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01

當年《北京遇上西雅圖》大熱時

,文藝女神搭配雅痞大叔的黃金組合圈了無數粉,我也是其中之一。

但後來《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上映時,卻瑣事纏身沒有來得及觀影,這一蹉跎便是四年過去,直到前幾天才在網上觀看了這部曾期盼已久的電影。


《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原班的主創團隊依然沿襲跌宕曲折的故事線,波叔湯唯的愛依然浪漫無比,而且因為在兩個人逐漸走近的過程中,短暫出現在湯唯身邊的兩個“不靠譜”的男人,更使這最終得以成全的愛有了張愛玲所說的“參差對照”的回味。

這兩個男人,由王志文扮演的鄧先生著墨更多,而他使湯唯產生的幻滅感似乎更強烈一些。在湯唯被索逼一百萬元賭債的當口,他倒是拿出了錢,但並不算慷慨解囊,而是近乎羞辱性地標定為陪他五天的價格,一天二十萬。

而僅僅就在幾個小時前,湯唯還在他的懷中放聲痛哭,感到自己終於遇到平生真愛。

顯然,鄧先生的人設是感情上的偽君子,真小人


《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所有的人都覺得湯唯對他的幻滅和蔑視是不可置疑的正義。

但我卻多少感到一絲疑問:萍水相逢,只要打著愛情的旗號,就可以天經地義地要求他人為自己的債務買單嗎?


02

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下,愛一個人就要與他(她)患難與共,甚至生死以之。

更不要說區區金錢的贈予。

但事實上,很多愛情的破滅,甚至親情的斷絕,正是源於對金錢的觀念和金錢使用態度的差異。

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張愛玲與父母持續終生的心理隔膜,固然源自親情的淡薄,但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產生於金錢的齟齬。


《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少年時的她向躺在煙榻上的父親索要學費,每次都是“我站在那裡,久久得不到回應”。

而逃離父親的拘禁之所投奔母親,經濟上也並不算寬裕的母親也因這額外的負擔對她一日日沒有了好的聲氣。

她從此有了痛徹肺腑的感悟:

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那是嚴格的實驗。

血緣親人尚未如此,更不要說原本陌路的一對男女。

憑什麼就理直氣壯地把一個“愛”字視為取款碼,只要對方向自己表達了愛意,或者有了肌膚之親,自己經濟上的困窘和麻煩都要由對方責無旁貸地接盤?

而對方如果不願意,或者僅僅不那麼情願,就要被綁上道德的審判臺。


《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我覺得鄧先生的行為雖有些刻薄,卻也並非沒有他的道理。

不知根底的一個女子,即便相互產生了一些男女間的情意,只要她有麻煩,就必須毫不猶豫地拿出一百萬救急嗎?

萬一她是個騙子呢,這種事情還少嗎,多少網絡騙子不就看準了這種人性的弱點嗎,彷彿愛就應無所質疑全盤接受對方的一切,而如果表示懷疑或者堅持自己的主張就沒有誠意,就不是真愛一樣。

如果這就是“愛”的定義,我真的覺得這種所謂的愛好沒道理,我也不想接受。


03

我沒有去過國外,但聽留過學的朋友說,外國,尤其是歐美國家的人,對待金錢的態度比起我們中國人來說,似乎顯得更“計較”一些,同時也更清爽分明一些。

他們沒有中國人表面上拉拉扯扯搏命般搶著買單實則心裡大打小六九的作風(幾年前在北京甚至還發生過一起因爭搶買單一人被推倒在旁邊熱鍋中被燙死的悲劇)


《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他們的孩子一旦成年,為家裡做諸如割草坪的家務勞動是需要付費的,大人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小孩子收錢也不感到羞愧。

在我們看來,這完全就是不講親情的冷血行為。

還有外國友人同事間相互搭載汽車各自分攤油費的做法,也要被國人覺得大傷感情吧。

更讓我們費解的是年輕人談起戀愛,如果不事先說明的話,同居要各自分攤水電房租,在一起出外旅行也是採取AA制。

甚至有的餐費也各出各的。


《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他們似乎完全沒有那種“我已經是你的人了,你就要責無旁貸地負責我的一切開銷”的想法。

要擱中國的女孩,大多會頭也不回地拂袖而去。

但也未見得歐美國家就是妻離子散眾叛親離。相反,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說不出口的齟齬其實都是因錢而生。道理很簡單,金錢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資源,沒有人能輕輕鬆鬆得到,自然也不會隨隨便付出。

而從一開始就把事情攤上桌面說個清楚,也未必就會損傷情分,我覺得有時候恰恰能夠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矛盾糾紛而更有助於情分的維繫。


《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所以,我覺得湯唯的這種“我瞎了眼”的憤激多少有些中國式的狹隘,如果這個情節來個反轉呢,鄧先生和你肌膚之親後便說債主逼門,希望你拿出所有積蓄救急呢?

