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任何事 都從它不是什麼開始做減法 因為少即是多(中)

人,80%以上的不幸福源於無聊,因為無聊會讓人的時間變得無趣、不快樂。

——坤鵬論

坤鵬論:任何事 都從它不是什麼開始做減法 因為少即是多(中)

一、適當缺乏營養

羅馬詩歌之父(還被稱羅馬文學之父)的昆圖斯·恩紐斯說:“好,主要是因為缺乏壞的緣故。”

所以,得到,有時候並不那麼困難。

比如:如果你想得到幸福,可以用否定的概念來闡述它——什麼是不幸福,然後盡力避開它們。

羅素有本非常著名的書叫《幸福之路》。

它就是直接從“不幸福的原因”開始,幫助讀者先明白“我為什麼不幸福?”“是什麼讓我不幸福?”。

下篇才來講“幸福的原因”是什麼。

在坤鵬論看來,人,80%以上的不幸福源於無聊,因為無聊會讓人的時間變得無趣、不快樂。

而幸福=快樂時光,既然如此,幸福其實也就變得簡單多了。

羅馬帝國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家羅提諾寫道:“有時候缺乏營養會讓機體恢復。”

歐洲最早的醫科大學薩萊諾醫學院的養生法則是:愉悅的心情、充足的休息以及適當缺乏營養。

道教,2000多年的歷史,佛教,2500多年的歷史,它們都有辟穀、閉關這樣一段時間不吃飯的修行之道。

有人說,這是迷信、愚昧。

但是,為何不放下成見,客觀想想,2000多年下來,如果真不對,真不好,真有問題,早就該自然淘汰了吧。

為什麼以上這些減法有效呢?

因為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延長人類壽命的唯一方式就是限制卡路里攝入量,這個已經在實驗室動物身上得到了證實。

不過,這種限制不必永久性,只要偶然節食即可。

現實中,人們認同鍛鍊的壓力對身體有益。

但是,很奇怪的是,他們卻無法推此及彼地認識到,一定的食物匱乏也會有相同效果!

坤鵬論:任何事 都從它不是什麼開始做減法 因為少即是多(中)

二、不吃祖先生存環境沒有的食物

還有人證明,很多人從不吃祖先生存環境中不存在的食物中受益。

比如:糖和其他以不自然的形式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小麥製品;牛奶和其他奶製品(非北歐血統的人沒有乳糖耐受性);蘇打水;葡萄酒(亞洲血統的人不適合);維生素藥片、頭痛藥和其他止痛藥……

其中,止痛藥絕對弊大於利。

因為,它阻礙了人們使用試錯法來尋找頭痛的根源,縱容人們以削足適履的方式毀滅自己。

美國醫生、著名作家、美國19世紀最佳詩人之一的老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說過:“把所有藥物都倒進大海對人類會更好,只是魚類要遭殃了。”

而塔勒布的父親是位腫瘤科醫生,他就是根據這樣的信條將其養大的。

塔勒布還抵制任何在古地中海地區找不到的水果,比如:芒果、木瓜,甚至是橘子,以及被改造得過甜的蘋果。

對於飲料,他原則是不喝少於1000年曆史的。

只因人體對古老飲料的適應性已經被充分測過試了,非常安全。

所以,他只喝酒、水和咖啡。

他認為,最可能帶有欺騙性的有毒飲料就是橙汁。

因為,我們祖先吃的水果沒那麼甜,並且從來不會在攝取碳水化合物的同時,攝入大量纖維。

吃一個橘子或蘋果,在生物學上與喝橘子汁或蘋果汁並不等效。

區別在哪裡?

