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典型的弄巧成拙的歷史事件?

漢史趣聞


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率大軍領佔領空城延安,得意忘形,謊報成功,吹大戰果,最後在國內外記者採訪時,破綻百出,弄巧成拙。讓胡宗南火冒三丈,顏面大失。


終於立下戰功

1947年,胡宗南被任命為西安綏靖公署主任,作為“天子門生第一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忠心,他立功心切,開始組織軍隊對延安進行了大規模的進攻。

面對來勢洶洶的幾十萬敵軍,高瞻遠矚的毛澤東舉重若輕,從容撤出延安,留給胡宗南一坐沒有一人一畜的空城,但胡宗南卻如獲至寶,開始大作文章。

他上報蔣校長、國防部“經過數天戰鬥,佔領延安,斃敵俘敵五萬餘人”。如此戰果在國民黨方面的絕對是空前的,國防部立即組織記者,準備到延安進行採訪,以大肆宣傳。


戰績展示漏洞百出

對於記者胡宗是南既盼又怕,既想宣傳自己,又怕被戳穿騙局,為此他特意召開專門會議,決定建立一個“戰績陳列室”,並指派專人負責,來應付記者。

沒幾天,國防部組織的大批國內外記者抵達延安。在“戰俘管理處”的採訪中,有記者發現有不少人在上一個“戰俘管理處”見過,並且還問過話。對記者“你怎麼又到這裡來了”的疑問,“戰俘”張口結舌回答不上。

在“戰績陳列室”,望著成排的美式槍械和中正步槍,記者們大為疑惑,在現場發問“這些武器到底是國軍的還是共軍的?如果是共軍的,他們怎麼弄到手的?是你們送的還是先繳獲你們的?

還有細心的記者發現“武器上怎麼還有你們部隊的番號?這武器到底是國軍的還是共軍的”?陪同的軍官被問得面紅耳赤,支支吾吾,有幾個外國記者甚至大喊“騙局,騙局!”

戲演砸了!安排好的“俘虜”、槍械被記者發現了問題。


穿幫的後果不嚴重

胡宗南聽到彙報後怒不可遏,精心準備的假象,最後還是讓記者發現了貓膩,這讓他情何以堪?丟人丟到家了!

但記者的發現並沒有對他產生太大的影響,國民黨不會自打耳光,不利的報道不會出現在報紙上。致於外國記者,自有對付他們的辦法,當然也不可能翻起什麼大的波瀾。

為了讓自己功成名就,胡宗南可謂費盡心機,雖然差點敗露,但有驚無險,照樣名利雙收,也算沒有白忙一場。但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隨即陷入了困境之中,屢戰屢敗。延安也在一年一個月零3天后,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汪精衛宣誓就職典禮在即,日軍大本營決定給汪偽政府送一份“大禮”。

1940年11初,山田乙三大將接到了4個月內在襄河地區打個大勝仗的命令。於是日軍開始搶修工事,並向宜昌地區大規模運兵。

很快,日軍在襄河對岸就集結了5個師團的兵力,並完成了戰前準備工作。就在此時第五戰區也察覺了日軍的意圖,開始調集軍隊應敵。

11月24日,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日軍發起了全面進攻。但令李宗仁大感意外的是,這次日軍除了第一天攻擊很兇猛外,其他時間就像洩了氣的皮球。

李宗仁本以為是鬼子在耍什麼陰謀詭計,直到28日日軍全面撤退,才知道鬼子真成了一隻大病貓,於是下令全軍追擊。

短短一週時間就遭此大敗,汪精衛很鬱悶地向日軍高層抱怨道:“以前跟老蔣幹,老蔣被你們打得滿地跑,現在跟你們幹,你們被打得滿地跑!”

日軍大本營覺得很沒面子,於是對山田乙三提出嚴重警告:“如果再拿不出像樣的戰績,你就剖腹向天皇謝罪。”

山田乙三趕緊私下向他的靠山東條英機解釋道:“這不過是個小插曲,馬上會給大家一個大驚喜!”

