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作者 | 谢礼恒

部分图文来自《成都建筑·遗珠 I、II》序文

特别鸣谢 | 四川美术出版社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那些记忆中的老建筑,柔软、梦幻一般,舒展缓慢,古旧斑斓。所有尖硬的事物都将在这里消失,比如时间、暴力或者呼喊。安详、寂静、唯美,具有销蚀一切的力量。

——祝勇《木质的京都》

祝勇写《再见,老房子》写得好看。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 青白江区城厢镇邓公楼

建筑名称:邓公楼

建筑地址:青白江区城厢镇朝阳路社区公园路34号

建筑西积:238平方米

建筑年代: 1927年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 西街往事-都江堰西街104号附10号民居

建筑面积:132平方米

建筑年代:清末民初

对于一个城市的认识应当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上展开。进人城市的空间不是难事,而进入城市的时间则并不容易。因为时间始终在逃逸,我们只能看到“现在”,时间的来路和去处,则都隐在黑暗中。而所谓的“现在”,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无法度量它的长度——是一秒钟,一分钟,还是一小时?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是抽象的、时时更换的、不稳定的,而“过去”则是永久的和具体的,像一个巨大的仓库,所有消逝的事物都将在“过去”聚集。所以,在我看来,所有的城市都是属于过去的——一分钟以前的“过去”,或者一年以前的“过去”。时间没有起始点,于是,我们回顾的眼光可以无限延长。一座城市为我们的视线提供了奔跑的场所。视线延伸得越长,说明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想象越是复杂和生动。空间是时间的容器,消失的时间将在城市的空间中留有痕迹。所以,时间和空间可以合二为一。从理论上讲,通过对城市空间的阅读,应该同时完成对城市时间的阅读。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 鹤鸣茶社

三年前老朋友陈黎找到我,说接了个活儿:做一个《成都历史建筑图片展》,名字简单直白,“我们身边的老建筑”。一堆照片发过来,好看又可怜,好看的是这些建筑怎么那么让人迷恋,可怜的是它们大多数荒僻寂寥,几张夕阳中的照片让人不忍直视。在光的栖息之处,流逝之物不再是纯然的流逝,它们存在、停留,时光用过程保留那永恒的诗意。诗意总是凝结于易逝之物,正如光在物象中的栖息,你无法留住时光。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 董寿平都江堰居所——该建筑是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董寿平(1904-1997年)先生客居都江堰时的居所。现存临街商铺两间,后院天井及住房一间,典型前店后宅模式,川西民居风格。董寿平先生在此工作生活期间,曾创作出了千余幅以青城山为背景题材的画作,并在此与文化名人张大干、林山腴、谢无量、沈尹默、徐悲鸿,赵少昂、赵望云等交往甚密。该处是研究抗战期间文人入川生活的样本。现为都江堰兴堰投资有限公司所有,由四川巴蜀书画院、四川东方张大千研究中心使用。

摄影师花了很多心思拍下了几十处成都老建筑的珍贵照片。我分两期在艺术野疯狂上推出,为了博取点击量,名字就取得很网络: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建筑名称:大同乡景沟廊桥

建筑地址:邛崃市大同乡景沟村1组

建筑面积: 30平方米

建筑年代:民国二十八年( 1939年)

| 原名为“金风桥”,为周姓乡绅修建,经时代变迁更名为“景沟廊桥”。是当时茶马古道上一处重要通道,为来往商旅提供了交通便利。该建筑为石景沟廊桥圈木质结构,横卧河面,桥面为红砂石板,桥下两个石拱相连,桥长11.6米6、宽3.4米,桥廊为木穿逗结构,两侧各砌10根沙木立柱,重檐歇山屋顶,屋顶为青瓦铺盖,两端飞檐翘角,装饰朴素大方得体,桥头立一观音碑。该建筑对于研究当地交通发展历史和茶马古道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旧址

建筑地址:青羊区包家巷82号

建筑面积: 1040 平方米

建筑年代: 1913年

| 旧址保留着法国建筑元素,该建筑为木穿逗结构,正反两排,背对背设计,体量较大。中西合壁建筑,原为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的教学楼。1916年到1917年间,陈毅元帅曾在这里的染织专业学习。该校是辛亥革命后我国最早设立的工科技术类学校之一,是四川历史上第一个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历史的见证,是研究民国时期成都学校类公共建筑的重要案例。