坤鵬論只說一點——一個完整的水果,所含糖分比同樣重量的果汁要小得多。

水果中的糖分是與其他的化學物質結合在一起的結合型糖,要經過咀嚼、消化而被人體慢慢吸收利用,人體對營養素的吸收有一個負反饋機制,當吃的水果多了,人體對糖分的吸收也就變慢了。

水果在被壓榨、去纖維後,食物結構就被破壞了,原來的結合糖就變成了遊離糖,進入人體之後會被更快地吸收,致使血糖突然上升,增加胰腺負擔。

所以適量吃水果能夠降低2型糖尿病的風險,而喝果汁反而會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

三、宣傳“健康”的食品一般不健康

其實,日常生活中被宣傳為健康的食品一般都不健康。

比如:我們在刻意的宣傳教導後以為,應該多攝入蔬菜、粗糧等具有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它們的功效之一就是改善便秘。

事實真的並非如此!

坤鵬論在這裡講個國外的例子,特別是家有老人的朋友看一看。

坤鵬論:任何事 都從它不是什麼開始做減法 因為少即是多(中)

美國,有個叫亞歷克斯·海恩(Alexander Heyne)的人。

從2009年他開始出現複雜的腸胃問題,經常腹痛、腹脹,後來發展成了慢性便秘。

諷刺的是,他一直在健康領域從業。

海恩平時非常注意飲食“健康”,比如:刻意吃大量的水果、蔬菜、全穀物、瘦肉等。

他到醫院檢查了個遍,結果顯示,身體狀況挺好,沒大問題。

他的營養師建議,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纖維含量高的食物。

於是他買了很多麥麩粉,每天早上將其添加到燕麥粥裡當早餐。

同時,還額外吃很多纖維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豆類、蔬果。

當然,還喝大量的水。

這樣吃喝了一個月,結果如何?

——“我陷入了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刻!”

他的便秘越來越嚴重,嚴重到開始懷疑人生。

在不斷的自我追問和思考下,他得出以下三個疑問:

第一,傳統的愛斯基摩人幾乎都很少吃到纖維,他們以肉食為主,為什麼很少有便秘問題?

第二,為什麼斷食幾周,不吃任何固體食物只喝水的人,仍然會排便?

第三,母乳中沒有纖維,那麼只食用母乳的嬰兒,每天為什麼仍會有多次排便?

最終,他開始懷疑,是不是纖維惹的禍?!

從這個點突破,說試就試,結果還真就好了!

海恩查閱了很多資料和科學研究後發現,纖維並不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人體壓根就消化不了它們,只有部分纖維(可溶性)能被腸道菌群發酵處理。

也就是說,這麼多年來,它的重要性實際上一直被過分誇大。

2012年,國外做過一項相關研究發現,減少膳食纖維,甚至不攝入膳食纖維後,特發性便秘(指找不出原因的便秘)得到了很大改善。

完全減少纖維的人從每3.75天排便一次到每天排便一次。

減少纖維攝入量的人從每4.19天進行一次排便到每1.9天進行一次排便。

對於無纖維,減少纖維和高纖維組,分別以0%,31.3%和100%出現腹脹症狀,以0%,43.8%和100%出現通過大便的壓力。

高纖維=對我們許多人來說腹脹和疼痛。

同年,另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發現,膳食纖維的攝入,會增加便秘患者的大便次數。

但是,並不能明顯改善大便的稠度、瀉藥的使用度和排便的痛苦,關鍵是——並不能治好便秘。

巴西的另一項研究發現,低纖維與兒童便秘之間沒有關聯。

這些研究坤鵬論都一一查詢了出處和內容,證明海恩沒有編造和忽悠。

坤鵬論:任何事 都從它不是什麼開始做減法 因為少即是多(中)

可見,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並不一定有助於所有類型的便秘。

所以,如果是因為纖維不足引起的便秘,或許能幫著擠出便便。

但是,對於另外一些人,更多的纖維反而會使情況更糟。

就像已經發生了嚴重的交通堵塞(便秘),此時需要的是疏散調整(減少纖維),而不是加進去更多車(增加纖維),形成更大的阻塞(更嚴重的便秘)。

權威的民間學術機構、科學家通過對大量患者數據進行研究發現:

沒有證據表明,增加膳食纖維,可以減少腸癌。

患者吃的纖維越多,排便次數越多,結腸病的可能性就越高。

海恩的建議是什麼呢?