經過一番精心準備,日軍於3月6日再次向第五戰區發起進攻。而第五戰區的將士幾個月前才取得大勝仗,早已不再懼這群手下敗將。

襄河正面的26軍、第8軍士氣高昂,連續打退日軍的進攻。鬼子連續攻擊7天后傷亡慘重,山田乙三害怕損失太大,到時東條英機都保不住自己,於是趕緊下令撤退。

汪精衛早就在宜昌安排了探子,當日軍敗退的消息傳到他的耳中時,他頓時如霜打的茄子徹底蔫菜了。

3月30日,汪偽政權在南京舉行成立慶典,漢奸們無不喜氣洋洋,唯獨汪精衛整天臉上沒有一絲喜色。

他一直想不明白平常如狼似虎的日軍,為什麼連續兩次成了病貓?想著想著汪精衛漸漸有種不祥的預感。


花木童說史


帕彭的緩兵之計

1932年的德國其實挺亂套的,內外交迫之下總統興登堡任命了新一屆總理弗朗茨·帕彭,然而這倒黴孩子跟本駕馭不了亂局,很快就被軍人出身的施萊謝爾踢下了臺。可是施萊謝爾也沒幹幾天又遭遇了倒戈危機。

在德國政壇上一個名字越來越不能被忽視——阿道夫·希特勒!他帶領的納粹黨已經是德國第一大黨,沒有他的支持,任何人都坐不穩那個位置,偏偏希特勒更希望自來坐。但是興登堡不喜歡他,總覺得這貨會把德國帶溝裡。

無奈的興登堡只能慨嘆:“天啊!希特勒那貨的人氣高的嚇人啊!我可真不希望他來執政。”

手搖羽扇的帕彭果斷表示我有一計:“就讓希特勒當總理唄!我來當副總理,只要有我搗亂他也做不出啥成就。然後等著下次選舉,這糟心國家坐滿一任總理還沒被罵成狗的人基本不存在,到時候你直接接管就行了。

哥們這計劃可以說萬無一失,除非還沒等他失寵你就蒙主召喚,看你能吃能睡的,這可能性應該很低。”

興登堡:“此計甚妙!就依卿所言!”

1934年8月2日,興登堡掛了.........

懵逼的英國人

17世紀的時候英國佬打跑了葡萄牙人,開始在印度拓展勢力,很快他們就發現這是一塊充滿價值的處女地,葡萄牙那群傻貨拼命的挖寶石、種胡椒簡直是暴殄天物。於是這群攪屎棍心滿意足的留了下來,準備好好施展一番。

當時的印度哪點都好,只是有個小問題,蛇比較多,而且都是毒蛇。這點小挑戰根本難不倒精通謀略又有錢的英國佬,東印度公司駐印度的負責人很快發出一條公告,收購死蛇,來者不拒。

攪屎棍們為自己的機智點了100多個攢,看看哥們這頭腦?!花一點小錢就能解決大問題,不出三年在印度蛇就得變成瀕危動物。這方法很快就奏效了,大量毒蛇被三哥抓住哪去換錢,似乎一切盡在掌握。

然而英國佬明顯低估了三哥的節操下限與種族天賦,他們發現蛇有點難抓之後開始養殖毒蛇,很快形成了產業鏈,基本上可以供貨到天荒地老,到時候就是英國佬把內褲賠掉都收不起。

發現自己被坑的英國佬一怒之下不再收購了,可是這個舉動惹了大禍,呆萌的三哥一看換不到錢,他們把所有養殖的毒蛇全給放了.......給放了.......從此印度的蛇更多了....


歷史吐槽機


胡宗南弄巧成拙進延安

所謂“弄巧成拙”,通俗地講,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近代史上,胡宗南進延安,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1947年,蔣介石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被粉碎後,調整了策略,變“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集中優勢兵力對山東解放區和陝甘寧邊區進行圍剿。其中,進攻陝甘寧邊區的任務由胡宗南指揮,核心任務,是攻佔中共的首腦所在地——延安!摧毀中共的黨、政、軍指揮中樞!

當時胡宗南總共調動了15萬人進攻延安,而西北野戰軍總人數才3萬人左右。毛澤東審時度勢,提出了“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方針,決定不同敵人爭奪一城一地,而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在象徵性地保衛延安七天以後,毛澤東決定放棄延安,並以非凡的勇氣留在陝北同胡宗南捉迷藏。

在毛澤東撤出延安的時候,對彭德懷說:蔣介石進攻延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少由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會回來的!

