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13岁上清华,23岁享誉科学界,一生未娶晚年进牛棚


叶企孙:13岁上清华,23岁享誉科学界,一生未娶晚年进牛棚

民国,就是人性的照妖镜。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干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有些人身先士卒,家国大义,无关身份跟地位,只是个人选择而已。

叶企孙是后者,他没有从政也没有丛商,只是大学一个教授,却用自己的方式,拥抱当时残破不堪的国家。

叶企孙:13岁上清华,23岁享誉科学界,一生未娶晚年进牛棚

1898年,叶企孙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书香世家,原名叶鸿眷。

家中七个孩子,他是最小的,备受宠爱,但并不溺爱,家人对他学习要求很严格。

三岁时就被送到私塾启蒙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学习的也都是传统文化。

1911年考入了清华学堂,这个学堂因为一些历史原因,重整一番,改成清华学校,1913年叶企孙又报考这个学校,不过卡在了体检上,不符合报考资格。

当时还是叫叶鸿眷,用自己的小号,也就是用叶企孙的名字来重新报考,结果这一次顺利进去了,从此也就改用这个名字。

那时候清华学校不是大学,相当于现在的中学,叶企孙在这里接受新式教育,1915年暑假,叶企孙来到上海求新机器厂跟同昌纱厂参观学习,回去之后,他就反思工厂的经济效益跟国家对这些的投资。

虽然那时候才17岁,但叶企孙并非是活在象牙塔,反而认真思考社会大事。

叶企孙:13岁上清华,23岁享誉科学界,一生未娶晚年进牛棚

1918年他从清华学校毕业,就去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留学,192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随后又转到了哈佛大学,他的老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布里奇曼教授。

跟随这样优秀的导师,叶企孙也学到了很多,取得多个惊人的成就,让很多西方人刮目相看,原来古老的东方大国,也是有现代人才的。

他们主要研究压力对铁磁物质磁导率的影响,在1921年他跟导师一起发表了论文《用射线方法重新测定普朗克常数》,此论文一出,就震惊了当时的科学界。

第二年,叶企孙又发表了一篇论文《流体静压对铁、钴、镍磁导率的影响》,欧美科学家对他再次刮目相看。

1923年,获得哈佛的博士学位,他留下来前途不可限量,可是他选择了回国做贡献,毕业后,他先去欧洲拜访了一些物理界的同行,1924年回国。

叶企孙:13岁上清华,23岁享誉科学界,一生未娶晚年进牛棚

执教于南京大学的前身东南大学,一年后去了北京,当时清华当学创建了物理系,叶企孙担任系主任。

在世界顶尖物理系留学过的叶企孙,把精力都投在了教育上,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多个科学人才,例如邓稼先、华罗庚,李政道等人,“两弹一星”23位获得者,有13位是他的学生,学生中,有79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对于他的贡献,有一个称呼名副其实:“大师的大师”。

刚开始,清华物理系可谓是人丁稀少,最初的三届就只有七个学生,叶企孙一个人教他们所有的课程。

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要想物理系长远发展,就要组建优秀强大的教授团队,叶企孙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先后聘请了吴有训、张子高、周培源等一批当时最著名的科学家来清华任教,他不妒忌人才,把他们工资定的都比自己高,多年后,吴有训提到君子之风,总会说到叶企孙。

也是在他的带领下,清华大学物理系十年时间就成为国内的翘楚。

叶企孙:13岁上清华,23岁享誉科学界,一生未娶晚年进牛棚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企孙来到了西南联大教书,虽然无法奔赴战场,也却心系战事,用自己的优势来帮助自己的国家。

他用清华的基金设立了农业、航空等五个研究所,培育了很多学术性人才,吴晗、费孝通等人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战争结束之后,清华大学迁回北京,叶企孙也跟随来到了北京,继续在那里培育人才。

不过,随后的教学生涯没有他想得那样平静。

1949年,他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的主席,有校长的权利,上面的人希望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配合工作,但叶企孙拒绝了,他认为学术是独立的。

或许在当时的人看来,他是不配合工作,但其实,叶企孙就是这样认一个理,对教学有崇高敬意的一个人。

叶企孙:13岁上清华,23岁享誉科学界,一生未娶晚年进牛棚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不少知识分子开始站队,他的好朋友梅贻琦就是其中之一,他也劝过叶企孙跟自己南下,但叶企孙拒绝了,他说清华办学是置身于政治之外的,他就在清华。

所以,叶企孙当真是一个只想好好教书的老师,并不想掺和别的事情。

不过这样一个坦坦荡荡的教授,还是抵不过现实。

1967年,一场运动也降临到这位教授身上,这位已经七旬的老人,接受审问,被批评,关进了牛棚,甚至得了“幻觉症”。

1968年,以一项罪名他被关进了监狱,直到1969年才放他回去,不过说是放,但还在隔离中,没有工资,睡在学生宿舍,还时不时接受审查。

叶企孙一生未娶,也没有孩子,这时候受到的伤害,连个安慰的人都没有。

叶企孙:13岁上清华,23岁享誉科学界,一生未娶晚年进牛棚

1971年,73岁的叶企孙还被送到了水库改造,吃尽了苦头,1972年,他身上罪名没有实据,对他的审查放松了很多,却依旧是怀疑对象。

这个老人在种种折磨下,生了很多病,受了很多罪,在1977去世,不过因为他的罪名没有洗清,他的后事也是简单办理,而在十年后,也就是1987年,他才沉冤得雪。

他为这个国家做的贡献,也能得到承认,1992年,在他清华校友跟学生联名呼吁下,为他做了一个铜像,1995年,叶企孙铜像在清华大学第三教学楼揭开。

叶企孙:13岁上清华,23岁享誉科学界,一生未娶晚年进牛棚

他是最值得尊敬的教育学家,如果只是为了名,为了钱,他完全可以在国外做研究,做教授,但是他心中有大义,有家国情怀,当国内的物理还处在贫瘠阶段,他断然放弃国外的一切,回来为祖国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