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起“我有一个朋友”缺舟:我怀疑你在“无中生友”

“亲朋好友放最先,余下内容全靠编;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是缺舟也渡人”

其实这种现象从我们小时候就开始很常见,现在因为网络发达了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当说起“我有一个朋友”缺舟:我怀疑你在“无中生友”

我们往往说一些很隐晦的事情,同样会找一个人来代替,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我有一个朋友”。

所谓的这个“朋友”能够上天入地,高到天空揽月,低到下海捉鳖。

而随着人们越来越精明的社交文化,人们现在往往只要看见这个都会下意识地怀疑:你在无中生友,很有可能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当说起“我有一个朋友”缺舟:我怀疑你在“无中生友”

感同身受

我想起来我有一个朋友,贼蠢;看电视的时候,哭了,哭着哭着发现周围黑了,以为自己哭瞎了,结果只是停电了。

极力掩饰

我有一个朋友,这是真事,给自己的男朋友这样备注:男朋友1,男朋友2,男朋友3

当说起“我有一个朋友”缺舟:我怀疑你在“无中生友”

合二为一

我有一个朋友,他老婆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流产了,是二胎。

双方闹得很厉害,我想请问他老婆这样做违法么?

“根据有关律法妇女有着生育子女的权利,当然也有不生的自由,所以不构成违法犯罪,当然如果感情破裂可以离婚”

“明白了,可我还是不想离婚~说错了,是我朋友他不想离婚”

根据上述来看,面对一些隐私问题,或者是比较难以启齿的遭遇,大家都很愿意杜撰出一个虚拟的“身份”,把自己置身事外,以一个第三方的形式进行谈话。

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让“朋友”变成了现象级的词语,甚至于一度被当成了“冒名顶替”的专属。

挡箭牌

更多的是除了无中生友,更多的时候人们喜欢将朋友作为一种关系的指代名词,遇到真有有什么说不清楚的暧昧,或者是有口无心的撇清,都会下意识地表明:“我们是朋友啊”

当说起“我有一个朋友”缺舟:我怀疑你在“无中生友”

缺舟:

朋友是我们在路上都会遇到的,人在这一生除了亲人,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而因为有着某个方面特质才能成为朋友,再上一步就是好朋友。

朋友需要发展,上述情形下,导致大家更多的是一种玩梗的心态,从而慢慢忽略了朋友这个本身的要素,其实就是为了让你撑场面,互相站台的。

但是前提是你得维系好这一层关系,那么如何维系好朋友关系呢?

一.时常走动

不要等到想利用人家的时候,才突然联系,时不时的就问候一下,逢年过节可以发消息,大家都不至于生疏了、

当说起“我有一个朋友”缺舟:我怀疑你在“无中生友”

二.经常联谊

差不多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运动一下,找一些团队的运动,比如说打篮球之类的。良好的团队合作都是有助于朋友关系的促进。

还可以一起吃个饭,有助于感情的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