胡宗南調動15個旅攻進了延安,卻發現是一座空城,在參觀毛澤東窯洞時發現了毛澤東給他留的一張紙條:“胡宗南到延安,勢成騎虎,進又進不得,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果然,胡宗南進延安後,為了保衛這個勝利成果,派了五個旅守衛延安,這樣用於進攻西北野戰軍的機動兵力就少了。毛澤東把包袱甩給胡宗南後,輕裝上陣,用蘑菇戰術把胡宗南的部隊拖得精疲力竭,並在機動中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戰役的勝利,粉碎了胡宗南對陝北的進攻。

一年以後,西北野戰軍收復延安,毛澤東東渡黃河前往西柏坡,1948年9月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了大決戰的勝利……


一葉碧雲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西方列強虎視眈眈,而鄰國日本後來居上,更是成為了中國最危險的敵人,在袁世凱時期,日本就曾經逼迫袁世凱簽訂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九一八事變”後,偽滿洲建立,大大增強了日本的野心和信心,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華北自治”,使其不受南京政府控制。日本為了欺世盜名,在表面上矇騙全國人民,四處出擊,妄圖找到一些德高望重的政界老人來替他們做門面。


的確,之前失意的部分政客確實像跳樑小醜一樣投入到日本爸爸的懷抱,以爭取一官半職,好“光耀門楣”,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也有很多人對日本的這一伎倆不屑一顧,就好比日本人十分看好的北洋政府的老人段祺瑞。


段祺瑞在北洋時代也是一位呼風喚雨的人物,曾經在1916年到1920年實際控制過北洋政府,也做過張作霖時期的政府執政。


這樣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自然是日本極力拉攏的人。日本也志在必得,畢竟段祺瑞在臺上時也和日本經常打交道,同時段祺瑞和日本也有過蜜月期。此時的段祺瑞處在退休狀態,日本人認為段祺瑞是不甘心這樣退出歷史舞臺的,他們可以給段祺瑞一個舞臺,這個舞臺就是“華北自治政府”。


面對日本人的軟硬兼施,段祺瑞表現出一箇中國人應有的民族氣節,不貪圖享受,也不畏懼死亡,段祺瑞直接拋出一句話:你們先退出東三省,然後再談其他的。讓現場的日本人相當難堪。


之後段祺瑞在公開場合表態:“日橫暴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全國應積極備戰,合力應付,則雖有十個日本,何足畏哉!”段祺瑞表態後,華北各地掀起了抵制日貨的抗日高潮。


日本人惱羞成怒,弄巧成拙,沒想到以前親日的段祺瑞現在卻變成了愛國分子,不識時務,還呼籲全國人民對抗日本,使得他們實在想不通。


的確,段祺瑞是一個軍閥,但是段祺瑞是一位愛國的軍閥,他不會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國家利益之上,哪怕自己身死,他也不會背上賣國的罵名。當然,段祺瑞曾經執政時期,的確和日本人走的很近,因此和日本人借了一筆錢,歷史上稱這筆借款為《西原借款》,數目為4億日元,當時日本一年稅賦才20億日元不到。


其實,段祺瑞借這筆錢壓根就沒有打算還,所以算是坑了日本人一回,等日本人找到段祺瑞時,段祺瑞說,我也很想還這筆欠款,可時我現在下臺了,沒有能力還,按照合約,你得找代表中央政府的人去要,因為這事還氣死了一位日本駐華領事。


你說日本人這是弄巧成拙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說到歷史上比較典型的弄巧成拙的歷史事件,我首先想到的戰國末期韓國為扼制秦國發展所提出的一項神操作,即“疲秦計”,本意是想用浩大的水利工程佔用秦國大量勞力甚至拖垮秦國,誰知弄巧成拙,預想中的疲秦變成了強秦,直接導致秦國國力進一步增長,不費吹灰之力就第一個滅掉了韓國。


