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方之流的一些感想

自古以來,由文人推動的變革要麼本人不得善終,要麼草草收場,這就是文人的侷限。讀書能讓人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如果沒有實踐和閱歷,就會多出很多憑空想象,主觀臆測。文人的傲氣很多時候建立在自視甚高眼高手低之上,抱著祖宗之法坐吃山空不思進取,上了年紀以後更是固執,更年期的悔不當初,將對自己的憤怒施加於親友,乃至社會。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變化太快,但他們故步自封,又不願被時代淘汰,於是他們靠著過去積累的資源便利,大放厥詞。方方之流言論正如上所說,文中充斥著據說……聽說……我的一個朋友說……,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真是高明,可以在駁斥批評中閃轉騰挪,直到退無可退時都能推脫了事。這不是個人行為,他背後是一個群體,於是方方發聲後,一群人跳出來開始聲援,他們難掩被時代拋棄的失落,拼命炒作只為爭奪話語權,復辟往日榮光。他們是一群跟不上時代的“可憐人”,但可惡就在於,為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卑微目的,否定全國人民的所有努力,在不合適的時間,說了最噁心人的話,還要所有人唾面自乾,這群人還恬不知恥的自稱“民族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