第一,降低谷物、小麥、麩皮等的攝入量,減少膳食纖維。

去除了以往所大量吃的全穀物、小麥、麩皮等食物。

但他沒有放棄吃果蔬,尤其是蔬菜。

緩慢降低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他逐漸感覺到胃腸道的舒適,便秘好轉了很多。

第二,增加優質脂肪的攝入量,有助於刺激腸蠕動。

他刻意加了一些優質脂肪來源,比如牛油果、橄欖油、黃油等,效果也不錯。

第三,自然地喝水。

不要強迫自己喝太多,而是非常自然的保持喝水量。

第四,蹲便而不是坐便。

大量研究發現:蹲便比坐便排便更快、勞損更少,並且會減少主觀壓力和不適感。

這裡補充一點,亞歷克斯·海恩還是學習中醫的博士生,2010年中國花一年多時間尋訪世外隱士。

他專門建了個網站,口號是:用中醫為你增壽10年。

坤鵬論對上面這個實例贊贊贊,因為我的家人也曾受慢性便秘困擾多年,症狀和海恩差不多。

去了北京多家著名三甲醫院,看遍了各個可能有關係的科室,專家號掛了不少,結果都沒有效果。

最後,還是在一名住院部大夫的指導下,採用了和海恩類似的方法,治癒了,三年多了,沒再反覆。

這次經歷,也讓坤鵬論感受到了專業分工的弊端。

如今醫學各科分開獨立,也就出現了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

但是,人是一體的呀,很多病所顯現出來的地方,其實並非病源所在。

比較下來,坤鵬論發現,急診和住院部的大夫相對來說,經驗更豐富些,對於一些疑難雜症判斷更準。

現在還流行會診,就是針對一個病人,幾個科室的大夫給出各自判斷,然後再統一出診斷意見。

不過,這種方法不好之處在於,不管多牛的人,也會多多少少受別人的影響,致使無法獨立思考和判斷。

四、煩惱要減舒服也要減,減出真正的財富

健康的另一大秘訣就是平和、樂觀。

塔勒布的經驗是,消除那些給人帶來煩惱的刺激物,會讓健康狀況實現一次飛躍。

比如:出版社的編輯、大量的新聞、老闆、通勤、電視、經濟預測、股市消息等。

另外,舒服的生活也會影響到健康,所以也需要減少。

我們都體會到,努力工作後,連食物都會變得更加美味。

只有失去的才會更加珍惜。

比如:偶然強制性禁食利大於弊;

去到寂靜、貧瘠、空曠的地方受受苦;

失去財富反而會讓一些人生活得更簡單和快樂……

“如果真正的財富是高枕無憂、問心無愧、相互感恩、遠離嫉妒、胃口良好、肌肉強健 、精神充沛、經常開懷大笑、從不獨自用餐、無須健康課程、適當的體力勞動、良好的排便、不用開會、偶爾來點兒驚喜,那麼這些主要是靠做減法(消除醫院性損傷)做到的。”

坤鵬論:任何事 都從它不是什麼開始做減法 因為少即是多(中)

五、商業只能通過加法,而不是減法運轉

醫藥公司不會從你降低糖分攝取的行動中受益。

健身運動器材的製造商不會從你搬運石頭中獲益。

股票經紀人不會因為你將資金投入到眼見為實的投資物上而獲益。

所有這些公司都必須通過加法才能製造收入增長。

就像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公司,它們如果只賣給你自來水,絕對不會像現在這麼賺錢。

它們賣的是什麼?

對的,是糖水,或者說,糖水替代品。

毋庸置疑的是,可樂向你的身體輸入的是會令生物系統紊亂的東西,從而提高糖尿病風險。

當然,那些醫藥生產商很喜歡可樂,為他們創造了賺得盆滿缽滿機會。

奇怪的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在菸草公司的產品上面不斷警示消費者,卻不能在像可樂這些不利於我們身體的商品上提出警示呢?

塔勒布甚至認為,現在商業公司的營銷已經過頭了,但凡需要大力度營銷的產品,不是劣質就是有問題的產品。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