事件背景

我們先從戰國末期的形勢說起。自秦昭襄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後,白起被秦王賜死,魏國信陵君統帥的合縱聯軍在邯鄲城下大敗秦軍,並一路追擊至函谷關,秦軍再次大敗,退回函谷關。經此一役,元氣大傷的秦國及山東各國均陷入了低谷,加上秦昭襄王逝世,秦國國內局勢不穩,先後接任的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均非雄主,天下暫時風平浪靜 ,大家都在休養生息,蓄積國力。


在戰國七雄中,自戰國時代開始以來韓國就是國土面積最小,實力最弱的戰國,可偏偏它的地理位置剛好處在函谷關之東,秦國東出的戰略要道上,一直以來都被秦國欺凌,長期被壓得透不過氣。而在公元前249年,秦國奪取了韓國都城新鄭附近的重鎮成皋、滎陽,新鄭直接處於秦軍鐵騎的兵鋒之下,韓國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

韓國君臣深知,雖然目前秦國處於暫時蟄伏狀態,但畢竟秦國的總體國力這時已經遠遠在山東六國任一國之上,只要給秦國一段時間休養生息恢復國力,到時秦軍大舉東出,第一個被滅國的一定是韓國,換句話說,留給韓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但是打又打不過,合縱吧大家心不齊(就算心齊也未必打得過秦國),投降呢又不甘心,最終經過幾次朝會商議,大夥合計出了一個奇招:派出當時天下首屈一指的水利工程大家--鄭國,赴秦國說服秦國統治者興建大型水利工程,佔用百萬以上的民力,企圖以此工程消耗秦國國力甚至拖垮秦國。

此計一出,韓國上下一片叫好,一致認定是消耗秦國、救亡圖存的好辦法,韓國有救了!


實施過程

公元前246年,韓國派出天下首屈一指的水利工程大師--鄭國赴秦國,當時秦王政剛剛即位,掌握秦國軍政大權的是商人出身的丞相呂不韋,鄭國成功地說服了呂不韋,秦國決策在涇河與洛水之間修建數百里長渠,辦事雷厲風行的秦國迅速上馬該工程,以鄭國為總工程師,調用十數萬關中民力日以繼夜地開始動工修建。


在修建該工程的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波折。公元前237年,此時該工程已經接近尾聲,但秦國情報機關發現了韓國的這一計策,當時已經親政的年輕秦王贏政聞知大怒,將鄭國下獄待決,並將山東六國在秦國經商為官的人員盡數逐出函谷關,遣送回國。


當時在秦國擔任客卿的楚國人李斯也在被逐之例,李斯深知此事之弊,寫下後來名傳千古的《諫逐客書》勸阻秦王,秦王政接到上書後迅速冷靜下來,立刻召見鄭國,鄭國對秦王政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秦王政聽後覺得很有道理,立刻拍板讓鄭國重返工地,繼續為秦國修建此工程。同時,秦國還進一步加大人力及其他各項資源投入,以確保工程儘快峻工。


李斯 《諫逐客書》

兩年後的公元前235年,這條長達300多里的灌溉渠徹底完工,灌溉了下游四萬餘頃的土地,使原本貧瘠且相當部分是鹽鹼地的關中平原成為了千里沃野,糧食產量大增,使秦國國力進一步增強。後人為紀念鄭國的功績,將此渠命名為“鄭國渠”。

最終結果


鄭國渠完工後4年,公元前231年(秦王政十六年),完成原始積累的秦國大舉東出,以摧枯拉朽之勢開始滅國戰爭,第一個被滅的就是韓國。

韓國在亡國危機迫在眉睫之際,想的不是奮發圖強,自救圖存,而是想出一則自以為千古奇計的“疲秦計”,把希望寄託在敵人身上,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還留下了流傳千古的笑柄。




我是夢在天涯,歡迎各位關注,一起品讀精彩的歷史。


天涯史館


弄巧成拙是指,某些人用一些自以為是的小聰明來處理事情,卻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後果。在歷史上這樣“機敏”的人物有很多,他們處心積慮地思謀使用“小聰明”解決問題,卻往往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在歷史上,類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戰國時期趙國鑽空子奪取上黨,引發長平之戰,比如齊國一面合縱攻秦,一面悄悄滅宋引來五國伐齊,比如燕國太子丹派出荊軻刺秦,引來秦軍滅燕等等。不過,今天要說的不是這些故事,而是發生在以“術制權謀”著稱的韓國的兩件弄巧成拙的歷史事件。