《成都建筑·遗珠 I》目录

《成都建筑·遗珠 II》目录

记忆往往不可靠,加上图片就令人信服得多。但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机会进入这些老宅院,了解他们的身体发肤和过往故事。我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它们太普通,深入我们日常的血脉,变得和我们所见的烟火毫无二致,我们或许无数次路过它们也并未注意——我们未尽然了解的,往往是那些偏僻的人生;而人的一生,终究是活在建筑里的。哪怕他流浪街头,也是穿行在某座城市的建筑肌理里。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 崇德里民居——崇德里原由30多处院落組成,每户院落不尽相同,三合院、四合院均存,大部分建筑于2012年落架重修,为川西民居建筑风格,曾为著名作家、原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于抗战时期在乐山开办的嘉乐纸厂设在成都的办事处所在地。崇德里是成都市主城区留存不多的川西民居院落,既保留和传承了老成都的历史记忆,又是著名作家李劼人的工作生活地和“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所在地,具在非常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和重要的纪念意义。

之前的旧文稿无意中成了“爆款”,有打听这些老建筑能否出租的,有国外发来电邮寻根问祖的,还有的作家朋友想了解更多故事以方便写作的……在世俗秩序中,我们在城市建筑的栖居会成为幽禁,在那些锁闭的院落中,失去的时间,总是忧郁深沉。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 康季鸿公馆——一座见证了成都近现代工业文明史的中西合璧建筑

3年后,我找到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成都建筑·遗珠》一套两册,100座成都建筑遗珠终于被系统地梳理与呈现。在这些故园、故院、故建、故事中,依然珍藏着万象的光影,那些流逝的声息、笑容、悲怆交织的道路,那些幽暗神秘的道路,在故园中已成为全然敞开的现实。它们既烟火又抽离,一座旧房子,老建筑,储存了居住者的回忆,当房子变成故园,它就脱离自身有限的物质属性,成为精神虚无之镜的负载。一块墙皮、一张涂鸦、剥落的油漆,都蕴含了完整的情境、完整的世界。

面对这些遗珠,我们不禁感叹:仿佛我们从未相遇。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成都建筑﹒遗珠 I》为成都建筑摄影类系列画册的第一卷,展示的内容是由成都市政府公布的《成都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第十一批)中的50处建筑,这些建筑的年代涵盖了明代、清代、民国和20世纪50-60年代等年代区间。目的宗旨是秉承“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的城市人文观,挖掘城市记忆,加强人们对历史建筑的整体认识,拓展历史文化保护的宽度和深度;巧妙展示城市改造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成都建筑﹒遗珠 II》是由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和成都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联合主编的建筑类系列画册。全书以《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至第十一批)为依托,对成都市域现存历史建筑进行踩点、拍摄、梳理。历经时代沧桑变迁的历史建筑不仅重现了旧时风貌,也是一位文化精神的见证者和承载者,更彰显出“老成都,蜀都味”,重塑了城市记忆体系。本书为系列之二,共收录50处建筑。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扫码“艺术好物”即可进入艺术野疯狂下单购买。

上下册原价398+318=716。

艺术野疯狂特惠价498元!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 石桥镇陕西会馆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 三道堰青杠树电影院

《成都建筑﹒遗珠》序言节选:

一座城市,它以文化为基,以历史为柱,以精神为顶。建筑是一一座城市气质与美感的外化,朱雀雕梁,镌刻着曾经的美学与教化,街坊邻里,成为满足社交的温暖存在:建筑是历史的镜子,是记录城市发展年轮的载体,建筑不仅可以使用,更用事件、用理念、用故事在回溯历程时,致过去且敬未来,它可以提供城市记忆最生动、最形象的言说:它们是城市在沧桑岁月里光辉历史最宝贵的见证者,使城市的生命力得以在世代交替中延续。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 兴义镇刘家院子

成都有着4500年以上的城市文明史和2300多年的建城史,从宝墩遗址到开明王朝,从秦汉隋唐到新中国诞生,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川西先民尊崇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依据“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城市形态,结合本地气候、社会经济生活、民风民俗,发展出了独具一格的川西建筑形式。建筑造型轻盈精巧,布局灵活多变,与自然环境相映成趣,农耕文明的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质朴的质感美、自然美,同时又契合成都人悠闲从容的生活节奏和包容创新的胸怀气度。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 裕盛长——该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建成于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建筑原有营业房2间,过道兼客厅1间,前后天井各1个,厢房6大间,后部分损毁。建筑为传统川西民居。木穿逗结构,建筑主体结构保存完整,厢房墙壁存有壁画、题词和文革标语。刘氏先辈最早以吹糖技艺为生,后逐步发展为经营自作糖果、糕点、文具、香蜡及书写对联,店招取名“裕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建策先后用作公私合营商店、街道医院、服装厂,几经辗转。于1984年重归刘家所有,现为刘家后人居住。作为老字号商铺,在当地具有较高声誉,对于研究展示当地手工业和商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刘致平先生在《中国居住建筑简史》中写道:“清初各地移民人川,增加了文化的复杂性,于是四川住宅形制是非常丰富了。沿着移民路线兴建的祠堂、会馆,融入了历史、戏剧、宗教、儒学等诸多元素。两湖、客家等移民文化与土著文化相互交融,人口内迁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经济吻合发展,使成都平原的建筑风格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 总府路81号民居——该建筑原为民国时期某银行家住宅,整体架构保存较好,为近代公馆式建筑,是成都近代建筑中比较少见的类型。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成都居住建筑的风貌和特征具有重要价值。该建筑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成都银行及金融业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

