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無止境的還花唄、借唄、備用金、信用卡,賬單分完期又分期

一、遙遙無期的上岸生活

這個話題並不是心血來潮,而且自己早就想寫的現實。

自打支付寶上線了信用借貸的功能,有多少用戶是每月無止境的還花唄、借唄、備用金的,拿著每月五千的工資,過著每月一萬五的生活。

今日在微博上看到一篇似曾相識的文章。

每月無止境的還花唄、借唄、備用金、信用卡,賬單分完期又分期

今天的多少年輕人因一次意外的借貸,從此慢慢入坑,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上岸遙遙無期。花著明天的錢,過著今天的精緻生活。

有時我想,是否這樣的生活是支付寶的錯誤,因為它逐步上線的花唄、借唄、備用金等借貸功能誘導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透支著明天的錢來裝扮今天的生活,但似乎也不全對,因為借錢並非是支付寶發明的,可以說借錢這個專有名詞是在支付寶支付寶還未誕生時就已經出現了的。

這種生活不僅僅是出現在普通上班族當中,甚至學生,也開始步入了每月還貸的生活。

二、一個班40個學生,20個借網貸

本篇文章出自一個老師的自述,稱一個班40個學生,其中有20個網貸,其中還有未滿18歲的學生,自己卻沒辦法幫助他們。

我想這個數據若是出現在幾年以前,那一定是令人震驚的數據,可是在今天來說,似乎對於大家來說已經沒有那麼大的震撼了。

每月無止境的還花唄、借唄、備用金、信用卡,賬單分完期又分期


很多的學生在在校期間,因為打網遊充錢,甚至是看上了某雙名牌的球鞋,開始接觸網貸,可能一開始僅僅是幾百元,比如支付寶內的備用金,可是在逐漸的嚐到甜頭後便開始增長了自身的慾望,對於借貸便開始肆無忌憚了。

從一開始僅有的支付寶借貸功能的上線吸引來了大量的用戶之後,越來越多的平臺也相繼推出了自己借貸功能。

三、相繼推出網貸的APP

先說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APP,那就是微信,微信在支付寶之後便推出了微粒貸,甚至在此後又推出了小鵝花錢,甚至現在推出的分付功能。

在此後,網購大平臺京東推出京東白條、京東金條;百度推出有錢花、美團推出生活費,甚至各大銀行也推出了自己的信用卡,甚至是大量召集工作人員進行線下推廣,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的借貸平臺的推出,網貸的推出會出現市場飽和嗎?

每月無止境的還花唄、借唄、備用金、信用卡,賬單分完期又分期


我會很肯定的回答,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借貸用戶是過著以貸養貸的生活,相比之前的拆東牆補西牆,現在隨更多借貸平臺的開放,借貸用戶已經是用兩個鍋蓋十口鍋了,並且貸款的口子也越拉越大。

四、疫情期間精緻生活崩塌

若是沒有此次疫情的發生,我想多少人應該在美好的計劃著將來,每月領著工資、領著生活費來還下月的貸款。

可是自打疫情的爆發,等待工資還貸款的工作人員崩塌了,等著生活費還貸款的學生也慌了,甚至很多人哭了。

有多少人每月的工資還不夠下月的貸款?又有多少人的賬單是經過分期再分期的?在此,給大家一個建議,量力而行,儘量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