第一件,韓桓惠王“肥周退秦”之計,葬送十二萬大軍

公元前256年,剛剛經歷了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的秦國元氣大傷,為了不讓諸侯趁機圖謀秦國,便以進為退,大軍東出,威懾列國。韓國與秦國是近鄰,若秦國當真東出,韓國必然首當其衝,為此韓國君臣憋出了一條奇謀。韓桓惠王派出使者,挑撥周室與秦國的關係,並表示要將九萬韓軍編入周朝王師之中,想用天子王軍的威望,逼迫秦軍自己撤退。本來周王室是沒有膽量招惹秦國的,但沒駕住韓使一番巧妙說辭。

韓使向周王室保證,韓國願割讓陽城、負黍兩地給秦國,並向秦國提供大量的糧草,得到利益的秦國必然不會再冒天下之大不韙,與天子開戰,如此一來,親的利益、周得威望、韓得保全,皆大歡喜。於是,周王室決定向天下顯示一次存在感,硬生生拼湊一萬周軍,與八萬韓軍編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準備向秦軍開戰了。可惜的是,這邊九萬王師還沒出發,那邊秦國已經先自己攻取了陽城、負黍,殺了四萬守城的韓軍。隨後,秦將贏摎率大軍包圍了所謂的“王師”,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把他們殲滅了。韓國此番奇謀,不但自己喪師失地,還連累周跟著滅亡了。

第二件,韓桓惠王的“疲秦計”,為韓國挖掘墳墓

公元前249年,秦國再次出兵攻韓,此時的韓國在秦國連年的鯨吞蠶食之下,國土已經所剩無幾了,此番秦國又攻取了距離國都新鄭很近的滎陽、成皋等地,直接威脅到了韓國的存亡。面對強敵,韓桓惠王再次發揮了他的機敏,想出了一條“疲秦之計”,派水工鄭國入秦,在秦國興修水利,消耗秦國的人力、物力,使其無力東出,藉此保全韓國。

鄭國入秦後,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折服了秦人,說服秦國用了十年的時間,在關中平原修建了一條長達三百里的“鄭國渠”。鄭國渠雖然消耗了秦國的部分的人力、財力,但是也為秦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滔滔的涇水沖淡了關中平原的鹽鹼,灌溉了近四萬頃的土地,使“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諸侯”,鄭國渠建成不久,韓國也就沒了。

戰國時的韓國,經歷過轟轟烈烈的“申不害變法”,也曾強盛一時,然而,自韓昭侯、申不害死後,變法的諸多善政沒有流傳下來,其中的“術制奇謀”卻被韓國曆代國君繼承了下來,這也造就了許多如韓桓惠王這樣愛耍小聰明,卻常常弄巧成拙的君主,為韓國最終的滅亡埋下隱患。


歷史花布雨


孫權周瑜想奪回荊州,就以孫權之妹孫尚香為幌子,騙取到吳國成親,在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下,周瑜不僅沒有奪得荊州,還搭上大美人孫尚香,有道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八零後不哭


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

孫知微畫《九曜圖》

孫知微是北宋時期一個有名的畫家。有一次,成都壽寧寺請他為寺院畫一幅《九曜圖》。他畫好草圖以後,因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們找來,說:“這幅畫的輪廓我已經畫好了,剩下著色的工作,你們幾人接著做吧,一定要認真做好。”

老師走了以後,弟子們準備上色,可是,忽然發現圖中水星菩薩的侍從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一個學生說:“老師平時畫瓶,總要在瓶上畫一束鮮豔的插花,這一次可能匆忙當中忘了畫上,我們給畫上吧。”大家都贊同他的意見,於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畫上一枝粉紅色的蓮花。

第二天,孫知微歸來。當他看到水星菩薩的侍從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蓮花時,氣憤得吼叫起來:“《道經》中說,這水星菩薩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來鎮妖伏水的寶貝。瓶中根本就沒有什麼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隻普通的花瓶了。你們這是弄巧成拙啊!”


奇趣講史


春秋戰國。智家欲滅韓趙,反被滅。智家不智。大概是這樣。

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