近代以来,受移民人川、教会传教、早期通商、民间传播等影响,成都的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进行碰撞、交融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更新与发展。传统成都民居不断吸收外来的建筑文化,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态与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适合当地的独特居住文化体系。传统与外来建筑之间的融合让成都近代建筑有了更丰富的面貌。随着《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公布,成都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建筑遗珠重新进人大众的视野。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 悦来镇陈家祠堂——当地俗称月花祠堂。修建者岳逢阳,为清代新津县第二位进士。建成后,于光绪四年(1878年)十一月下旬在宗祠前立碑一座,碑上刻岳氏家族的家规8条,作为岳氏家族成员为人处世的规范。四合院布局,由正厅、厢房、门厅组成。悬山屋顶,小青瓦屋面,穿逗木结构。正房中题记“大清同治三年岁次甲子黄钟月甘八日立。大堪兴进士岳逢阳字丹崖夫子选择。”祠堂正门为砖砌牌楼式门头,上有精美砖雕花饰。20世纪60年代曾作为铁溪乡小学使用。该建筑对研究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和岳氏家族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成都建筑·遗珠 I》,本书详尽收录了几十座成都历史建筑的高清摄影图,设计精美,印刷精良。书中详细介绍了每个建筑的地址、面积、年代和历史等,具有极高的纪念和收藏价值。

《成都建筑·遗珠 II》是由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和成都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联合主编的建筑类系列画册。全书以《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至第十一批)为依托,对成都市域现存历史建筑进行踩点、拍摄、梳理。历经时代沧桑变迁的历史建筑不仅重现了旧时风貌,也是一位文化精神的见证者和承载者,更彰显出“老成都,蜀都味”,重塑了城市记忆体系。系列之二共收录50处建筑。

扫码“艺术好物”即可进入艺术野疯狂下单购买。上下册原价398+318=716。艺术野疯狂特惠价498元!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彭先诚画集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一函三册 | 诚者灵·第二卷

该书收录了我国著名国画家彭先诚先生的人物作品240余幅作品,展现了画家在艺术创作上独特的个人风格,在用色、用墨、用笔上自然随性,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又有现代绘画的创新。该书的面市将对广大国画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是国画收藏者和国画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好书。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正在发生:罗中立手稿1963-2017》

该书是著名艺术家、前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最完整、详尽的一次个人作品集,呈现了罗中立从1963年至今的400余件珍贵手稿作品、部分创作作品以及近10年来全新的实验性雕塑创作。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父亲》《重读美术史》系列以及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建设。这三组作品分别创作于作者不同的时间节点,手稿作为艺术家创作状态的鲜活记录,勾勒出了罗中立半个世纪的艺术轨迹,均表现了罗中立卓越的艺术成就。本书将以手稿的形式将作者的工作路径和方法以及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进行系统的梳理。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手绘之谜 庞茂琨手稿研究》

庞茂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画院院长、重庆美术馆执行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庞茂琨艺术手稿研究展在武汉合美术馆的展出,本书是为配合展览而出版的图书,全书以素描为载体旨在集中呈现庞茂琨艺术创作的手绘特点,并揭示庞茂琨油画创作作品形成的过程。全书收录作品三百余件,涵盖了新旧时期所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作品,书中还收录了部分研究文字。

详情请扫描下方“艺术好物”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艺术野疯狂微店下单。

成都100座老建筑遗珠大赏 | 我们遗忘的古旧斑斓

艺之秋声丨一台会发声的黑色柜子,为什么艺术家们都在追?)节后顺丰快递全面恢复,SEED黑胶唱片一体机,宅在家里的独家经典HIFI。详情请扫描“艺术好物”二维码进入艺术野疯狂微店下单。凡下单附送黑胶唱片一张。

美的公器|成都画院年度美术作品展重新开放

专访著名藏家林明哲:疫情后艺术市场的新一波机遇来临?

易园在手亦在心丨川西这一园,等了三十年,守得画中相见

没世甘为田舍老 余生依旧野头陀丨丁季和的书与人

旅居精神,更美人生|来看看,这些精致的酒店要获奖了!

这样的手艺,足够养活自己一辈子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