你會毫不猶豫地傾囊相助嗎?

當然當然,他們一方是窮人,一方是富人。


《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對等的角色設置,窮人對富人似乎具有一種道德優勢感,覺得自己對他們天然擁有審判的權利。

富人不願救助窮人,冷血無義。

把一種自認為正確的觀念強加於人,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強勢的霸權嗎?

我們不應該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人人生而自由,即便他是富人,也有運用自己金錢的權利。


04

當然,如果雙方存在長期的情感交集關係,那另當別論,可以要求他做出合乎這種關係所界定的物質付出。但如果僅僅是剛剛相識,僅僅是始於顏值始於聰慧而產生的一點好感,便不由分說地期望對方對自己有求必應,有難必幫,赴湯蹈火,萬死不辭,這就是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得過於簡單了,也過於霸蠻了一點。


《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我個人覺得,如果希望在男女兩性之間的情感上避免因金錢而產生糾紛矛盾以至幻滅決裂,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認識。


1、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一個人終究還是要在物質金錢方面致力於自助自強的

一個人在物質與精神上獨立自強,便自有一種篤定,不會對他人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也不會單方面構建一種索求大於付出的不對等情感關係。


《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就像一個囊中空空之人,與其看著別人享受甜蜜的糖果,不如想辦法也去賺錢買來,這樣不但有一份悠閒的心情享受糖果的甜美芬芳,如果心情好的時候還可以分給願意分享的人,這樣有多好。


2、不要輕易去考驗他人,尤其不要用金錢作為所謂的試金石

我們都是凡人,如果總以自設的某種標準來考驗對方情意,我覺得無異於試圖扮演上帝的角色,用種種試煉來考驗臣民的忠實與否。

且不說這種心態是否正確,重要的是,古今中外無數慘痛的事例都在昭示一個真理:人性是禁不起考驗的。不是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嗎,男人無所謂忠誠,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低。女人無所謂忠貞,忠貞是因為受到的引誘不夠。


《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假若有人開出價碼讓你離開心愛之人,五萬你嗤之以鼻,五十萬你不為所動,那五百萬呢?

我想,很少有人能夠斬釘截鐵地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

既然你不行,或者對自己缺乏信心,那麼你憑什麼就覺得別人應該拒腐防變堅若磐石呢?


3、愛就是愛,不要讓它負載過多本不應由它負載的內容

愛是兩個人之間發自內心的一種愛悅之情,它本該是最接近人性,甚至神性的存在,但我們卻一開始就強加給愛情許多沉重的負荷,甚至不由分說的定義。

不是嗎,同生共死,患難與共,聽聽就讓人覺得沉重覺得累。而那些一直被我們所讚頌的愛情典範,諸如王寶釧獨守寒窯十八年,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還有白素貞水漫金山救許仙,無不帶有凜凜殺氣,彷彿只有受難受虐甚至受死,才是愛的至高表達,才是愛的唯一釋義。

如果說把它當做遮雨棚和避風港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愛的原意,再把它當成提款機呢,豈不是庸俗至極?


《北遇2》中,湯唯的悲憤欲絕讓人不解,就是因為他不給你還債?


一直很喜歡一首由盧前作詞描寫初戀的歌曲:

記得當時年紀小,

我愛談天你愛笑。

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在叫。

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

夢裡花落知多少。

我想,這才應是愛的原初面貌,恬淡,唯美,雋永如小詩。

當然,我們不曾生活在詩中和夢裡,我們在過著的都是柴米油鹽的凡俗日子。但在一地雞毛中,愛與藝術或許是生命中最能夠讓我們超越凡俗的事物,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還一定要將它們變得和其他事物同樣的務實,同樣的油膩嗎?

婚姻已經夠複雜的了,還不能讓愛情簡單一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