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枇杷住“暖棚”清明可上市

歙縣的三潭地區是全國五大枇杷產區之一,“三潭枇杷”作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通常在5月中下旬上市。歙縣農業農村部門探索讓枇杷住進“暖棚”,在有效抵禦倒春寒等惡劣天氣的同時,也將枇杷上市的時間大幅提前,探索出春季觀花與枇杷採摘體驗的農旅結合新路子。

3月30日,在位於歙縣園藝場的“三潭枇杷”品種資源保護基地,數百株枇杷樹由於住進了“暖棚”,很好地避開了連日來倒春寒氣候的影響。一株株矮化了的枇杷樹上,枇杷果長勢喜人,不但果形碩大,色澤也十分鮮亮。淡淡的絨毛覆蓋在白花枇杷果實上,令人垂涎欲滴。歙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張均明告訴筆者,在剛剛過去的週末,這裡已經迎來今年的第一波白花枇杷收穫,枇杷果實汁水飽滿,口感甜中略帶微酸,深受人們喜愛。

“三潭枇杷”因產於歙縣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綿潭和瀹潭三個村而得名,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安徽省的傳統名果。由於其生長週期覆蓋一年四季,又異常“嬌氣”,一直以來難以逃脫被天氣“牽”著走的命運。一到枇杷集中上市的時候,果農們在迎來豐收喜悅的同時,往往也伴隨著枇杷鮮果銷售的煩惱。近年來,歙縣農業農村部門開展“三潭”枇杷設施栽培示範項目,通過試點實施,讓枇杷樹住進“暖棚”。住進“暖棚”的枇杷樹,不僅擺脫了“靠天吃飯”,還能通過設施栽培技術改變或控制枇杷生長髮育的環境,克服冬春季低溫的不利影響,穩定枇杷的品質和產量,靈活調控枇杷成熟期,延長枇杷的採摘週期。目前,已在歙縣園藝場、深渡鎮定潭村等地發展大棚設施枇杷200多畝。

“讓枇杷住進暖棚,能夠保住冬季枇杷的頭花,讓頭花形成果實,這樣一來果實的品質就比較好。同時,通過大棚內雙膜加內棚的保溫措施,能夠大幅提前枇杷成熟時間,在清明節左右就能上市,有利於與春季旅遊客流結合,發展觀光旅遊加枇杷採摘,促進枇杷產業良性循環和農旅深度融合發展。”張均明表示。

·吳燦凌利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