軟實力。新區狠抓審批提速,向服務要效益。通過調研,在全市創新出臺《沈北新區關於社會投資新建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審批服務實施意見》,將精準供地、並聯審批、容缺受理、模擬預審、政企聯動,壓縮再提速,從拿地到獲得施工許可證的時間由35天縮短至3天。

與此同時,新區狠抓“萬人進萬企”活動,落實“三級包保”。對市重點項目實行“區級+處級+科級”三級包保制度管理。

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正在助力新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帥正新聞、沈報全媒體記者 李莉、張文魁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